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合病
病因
症状
1.多见于成人。常有 急 性热病或其他重病病史,或有长期情志失调的病史。2.精神恍惚,神情 不安 ,默默不语,欲食不能食,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寝食 不安 ,如热无热,如寒无寒,诸般不适。莫可名状。并有口苦,尿黄,脉细数等症。3.可有原发病的某些症状和检查的相应改变。
诊断
(一)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发生疼痛,其疼痛有胀痛、刺痛、隐痛、剧痛等性质的不同。(二)常伴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嘈杂泛酸,嗳气吐腐等上胃肠道症状。(三)发病特点: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复发作病史,发病前多有明显的诱因,如天气变化、恼怒、劳累、暴饮暴食、饥饿、饮食生冷干硬、辛辣烟酒、或服用有损脾胃的药物。
辩证治疗
阴虚内热型
证见:精神、饮食、行动异于常人,如沉默少言,欲睡不能眠,欲行不能走,饮食不能吃,寒热似有似无,精神恍惚心烦,或自言自语,口苦,尿赤。舌红,脉微数。
方药:
1.主方百合地黄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加味。处方:百合、生地黄各30克,生牡蛎20克,花粉、石斛、糯稻根各15克,知母12克,浮小麦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处方:炙甘草9克,浮小麦30克,大枣7枚,炙百合12克,生地黄15克,首乌藤18克,鸡子黄2个(分冲),栀子6克,淡豆豉12克,莲子心3克,郁金12克,石菖蒲9克。水煎服。痰热内扰型【证见】精神、行动、饮食皆失常态,头痛而胀,心中懊脓,卧寝不安,面红,舌尖红。苔薄黄微腻,脉滑数。
治法:清化痰热
方药:
处方:黄连10克,法半夏12克,陈皮6克,竹茹2克,枳实9克,茯苓12克,知母10克,瓜蒌仁10克,甘草6克。水煎服。头痛者加菊花12克;热盛伤阴者加百合、生地黄各20克。
处方:北柴胡、法半夏、炙青皮、枳实、龙胆草、栀子各10克,淡黄芩、竹茹各12克,制南星6克,珍珠母60克(先煎),礞石30克(先煎),合欢皮15克,夜交藤、葛根各30克。水煎服。
心肺气虚型
证见:精神、行动、饮食皆若不能自主,自汗,头昏,短气,乏力,少寐或多寐而睡不解乏。舌淡边有齿印,脉细弱。治法益气安神。方药1.主方甘麦大枣汤(张仲景《金匮要略》)合生脉散(李杲《内外伤辨惑论》)加减
处方:浮小麦30克,大枣5枚,党参15克,麦冬12克,五味子6克,百合20克,茯神15克,酸枣仁12克,龙齿(先煎)30克,甘草6克。水煎服。
(1)明志汤(许成吉等《中国当代名医名方精选》)处方:石决明、草决明各30克,远志、蝉蜕、生牡蛎、川芎、疾藜各15克,菊花25克,荷叶10克。水煎服。
(2)柔意汤(许成吉等《中国中医秘书大全》)处方:炙甘草、大枣、白芍各6克,淮小麦、牡蛎各30克,百合、生地黄、龙齿、黑芝麻各12克,麦冬、柏子仁、竹茹、合欢皮各9克,陈皮2.4克。水煎服。
保健预防
食物疗法
1.饮食疗法
(1)百合鸡蛋糖水:百合30克,鸡蛋1个,白糖适量。先将百合煲熟,后加入鸡蛋和白糖,蛋熟即可服食
(2)糯米小麦粥:糯米、小麦各50克,共煲成粥,加白糖调味服食。以上两方适用于各型百合病。
2.预防调护
知识延伸
情志病
情志病是指因七情而致的脏腑阴阳气血失调的一种疾病,包括癫狂、百合病、脏躁、郁证、不寐等。如不及时诊治,常可罹患其他疾病。
情志病,病名首见于明·张介宾《类经》,系指发病与情志刺激有关,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症。情志病包括:⑴因情志刺激而发的病证,如郁证、癫、狂等;⑵因情志刺激而诱发的病证,如胸痹、真心痛、眩晕(高血压病)等身心疾病;⑶其他原因所致但具有情志异常表现的病证,如消渴、恶性肿瘤、慢性肝胆疾病等,大都有异常的情志表现,并且其病情也随其情绪变化而有相应的变化。
现代研究证实,几乎所有的疾病都与社会心理因素关,其中就有精神因素。颜德馨教授尊古训、师前贤,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不断发挥,治疗情志多从痰瘀郁论治,效果显着,现整理如下。
病因争议
古时候的劳字有两种写法,书写时有同有异,相同的是劳字从火,最上为两火并列,中间是宝盖,最下面区分劳心与劳力。劳心之劳先写两火,再写宝盖,然后在下面写一心字;劳力之劳先写两火,再写宝盖,然后在下面写一力字。后来经过历史的变迁,就统一以劳力之劳取代了劳心之劳,而竹简中所用的劳心之劳,便被后人印成“悉”字,也就不足为怪了。
典型病例
头内烘热眼睛胀,胃部不适四肢懒。百合的鳞茎既可做菜,又可入药。然而,中医还有一种以“百合”命名的疾病,却容易被忽视和误诊。广西来宾市的丁大妈,前不久到郑州探亲,下飞机后感到身上寒冷,穿上棉衣还冷得打颤,而别的旅客穿着夹衣还热得直冒汗。到女儿家后,丁大妈感到心慌,神志恍惚,坐卧不安,于是到一家医院诊治。医生根据其心电图提示有心肌缺血情况,按免疫力低下用药,输注参脉液、黄芪液和氨基酸等。几天后,病情不见好转,反而加重,少气懒言,似睡非睡,周身出汗,蒙头裹脸,自感头内烘热、眼睛发胀、胃部不适、口苦发干,四肢困乏,听到别人讲话就心烦。她辗转来到郑州大学四附院中医科,李顺景副主任医师详细询问了病情,根据脉象及症状,认为符合“百合病”特点。病人本属阴虚体质,又输注益气升阳的热性药物,虚阳上升,心肺阴虚,诸症丛生。因此采用养阴润燥、补虚清热的治则,应用百合地黄汤加减治疗。主药有百合、生地、北沙参、黄芪、桔梗、玄参、丹参、全瓜蒌等。服用20多服中药后,丁大妈身体逐渐恢复了正常。
“百合病”的命名与祖国医药从单方的基础上发展而来有关。因百合治疗这种病有效,故以百合来命名。其最早载于张仲景《金匮要略》一书,历代中医学家也有阐述,认为“百合病”是血热留滞,损伤心肺之阴而损及百脉,其症状有精神恍惚、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食欲时好时差以及口苦、尿黄、脉象微数等。该病多由于外感热症后余邪未尽,复由阴血不足、心神失养所致,或由于情志不调、七情内伤、神不守舍等引起。治疗需分别阴虚内热、痰热内扰、心肺气虚等类型辨证施治,常用百合为主药,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方,在此基础上根据病情及时调整。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