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昏
病因
神昏是指神识丧失,对环境刺激缺乏反应的症状。轻者称晕厥或昏厥。常因痰浊、热毒、外伤、气血逆乱、阴阳衰竭及其他强烈刺激等,使神明失主所致。疾病过程中出现神昏或昏厥时,多为急危重症。神昏的深度常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多种外感温热、疫病类疾病,各种厥病、脱病、痫病、中风、中暑、中毒、头部内伤、电击伤等,均可出现神昏或昏厥。
症状
检查
腰穿检查(脑脊液细胞学、生化、病毒细胞系列)、头颅CT及磁共振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血检测碳氧血红蛋白有助于CO中毒的诊断。尿常规异常常见于尿毒症、糖尿病、急性尿卟啉症。疑似肝昏迷病人查血氨及肝功能。血糖及肾功能检测有助于糖尿病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及尿毒症昏迷诊断。心电图检查可诊断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导致昏迷。
鉴别诊断
神昏的病因有外感内伤之分,其病必犯心、脑而成。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府,清窍之所在,主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凡外感时疫,热陷心营,或内伤痰火,阴阳气血逆乱,浊邪上扰等,皆可导致神明失守,清窍闭塞而发病。
本证虽病机复杂,表现多端,但既神昏之后,不外乎分辨其属于实证或虚证,以及兼湿兼瘀等兼证。一般热毒、痰浊、风阳、瘀血等阻塞清窍,导致阴阳逆乱,神明蒙蔽者,为闭证属实。闭证以神昏、牙关紧闭、两手握固、面赤气粗、痰声拽锯等为特征。凡气血亏耗,阴阳衰竭,不相维系,清窍失养,神无所倚而神昏者,多为脱证属虚。脱证以神昏四肢厥次、汗出、目合、口开、鼾声、手撒、遗尿等为特征。但如属痰浊壅盛,内蒙清窍,又兼气血耗散,神不守舍,以致神昏者,乃为内闭外脱的虚实兼见之证。
并发症
1.神昏指人事不省,意识完全丧失,时间较久而不易苏醒。其轻者为一过性短暂的意识丧失,称昏厥或晕厥。神昏及昏厥与痴呆、头晕、但欲寐、昏睡等有所不同,当予鉴别。
(2)角膜反射消失,瞳孔反射迟钝,病理反射阳性者为中度神昏;
3.根据神昏、昏厥发生的原因和经过等,进行诊断思考,如起病的急缓、有无诱发原因等。如:
(1)有头部外伤、在暑热高温下劳作、暴遇寒冷、过饥过累等病史和诱因,而致神昏者,分别为头部内伤、中暑、冷厥、饥厥等。
(2)因过量饮酒、食服毒物、吸入煤气等所致者,为酒厥、食物或药物中毒、煤气中毒。
(3)因精神刺激或情志变动等引起者,常见于气厥、血厥、痰厥、中恶等病。
(4)以往有风眩、肺心病、心系病、肝系病、消渴、肾水等病者,多为中风或脏厥,如心厥、肺厥、肝厥、肾厥、消渴厥等。
(1)伴高热、呕吐、抽搐者,多为温热、温毒类疾病,如春温、暑温、疫毒痢、肝瘟等。
(2)突然昏仆伴口吐涎沫者,多为痫病。
治疗
热陷心营型【证见】 高热神昏,烦躁谵语,面赤气粗,或有抽搐,小便黄赤。舌红绛而干,苔黄或焦黄,脉滑数。
【方药】
1.主方清营汤(吴鞠通《温病条辨》)加减,处方:水牛角30~50克(先煎),生地黄、玄参、麦冬、丹参、连翘各15克,竹叶心6克,黄连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2.中成药
(1)清开灵注射液,每次20―4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每日2次。
(2)醒脑静注射液10一2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热结胃肠型
【证见】 神昏谵语,躁扰不宁,或日晡潮热,腹满便秘,按之坚硬,口舌干燥。舌苔黄燥或起芒刺,脉沉实用力。
【治法】 通腑泄热。
【方药】
喘促痰蒙型
【证见】 神志呆痴,时昏时醒,咳逆喘促,痰涎壅盛,身热不扬。舌苔厚腻,脉滑数。
【方药】
1.主方菖蒲郁金汤(时逸人《温病全书》)加减,处方:石菖蒲、郁金各15克,栀子、连翘、牛蒡子、牡丹皮、菊花各12克,竹沥适量(冲服),姜汁适量(冲服),玉枢丹1粒(研冲)。水煎服。
2.中成药菖蒲郁金注射液10―20毫升,加入10%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内静脉滴注,每日1次。
【证见】 神昏谵语,或昏而时醒,或黄疸日深,斑疹衄血,或腹胀如鼓。舌绛苔腻,脉弦数。
【方药】
1.主方加味黄连解毒汤(王焘《外台秘要》)加减,处方:黄连10克,黄柏、栀子各12克,板蓝根30克,水牛角30克(先煎),生地黄、玄参各15克,牡丹皮12克,绵茵陈30克,大黄15克,石菖蒲、郁金各10克,甘草6克。水煎服。
肝阳暴张型
【证见】 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口眼?斜,半身不遂,鼾声时作。舌苔黄而少津,脉弦滑而数。
【方药】
1.主方羚羊角汤(费伯雄《医醇媵义》)加减,处方:羚羊角0.3克(锉末冲服),龟板、石决明、钩藤各30克,菊花、夏枯草、生地黄、白芍各15克,黄芩、天竺黄各12克。水煎腹胀便秘者,加大黄15克,枳实、芒硝各12克。
亡阴型
【证见】 神志昏迷,汗出,面红身热,手足温,唇舌干红,脉虚数。
【治法】 救阴敛阳。
【方药】
处方:人参12克(另炖),麦冬20克,五味子、山茱萸各15克,黄精、龙骨、牡蛎各30克。水煎服。
2.中成药参脉注射液40~60毫升,静脉推注,或本品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毫升中静脉滴注。
亡阳型
【证见】 神志昏迷,目合口开,鼻鼾息微,手撒肢厥,大汗淋漓,面色苍白,二便自遗,唇舌淡润,甚则口唇青紫,脉微欲绝。
【治法】 回阳救逆。
【方药】
2.中成药
(1)参附注射液40一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2)参附青注射液100毫升,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毫升中静脉滴注。
神昏治疗的其他疗法
1.针灸疗法
常用穴位为手十二井穴、百会、水沟、涌泉、神阙、承浆、关元、四神聪。可用强刺激,多用泻法。
若亡阴神昏,上方去神阙,着重补涌泉、关元、绝骨,其余诸穴平补平泻。若阴阳俱亡,则用凉泻法针涌泉,加灸神阙。若亡阳神昏,重灸神阙,温针关元,用烧山火针涌泉、足三里,其余诸穴平补平泻。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