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直接灸

直接灸艾炷灸的一种,又称明灸、着肤灸。是将艾炷直接放在穴位皮肤上施灸的一种法。据灸后对皮肤刺激程度的不同,分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若施灸时需将皮肤烧伤化脓,愈后留有瘢痕者,称为瘢痕灸。若不使皮肤烧伤化脓,不留瘢痕者,称为无瘢痕灸。(1)瘢痕灸:又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上,用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
目录

施灸方法

(1)瘢痕灸:又化脓灸:施灸时先将所灸腧部位,涂以少量的大蒜汁,以增加粘附和刺激作用,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上,用点燃艾炷施灸。每壮艾炷必须燃尽,除去灰烬后,可继续易住再灸,待规定壮数灸完为止。施灸时由于烧灼皮肤,因此可产生剧痛,此时可用手在施灸腧周围轻轻拍打,借以缓解疼痛。在正常情况下,灸后1周左右,施灸部位化脓成灸疮,5-6周左右,灸疮自痊愈,结痴落后而留下瘢痕。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哮喘、结核、瘰疬等慢性疾病。

(2)无瘢痕灸:施灸时先在所灸腧部位涂以少量的凡士林,以使艾炷便于粘附,然后将大小适宜的艾炷,置于腧上点燃施灸,当灸炷燃剩五分之二或四分之一而患者感到微有灼痛时,即可易炷再灸。若用麦粒大的艾炷施灸,当患者感到有灼痛时,医者可用镊子柄将艾炷熄灭,然后继续易位再灸,规定壮数灸完为止。一般应灸至局部皮肤红晕而不起泡为度。因其皮肤无灼伤,故灸后不化脓,不留瘢痕。一般虚寒性疾患,均可此法。

功效

直接灸穴位,直达病灶,给病症相对应的穴位以更强的刺激,作用比一般的灸法要强。

施灸禁忌

由于艾灸以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忌。古代施灸法忌较多,有些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忌的。

1.凡暴在外的部位,如面,不要直接灸,以防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骶部、下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此外,大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药物艾卷

下一篇 壮数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