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壮热

壮热是指病人自觉热甚,或恶热,喜弃衣被,扪之手,测其体温39℃以上者,多因外入里,正相搏,阳热盛,达于外所致。常见于外感温热分阶段,属里实热,多兼面赤、汗多、烦渴饮冷、舌红苔黄等热盛之症。壮热成因很多。外感病初起,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当病由表入里,正交争,热亢盛,即可出现壮热。在外感热病辨证中,壮热是病入里的标志之一,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后期阶段。指实证出现的高热,一般属温......
目录

病因

壮热成因很多。外感病初起,发热恶寒同时并见,当病由表入里,正交争,热亢盛,即可出现壮热。在外感热病辨证中,壮热是病入里的标志之一,多见于外感热病的中后期阶段。

症状

实证出现的高热,一般属温病分的热型。

病人高热持续不退,不恶寒恶热的,称为壮热

又称高热。是指发热较高,热势较甚.常不伴恶寒而反恶热,又称但热不,或身热,不恶寒恶热。是里实热症状之一,为正斗争激烈所致,常见于外感热病的中、后期。

饮食

1、适宜饮食:

宜清淡为,多吃蔬果,理搭配膳食,注意养充足。

2、饮食忌:

饮食清淡富于养,注意膳食平衡。忌辛辣刺激食物。以免造成病情反复的情况,比如说,海鲜、鸡肉狗肉等。与此同时,食刺激性的食物。

预防

预防用药

龙胆(去)犀角(镑屑各半两)升麻天麻(锉)甘草()鳖甲(去裙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以水半盏,至三分,去滓分温三服。

治小儿生四五十日,服药下后,身体壮热伤寒腹满,头面肿,此皆有伏热

龙胆

龙胆(去)冬葵子葳蕤大青柴胡(去苗各一分)茯苓(去黑皮)甘草

上七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以水半盏,至三分,去滓分为三服,如人十里以来一服,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期岁。至三岁,时时壮热

升麻

升麻柴胡(去苗)壳(去瓤麸)黄芩(去黑)芍药栀子知母()杏仁

上一十味,以八味粗捣筛,入杏仁石膏拌匀,每服一钱匕,以水一中盏,入青竹叶,同至三分,去滓食后,相继三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壮热不除。

犀角

犀角(镑半两)升麻(一分)大黄(锉一分)石膏(捣研三分)

上四味,以三味粗捣筛,入石膏拌匀,每服半钱匕,以水半盏,至三分,去滓放温,相继三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治小儿服药吐利后,身壮热精神昏昧,或微利而有结热。

大青

大青(半两)大黄(锉一分)甘草(半两)麻黄(去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二三岁儿,每服半钱匕,以水半盏,至三分,去滓食后,相继三服,仍随儿大小,以意增减。

治小儿壮热实滞不去,及热往来微惊。

大黄

大黄(锉一两)黄芩(去黑)栝蒌甘草(各三分)牡蛎()龙骨凝水

上一十二味,以九味粗捣筛,入研药和匀,五六岁儿,每服一钱匕,以水一中盏。至五分,去滓温服,食后,相继三服,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壮热不安。

钩藤

钩藤升麻甘草()人参(各半两)

上四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以水一盏,至五分,去滓分温二服,空午后各一服,随儿大小,以意加减。

治小儿八九岁壮热

栀子

栀子黄芩(去黑)前胡(去芦头)甘草(生用)

上四味等分。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一中盏,至五分,去滓温服日三。量儿大小加减,不计时候。

治小儿蓐,及百日以来壮热

虎睛牛黄

虎睛(一对研)牛黄(研)麝香(研)砂(研)雄黄(研各一分)

五味,再同研为末,炼蜜和,如小豆大,以乳汁研一与服。

治小儿未百日,壮热结实兼惊。

龙齿

龙齿(半两)大黄(锉半两)山栀子仁(一分)壳(去瓤麸一分)朴硝(三分)

上六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七分,至五分,去滓温服。量儿大小加减。

治小儿壮热面赤,焦干,大小便不通。四肢掣动惊啼,或时发渴。

人参

人参(三分)柴胡(去苗一分)大黄(锉一分)升麻(半两)芍药一分山栀子仁(

上八味,粗捣筛,每服一钱匕,水七分,取四分,去滓温服

治小儿壮热不解,及惊热风热

上四味,研匀细,每服半钱匕,或一人参茯苓汤调下,惊热冷水下,热甚者。

冷水研生地龙汁调下。

治小儿壮热,夜多惊啼,及发吐逆。日久不解,或泻或秘,变成慢惊。或作疾,定搐搦,除,坠涎,镇。如圣青金

(研一钱)麝香(研)腻粉(各一分)香(杵研)芦荟(研各一钱半)白面(三杵取末)

上一十味,再同研令匀,滴井华水为,如鸡头实大,患慢惊,用冷薄荷水化下,三岁以上,服一,已下则半,服讫便睡,觉后利动立愈,后隔三五日,更与一服,如些小惊着治小儿风热壅滞,壮热烦渴时呕。

麦门冬汤

麦门冬(去三两)栝蒌知母()人参藜芦(去芦头各一两)龙胆(半两)

上七味,粗捣筛,每用三钱匕,水一盏半,至八分,去滓分温三服。

治疗

降温措施

1.物理降温

将患儿置放于环境安静、阴凉、空流通处。用冷温毛巾或冷水袋,、双腋及沟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袋枕于头部或放置于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30~50%)于四肢、躯干两侧及部擦。擦时如患儿出现皮肤苍白或全身皮肤发凉应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盐水(30~32℃)灌肠,对疑为中毒型菌莉者更为适宜,既可降温,又便于取粪便标本送检。

2.针刺降温

常用穴位池、谷、大椎、少商、十宣等。

3.药物降温

对未成熟儿,小婴儿与体弱儿一般不用解热降温。常用的解热有APC5~10mg/kg/次,或阿鲁1-2岁婴儿每次1-2(每含阿斯匹林0.06克,鲁米那0.015克)。也可用小儿退热栓(扑热息痛栓),1~6岁,1粒/次,一日1-2次,将栓塞入肛门。

其它对症处理

高热时不显性水分丢失增多,加之食欲减退,应及时补充水份和电解质。服有困难者给予静补液,并注意热量的供给,使用1:4(含钠液:葡萄糖液)液,可适当予以钾盐等。

对伴烦躁不安、反复惊厥或一般降温措施效果不著者,可酌情选用氯丙嗪异丙嗪

病因治疗

对于由感染起的高热,应据病情选用有效抗生素治疗。对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时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热,也需据不同病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检查

本病前尚无特殊检查法,要是中医科望、闻、问、切等常规检查。

邪热壮热,兼有胸闷胸痛,汗出息粗,甚者翼煽动,粘不爽,舌红苔黄,数。

肺热发疹:壮热,兼有胸闷肤红疹点点,多发于春季。

阳明热炽:壮热恶热,兼有多汗,面赤,渴喜冷饮,苔黄洪大或滑数。温病与此同。

春温分:起病即壮热恶热,兼有口苦而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弦数,病发春季。

诊断鉴别

诊断

据病史、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可以诊断。

诊断

邪热壮热,兼有胸闷胸痛,汗出息粗,甚者翼煽动,粘不爽,舌红苔黄,数。

肺热发疹:壮热,兼有胸闷肤红疹点点,多发于春季。

阳明热炽:壮热恶热,兼有多汗,面赤,渴喜冷饮,苔黄洪大或滑数。温病与此同。

春温分:起病即壮热恶热,兼有口苦而渴,心烦小便短赤舌红苔黄,弦数,病发春季。

温病热入营血壮热,入夜尤甚,烦躁不寐,口干斑疹隐隐,或吐衄便血,甚则谵语发狂,舌绛苔黄或少苔,数。

湿热郁阻中焦:壮热起伏,汗出而不解,午后增重,烦渴,不欲饮或少饮,胸闷气短脘痞身重,少尿苔黄腻滑数。如薜后白《湿热病篇》说:湿热,始恶寒,后但热不,汗出胸渴不饮。

肺痈成脓期:壮热,兼有咳嗽气急胸闷作痛,咯吐脓痰腥臭,苔黄,滑数。

湿热下利:壮热,兼有中疼痛,下利脓里急后重,肛门灼热苔黄腻濡滑或滑数,多发夏秋季,为饮食不起。

并发症

诸病源候论伤寒挟实壮热候》:伤寒,是客于皮肤,搏于腠理密,不宣泄,蕴积生热,故头痛、体疼而壮热。有热实、冷实二种。热实者,粪黄而臭;冷实者,食不消,粪白而酸虽有冷热之殊,外皮肤皆见壮热。多见于外感邪热盛实者。

小儿壮热者,由阴阳不和,实,邪热,客于肠,蕴蓄日久,熏发肉,故口干治小儿百日以来,结实壮热兼惊。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