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五更泄

。清晨五更时即泄。即肾泄,又五更泻、五更溏泄、晨泄、瀼泄。多因肾虚所致。《病因治·泄泻论》论五更泄泻有肾虚五更泄泻、五更泄泻、五更泄泻、食积五更泄泻、肝火五更泄泻数种。五更泻又鸡鸣泄、肾泄中医病症,最早记载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该病症多见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五更泻的病因是由肾阳不足、命门衰、阴盛所致,患者除注重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
目录

简介

五更泻又鸡鸣泄、肾泄中医病症,最早记载见《张氏医通大小府门》。该病症多见于由炎夏转入秋凉时期,男性多于女性,多见于中老年人。五更泻的病因是由肾阳不足、命门衰、阴盛所致,患者除注重部保暖、忌食生冷食物外,也要适当食疗

病因

致病原因要是肾阳虚,命不足,不能温养

症状

病人泄具有明确的时间性,也就是在上午的五更,也叫五更,也就是现在所说的凌晨五点到七点的时候。肠鸣脐痛,泄后痛减,大便稀薄,混杂不消食物,肢冷,四肢不温,漆酸冷,疲乏无力小便清长,夜尿频多。舌质淡,体胖、多有齿印,沉细无力

鉴别

1.急性泄泻

症 发病势急,病程短,大便次数显著增多,小便减少。

兼见大便清稀,水谷相混,肠鸣胀痛,不渴,身喜温,淡,苔白滑,迟者,为感受寒湿;便稀有粘液,肛门灼热腹痛渴喜冷饮,小便短赤舌红苔黄腻濡数者,为感受湿热;腹痛肠鸣,大便恶臭,泻后痛减,伴有未消化的食物,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垢浊或厚腻,滑者,为饮食停滞。

2.慢性泄泻

症 发病势缓,病程较长,多由急性泄泻演变而来,便泻次数较少。

兼见大便溏薄,腹胀肠鸣,面色萎黄,疲肢软,淡苔薄,细弱者,为脾虚;嗳食少,腹痛泄泻与情志有,伴有胸胁胀闷,淡红,弦者,为肝郁;黎明之前中微痛,肠鸣即泻,泻后痛减,肢冷,膝酸软,淡苔白,沉细者,为肾虚

并发症

五更泄可以并发哪些疾病?

腰酸腿疼,嗳腐吞酸疲乏力

治疗

五更泄治疗前的注意事项

1.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五更泻是中医的一种说法。西医认为,五更泻只是老年慢性腹泻的一种症状,其本身并不是病因,可以由其他多种病因起,如慢性结肠炎、肠结核、过敏肠炎、肠功能紊乱等。因此,患了五更泻,首先要到医院进检查,明确病因,然后有针对性地进治疗。

2.中药治疗 有许多五更泻患者各项检查都正常,没有细菌性感染因素,多数为肠功能紊乱,西医叫功能性腹泻。对于这种腹泻,服中药效果一般比较好,坚持治疗一段时间,大都可以好转或治愈。

中药治五更泻的首选药物是“”,这种中成药由脂、肉豆蔻吴茱萸五味子生姜大枣等6味中药组成。不仅善补命门,而且具有温、固肠止涩之功效。每天中午晚上各服6g,可以获得良好疗效,但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3.食疗法 ①取3~5个核的果仁,生食或食,每日2~3次,服用数日后,晨间腹鸣腹痛泄泻会逐渐好转,连服20天左右可望痊愈。此对体质虚弱、养不良者尤为适宜。

②取适量生姜,洗净切成薄,用米浸泡24小时即可。使用时,每次用3生姜加适量红糖,以水冲常饮用。

③取芡实百合粳米各50g,加水适量粥,食用时加少许食盐调味;或用荔枝肉50g,山药莲子各10g,三者混和捣碎加水至烂熟后,再取大米50g一起入锅,加适量水成稀粥。常于每晚配餐食用,有止泻之效。

④取脂60g,浸泡在500ml白中,约一周后,每晚可饮用一小盅;或用脂10g,猪子一对(洗净切成小块)加水一小时,调味后分2~3次食用,隔日一次,连用数次,对止泻也有一定疗效。

4.艾灸法命门、天枢(双)、元、足三里(双)等穴位艾灸。艾性味辛温,能回阳救逆、通经脉、调理气、祛除阴。在点燃时气味芳香,热力温和,善于窜透,能使热力达到深部。由于艾性热,不宜多用,每次灸半或一艾条即可,每5~10分钟,隔日一次或三日一次。以10次为一个疗程。注意艾条焰与皮肤的离,避免出现烫伤起泡等不良反应。过治疗,大便成或出现便秘应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