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窃衣

窃衣,中药。为伞植物窃衣Torilis scabra(Thunb.) DC.和小窃衣Torilis japonica(Houtt.) DC.的果实或全草。窃衣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小窃衣分布几遍全国。具有杀虫止泻,收湿止痒之功效。常用于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湿疹果实或全草。味苦、辛,性平。归大肠。......
目录

入药部位

果实或全草。

性味

味苦、辛,性平。

归经

大肠

功效

杀虫止泻,收湿止痒。

主治

用于虫积腹痛,泄痢,疮疡溃烂,阴痒带下,湿疹

相关配伍

1、治蛔虫病:窃衣果6-9g。水服。(《湖南药物志》)

2、治腹痛:鲜破子草30g。水,去渣,调冬蜜30g服。(《福建药物志》)

3、治慢性腹泻窃衣果实6-9g。水服。

4、治疮溃烂久不收阴道滴虫:窃衣果实适量。水冲洗或坐。(3-4出自《广西本草选编》)

5、治皮肤瘙痒:破子草鲜,捣烂绞汁涂患处。(《福建药物志》)

用法用量

服:汤,6-9g。外用:适量,捣汁涂;或水洗。

采集加工

夏末秋初采收,晒干或鲜用。

形态特征

窃衣一年生多年生草本,高10-70cm。全株有贴生短硬毛。单生,有分枝,有细直纹和刺毛。卵形,一至二回羽状分裂,小叶片披针状卵形,羽状深裂,末回裂披针至长,长2-10mm,宽2-5mm,边缘有条裂状粗齿至缺刻或分裂。花序生和腋生,花序梗长2-8cm;总苞通常无,很少1,钻线形;伞辐2-4,长1-5cm,粗壮,有纵棱及向上紧贴的硬毛;小总苞5-8,钻线形;小花序4-12;萼齿细小,三角状披针花瓣白色,倒卵形,先端折;花柱锥状,花柱向外反果实,长4-7mm,宽2-3mm,有弯或呈钩状的皮刺,粗糙,每棱槽下有油管1。、果期4-10月。

窃衣:又破子草、小芹、大胡萝卜、假芹菜鹤虱、细虱妈头。本种与窃衣植物态基本相似,区点在于:总苞3-6,伞辐4-12,果实卵形,长1.5-4mm,宽1.5-2.5mm。、果期4-10月。

生长环境

窃衣:生于山坡、林下、河边、地及草丛中。分布于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

窃衣:生于海拔150-3060m的杂木林下、林缘、路旁、沟边及溪边草丛中。分布几遍全国。

药材性状

窃衣为长双悬果,多裂为分果分果长3-4mm,宽1.5-2mm。表面棕绿色棕黄色,端有微突的残留花柱,基部,常残留有小果柄。面隆起,密生钩刺,刺的长短与排列均不整齐,状似刺猬。接面凹陷成槽状,中央有1条纹。体轻。搓碎时有特异香。味微辛、苦。

相关论述

1、《西藏常用草药》:“果实:杀虫,治虫积腹痛(蛔虫病),能解毒,治食物中毒。”

2、《广西本草选编》:“活消肿,收敛杀虫。慢性腹泻疮溃烂久不收阴道滴虫。”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不育

下一篇 急性化脓性腱鞘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