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项强

项强指头部后项的肉筋不舒的症状。一般是由于外感风寒侵入太阳经络经气不舒所致。项强常与头痛并见,是太阳病的症之一。。颈项部肉筋牵强僵硬。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亦称颈项强急。因 风寒湿侵袭 太阳经脉,或感受暑温,或津耗损、筋失养所致。见于 伤寒暑温、中痉病等。《伤寒括要·项强》:“太阳项强,无汗,浮紧, 麻黄汤;有汗,浮缓,桂枝汤;痉症独摇头,卒口噤,项......
目录

疾病概述

。颈项部肉筋牵强僵硬。出《素问·至真要大论》。亦称颈项强急。因 风寒湿侵袭 太阳经脉,或感受暑温,或津耗损、筋失养所致。见于 伤寒暑温、中痉病等。《伤寒括要·项强》:“太阳项强,无汗,浮紧, 麻黄汤;有汗,浮缓,桂枝汤;痉症独摇头,卒口噤项强续命汤结胸项强,如柔痉状,下之则和,大陷胸。”又有因刀伤感染 而致者;因挫闪、久坐、 失枕而致项强不可转移者,详见有各条。本见于炎、管意外,项痉挛等疾患。

项强指头部后项的肉筋不舒的症状。一般是由于 外感风寒侵入太阳经络经气不舒所致。项强常与头痛并见,是 太阳病的症之一。也有由于湿阻滞肉,或热灼伤筋而致者。急诊中多见的颈项部突然发作的剧烈疼痛并出现明显的 功能障碍等,属本节讨论的范围。项强出自《素问.至真要大论篇》。汉代《伤寒论.辨太阳并治》称之为项痛。针灸治疗首见于《素问.空论篇》:“大,颈 项痛,刺 府。”“失枕在肩上横骨间,折使榆,齐肘正,灸中。”据统计,自 秦汉至明清,有针灸治疗的文献有190条之多,表明古代医家已积累了十分丰富的验。

现代医中的项部急性软组织损伤、 落枕等可归入本范畴。

病因病机

多因风寒外袭太阳经脉,致凝滞,不通,项失所养,发疼痛;或因颈 项部用力不当、夜寐位置欠佳、外力损伤等造成气滞经脉痹阻,而致项强不利,疼痛难忍。

辩证分型

(一) 风寒强痛:项疼痛如掣,痛无定处,或项痛拘急而冷,痛连,得温稍缓,浮或紧。

(二) 气滞瘀强痛:痛有定处,如锥如剌 ,日轻夜重,难以转侧,涩。

疾病治疗

风寒强痛

1.治则疏风止痛

2.取: 天柱、 后溪、府、 秉

3. 义:天柱属太阳膀胱,足一身之表,针之可解表风寒,又属局部取,更可疏调项经气;后溪,为 太阳小肠之 输小肠表而通于颈项,故取之可增强解表镇痛之功;府为治项部病症要,与 天柱相伍,相得益彰; 秉亦为手太阳经穴,是古人治疗项强痛的验

4.治法:天柱直剌,进针1.2,施提插泻法;后溪,进针后,边施捻转手法,边嘱患者活动头部,针约2分钟;府、 秉进针得气后,泻法。均留针。局部可拔罐。

5.古

针灸甲乙》:颈项强,身,后溪之。

》:头项强急:府。

编》: 秉项强不得回顾,腠理不得致密,恶易入。

《 本草纲》:项强:『湿防风:凡 项强,不可回头,乃手足太阳症,必须用此。 荆芥:秋后作枕及铺床下,立春去之。

气滞瘀强痛

1.治则:活化瘀止痛

2.取池、 委中、 肩井、养老、阿是

3. 义: 池、阿是均为 局部取,以疏理项部壅滞阻塞之; 委中为足太阳经穴,又称 郄,足太阳通颈项,取之可加强活化瘀之功;养老,为手太阳郄穴,急病多取郄穴,且为治项部损伤的验

4.治法:池可采用透剌法,即池透池; 委中以28号毫针点剌出阿是拔罐;肩井,进针得气留针,不可针之过深;养老,直剌至得气 提插泻法,令患者活动项部,并留针症状缓解。

5.古

《 扁针灸》:挫枕项强,不能回顾: 少商、 承浆、后溪、委中。

《针六集》: 池:颈项强急。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迫

下一篇 贝赛特氏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