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发性低丙球血症
治疗措施
临床表现

发病较迟,多见于儿童及青壮年,无性别差异。患者对感染的易感性较先天性丙种球蛋白缺乏症稍低。多呈慢性感染过程。最常见者为复发性化脓性呼吸道感染,多见慢性副鼻窦炎、慢性肺炎等。部分患者(缺乏IgA者)伴有吸收不良综合征,且常有肠道蓝氏贾弟鞭毛虫病。此外,患者可伴有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粒细胞减少症、恶性贫血、类风湿性关节炎等扁桃体和淋巴结大小的可以正常,淋巴结皮质中可以有淋巴滤泡,脾脏常增大。
辅助检查
治疗
高发群体
反复感染是儿童常见疾病,免疫球蛋白(Ig)缺陷是反复感染的原因之一。目前已知的先天性低丙球血症有XLA 、高IgM血症、免疫球蛋白重链基因缺失、普通变异型免疫缺陷病(CVID)以及一过性婴儿低丙球血症等。
CVID 最早报道见于60 年代初,大多数病例婴幼儿期即有免疫缺陷存在,从发病到诊断一般约需4~5年,相当一部分人直到青春期后才被确诊,故有人称“迟发性”低丙球血症。CVID 是一组异质性的原发性免疫缺陷病,包括一大群分类尚不明确的免疫缺陷综合征,如先天性非性联低丙球血症,原发性低丙球血症和异常免疫球蛋白血症。临床表现在很多方面与XLA相似, 常见感染,致病菌种类及血清Ig和抗体缺陷相似。CVID 通常有正常量或稍有减少的循环B 淋巴细胞,然而,淋巴结内浆细胞却很少,内在B细胞的缺陷或T 细胞的调节功能有问题,从而导致最终分化异常。“普通”是指本病为常见的免疫缺陷病,“变异”的含义很广,包括起病年龄不定,病因的多样以及临床表现的易变。常呈慢性迁延的经过,日久易造成组织的器质性病变。
CVID患者T细胞增殖功能多属正常,其中部分病人的T细胞能够辅助正常B细胞分化,而另一些患者的T细胞不能介导正常分化并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988年WHO免疫组将本病发病机理分为:①B淋巴细胞数量正常,但不分泌Ig;②B淋巴细胞数量减少;③B淋巴细胞数量正常,但T淋巴细胞数量减少;④T淋巴细胞抑制功能亢进或辅助功能减弱。Btk基因突变以及Btk蛋白表达缺陷导致XLA。CVID 可以有轻型的不典型XLA 表现,但没有Btk突变,通常它们的B细胞 比XLA 高;CVID 和XLA 的临床表现可重叠。由于Ig 和临床表现的异质性,故疑诊CVID病人有必要进行Btk基因突变筛查的研究,特别是男性的散发型,可能有Btk突变导致的轻型的XLA病例被诊断为CVID。但B细胞的存在与否可作为CVID与XLA的一项鉴别参考。低丙球血症患儿应用IVIG 400 mg/(kg.月)替代疗法,可减少和控制感染, IVIG虽有效,但也有副作用,且价格昂贵。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低丙球血症患儿的病因正在被进一步揭示。在治疗方面。基因诊断有助于确诊。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