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肺痿

肺痿中医。是指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本病为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后期发展而成。其病位要在,但与等脏密切相。发病机要为热在上焦,肺燥津伤;或气虚冷,不化津,以致津亏损,失濡养,枯萎。辩虚热和虚冷两大类,以虚热较为多见。治疗总以补生津为原则。凡西医中某些慢性肺实性病变如纤维化,不张、硬变等,临床表现肺痿特征......
目录

名词解释

肺痿,是指痿弱不用,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为脏的慢性虚损性疾患。

历史沿革

1.肺痿,首见于张仲景的《金匮要略》。该书将肺痿列为专篇,对肺痿症状特点、病因病机、辩均做了较为系统的介绍。《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治》:“寸口数,其人咳,中反有浊唾涎沫者何?师曰:为肺痿之病。”

2.唐·孙思邈《千金要·肺痿门》将肺痿分为热在上焦及中虚冷二类,认为:“肺痿虽有热之分,从无实热之例”,治疗上提出虚热肺痿麦门冬汤甘草汤,虚寒肺痿生姜甘草汤等。

4.唐·王焘《外治秘要·咳嗽门》指出痨嗽久嗽,痨热熏伤阴大伤可进一步发展成肺痿

5.清·张璐《张氏医通·肺痿》将其治疗要点概括为:“缓而图之,生津,润肺燥,下逆,止浊唾,补真气……风热”七个面。旨在“以通之小管”,“以复之清肃”。

6.清·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肺病源流》对肺痿的用药宜忌作了补充。

肺痿与西医病名的关系

凡某些慢性肺实性病变如纤维化,不张、硬变等,临床表现肺痿特征者,均可参照本节论治。

病因

1. 久病损

热久嗽,热灼津伤,或痨久嗽,虚热灼,耗伤阴津,或肺痈余毒未清,灼伤肺阴,或消渴津液耗伤,或热病之后,邪热伤津津液大亏,以致热壅上焦,消灼津,变生涎沫,肺燥阴竭,失濡养,日渐枯萎。若大病久病之后,耗伤阳,或内伤久咳,冷哮不愈,肺虚久喘等,日耗,渐而伤阳,或虚热肺痿日久,阴伤及阳,亦可致肺虚不化津,津液失于温摄,反为涎沫,失濡养,渐痿不用。

2. 误治津伤

因医者误治,滥用汗吐下等治法,重亡津液津大亏,失濡养,发为肺痿

病机

本病发病机理总缘于脏虚损,津严重耗伤,以致枯萎。因津伤肺燥盛则干,弱而不用则痿。病理性质有肺燥津伤、气虚冷之分。其病理表现有虚热虚寒两类:①虚热肺痿:一为本脏自病所转归;一由失治、误治或他脏之病导致。②虚寒肺痿气虚冷,不能温化、固摄津液,由气虚导致津亏或阴伤及阳,不化津以致失濡养,渐致枯萎不用。其病位在,但与等脏密切相

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1.临床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唾呈细沫稠粘,或白如雪,或带白丝,咳嗽,或不咳,息短,或动则气喘

2.常伴有面色晄白,或青苍,形体瘦削,疲,头晕,或时有热等全身候。

3.有多种慢性肺系疾病史,久病体虚。

1.肺痿肺痈

肺痿以咳吐浊唾涎沫为症状,而肺痈以咳而胸痛,吐腥臭,甚则咳吐脓症状。虽然多为中有热,但肺痈属实,肺痿属虚;肺痈失治久延。可以转为肺痿

2.肺痿

症状咳嗽、咳潮热盗汗等,与肺痿痨后期可以转为肺痿重症。

检查

X线检查是最可靠的诊断法,可观察病变程度、范围,明确病因功能检查、分析能反应功能的状况,功能异常可出现在临床症状及X线改变出现以前,故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如动态观察功能,对疗效评价、病情进展和判断预后有一定参考价值。 其他如核素扫描、气管灌洗、CT、核磁共振成像(MRI)等检查有助于原发病的鉴诊断。

辨证论治

辨证要点

虚热虚寒虚热易于火逆上气,常伴咳逆喘息虚寒常见上不制下,小便频数或遗尿

治疗原则

治疗总以补生津为原则。虚热,治当清热生津,以润其枯;虚寒,治当温而摄涎沫。临床以虚热为多见,但久延伤,亦可转为虚寒。治疗时应时刻注意保护津液,重视调理为后天之本,金之母,培土有助于生金;,司摄纳,温可以助,补上制下。

治分类

1.虚热

症状:咳吐浊唾涎沫,其质较粘稠,或咳痰,咳声不扬,甚则音哑,息喘促,干,午后潮热,皮毛干枯,舌红而干,虚数。

治法:滋阴清热,润生津

方药麦门冬汤清燥汤加减。

常用药:太子参甘草大枣粳米桑叶石膏阿胶麦冬胡麻仁杏仁半夏枇杷叶

2.虚寒

症状:咯吐涎沫,其质清稀量多,不渴,短气不足以息,头眩,疲乏力,食少,肢冷,面白虚浮,小便数,或遗尿舌质淡,虚弱。

治法:温

方药甘草干姜汤或生姜甘草汤加减。

常用药:甘草干姜人参白术茯苓大枣

转归预后

肺痿内伤虚证,病情较重而迁延难愈,如治疗正确,调理失适宜,病情稳定改善,可带病延年,或可获愈。如治疗不当,或不注意调摄,则病情恶化,以至不治。若见张短气哑声嘶,咯血,皮肤干枯,沉涩而急或细数无者,预后多不良。

预防调护

预防的重点在于积极治疗咳喘等部疾患,防止其向肺痿转变,同时据个人情况,加强体育锻炼;慎起居,生活规律,视候随时增减衣服。时时,尽量减少外出,避免接触病人。

本病治疗时间长,要劝说患者安养病,不可急躁。注意耐锻炼,适应候变化,增强卫功能。戒烟,减少对呼吸道刺激,以利恢复。饮食清淡,忌凉油腻。居处要清洁,避免烟尘刺激。

文献摘要

1.《医门法律·肺痿肺痈门》:“肺痿者,其积渐已非一日,其热不止一端,总由津液不输于失所养,转枯转,然后成之。”“凡治肺痿病,淹淹不振……故峻法,大趋涎沫,图速效,反速毙,医之罪。”

2.《治汇补·胸门》:“久嗽肺虚热往来,皮毛枯,声音不清,或嗽线,中有浊唾涎沫,数而虚,为肺痿之病。因津液重亡,炎金,如草木亢旱而萎落也。治宜润燥,养清金,初用二十二冬汤滋阴,后用门冬饮以收功。”

3.《临指南医案·肺痿门》:“肺痿一症,概述津枯液,多由汗下伤正所致。夫痿者,痿也,如草木之萎而不荣,为津亡竭也。”

4.《医述·肺痿肺痈》:“汪蕴谷云:肺痿象,与肺痈似是而非。肺痿发生在病虚之后,肺痈发在无病之初也。肺痿咳白而吐涎沫,肺痈咳臭脓而胸胁痛也。……大约从外因而成肺痈者,急宜调治,虽伤而尚可补救;从因而成肺痿者,多培补,枯而百法难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秋葡萄茎

下一篇 秋葡萄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