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中,读音chú zhōng,汉语词语,
中医学名词,意指
消渴,例句有“
伤寒始
发热六日,
厥反九日而利,凡
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
除中”。相
关句子有“逾年,忽病‘
除中’,食甚多而旋饥,一昼夜十余餐”,出自清代蒲松龄《聊斋志异·禄数》。疾病到了严重阶段,本来不能饮食,但突然反而暴食,这是中焦
脾胃之
气将绝的反常现象,称为“
除中”。为假
神的一种表现,属病危。《
伤寒论·辨
厥阴病
脉证并治》:“
伤寒始......
解释
疾病到了严重阶段,本来不能饮食,但突然反而暴食,这是中焦脾胃之气将绝的反常现象,称为“除中”。为假神的一种表现,属病危。
出处
《伤寒论·辨厥阴病脉证并治》:“伤寒始发热六日,厥反九日而利。凡厥利者,当不能食,今反能食者,恐为除中。”“伤寒脉迟,六七日,而反与黄芩汤彻其热,脉迟为寒,今与黄芩汤复除其热,腹中应冷,当不能食,今反能食,此名除中,必死。”治用人参、附子等回阳救逆。 白通猪胆汁汤
某显者,多为不道,夫人每以果报劝谏之,殊不听信。适有方士,能知人禄数,诣之。方士熟视曰:“君再食米二十石,面四十石,天禄乃终。”归语夫人。计一人终年仅食面二石,尚有二十余年天禄,岂不善所能绝耶?横如故。逾年,忽病“除中”,食甚多而旋饥,一昼夜十余食。未及周岁,死矣。《聊斋》—禄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