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沃克类病毒胃肠炎
定义
概述
诺沃克类病毒为一组属于微小病毒的病原体,诺沃克病毒为本组病毒的原型,系1972年经免疫电镜在美国俄亥俄洲诺沃克城胃肠炎患者粪便中发现。其后在世界其它地区又相继发现了多种类似病毒,多按发现时的地区而命名,如夏威夷病毒,蒙哥马利病毒、马林病毒、雪山病毒等,统称为诺沃克类病毒。直径25~32nm,无包膜,圆形,似属于DNA病毒。
病因
(一)传染源:主要是急性期病人,感染后粪便排毒时间短暂,一般不超过72小时。
(二)传播途径:以粪—口途径为主,如水源、食物被污染,可造成暴发流行。
(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以大龄儿童及成人发病率最高。感染后免疫力短暂。
症状表现
潜伏期一般24~48小时。起病突然,以轻重不等的呕吐或腹泻为主要表现。可单有呕吐或腹泻,亦可先吐后泻。腹泻为黄色稀水便,日数次至十数次不等,无脓血与粘液。可伴有低热、头痛、肌痛、乏力及食欲减退。病程自限,一般为2~3天,恢复后无后遗症。
检查诊断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大多数正常或稍高,亦有少数白细胞计数降低。
2.粪便检查
大便镜检多无异常,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特异性诊断实验
(1)取发病后24~48小时大便作免疫电镜检查,可见病毒颗粒;
(2)用固相放射免疫法检测急性期粪便滤液中的病毒抗原;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
中医疗法
1、寒湿型
组成:藿香、紫苏、白朮、白芷、茯苓、半夏、桔梗、厚朴、大腹皮、陈皮、生姜。
2、食滞型
症状:恶心呕吐,嗳腐吞酸,脘腹痞满,纳呆腹泻,便物檅臭,腹痛肠鸣,泻则痛减。
治法:消食导滞,和胃止呕。
组成:炒山楂、焦神曲、炒麦芽、制半夏、陈皮、连翘、茯苓、莱菔子、藿香、竹茹。
3、暑湿型
症状:呕吐酸腐,恶心嗳气,脘腹胀闷,腹痛即泻,肛门灼热,大便黄褐檅臭,心烦口渴,小便黄赤。
组成:黄连、藿香、豆豉、山栀、半夏、芦根、藿香、佩兰、滑石、竹茹。
4、虚脱型
治法:温中化浊,回阳救逆。
组成:人参、白朮、干姜、附子、甘草、肉桂、炙黄耆、藿香、半夏、茯苓。
由于饮食失调损伤脾胃,最易使外界檅浊之气得以趁虚而入,外界寒热暑湿之邪困脾,则中气不运,也易导致饮食内伤,但脾胃虚弱,中阳被遏是发病的根本。如果起病急骤,猝然发作,上吐下泻,腹痛或不痛,即可认为中医所说的霍乱,可分为寒霍乱、热霍乱、干霍乱,是重症须严密观察治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