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堡病毒病
发病原因
发病机制
马尔堡病毒病产生持续病毒血症,但致病变的确切机制不清,病理学改变包括皮肤,黏膜,软组织,内脏器官和肠出血,灶性坏死,以肝脏,淋巴系统,睾丸和卵巢损害最广泛,肝细胞坏死是其显著特征,呈散在性和局灶性;多见小包涵体和康斯曼样小体,肾小球可有纤维蛋白血栓,脑内可有弥漫性炎症和间质水肿。
临床表现
马尔堡病毒病潜伏期3~9天,起病急,有寒战,体温迅速升高,伴有严重头痛、背痛、全身肌肉关节疼痛并感不适。可有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和腹泻,大便呈水样并可带有黏液和血。发病3~8天后,常在躯干部出现红色斑丘疹,并迅速波及全身,最后融合成片。3~4天体温达高峰,持续1~2周渐退。部分患者有第二次发热。通常在发病4~5天内,患者进入危险期,极度嗜睡和精神改变、惊厥,最后昏迷。马尔堡病毒病患者,半数有自发性出血,特别是呼吸道和胃肠道出血。
疾病检查
1、血象
白细胞计数明显降低,血涂片中可见不典型的浆细胞样淋巴细胞和多形核白细胞,并伴有获得性PelgerHuet细胞核异常。血小板减少,血沉降低。天冬氨酸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和淀粉酶可升高。尿素氮升高,蛋白和钾降低。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2、细胞培养
可用细胞培养和动物接种分离马尔堡病毒。用免疫荧光法检测特异性抗体。
3、双抗夹心法
疾病诊断
疾病治疗
饮食护理
1、注意适当休息,勿过劳掌握动静结合,休息好,有利于疲劳的恢复;运动可以增强体力,增强抗病能力,两者相结合,可更好的恢复。
2、继续服用药物,做好护理。
3、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保持心情舒畅,有乐观、豁达的精神、坚强战胜疾病的信心。不要恐惧,只有这样,才能调动人的主观能动性,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
4、适当的营养供给,在如今的生活条件下,不宜过多强调高糖、高蛋白、高维生素及低脂肪饮食。但营养的搭配要平衡,荤素搭配,多吃蔬菜、水果、肉类、蛋奶类等,其摄入量依人的胖瘦来决定,严禁烟酒
疾病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