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天灸

天灸灸法之一,出自《针灸资生》。是采用对皮肤有刺激性的药物贴于穴位或患处,使其局部皮肤自然充、潮红或起疱的治疗法。因其不用艾而局部皮肤有类似艾灸的反应,并且作用也非常相似,故天灸,又称自灸、灸、药物灸、发疱灸。天灸既具有穴位刺激的作用,又可通过特定药物在特定部位的吸收,发挥明显的药理作用。近些年来,这种治疗法被广泛重视,现在兴起的皮给药也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文献所载天灸法......
目录

方法说明

临床常用的法有以下几种:

1.蒜泥灸

大蒜(以紫皮蒜为优)捣烂如泥,取3~5克涂穴位上,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如灸涌泉可治疗咯血、衄可治扁体炎;可治喉痹等。

2.斑蝥

斑蝥适量研为细末。使用时先取布一块,中间剪一小孔如黄豆大,贴在施灸穴位上,以暴穴位并保护周围皮肤,将斑蝥粉少许置于孔中,上面再贴布固定,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然后去除布与药粉;也可用适量斑蝥粉,以甘油调和外;或将斑蝥浸于或95%中,10天后擦涂患处。适用于牛皮癣、神经皮炎关节疼痛、黄疸痛等病症。

3.白芥子灸

白芥子研末,调为糊膏状,取5~10克穴位上,用油纸覆盖,布固定;或将白芥子末1克,放置于5厘米直径的布中央,直接贴在穴位上,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适用于风寒湿痹、结核、哮喘、眼歪斜等病症。

4.天南星

天南星适量研末,用生姜汁调成糊状贴穴位上。灸时间为1~3小时,以局部皮肤灼热疼痛为度。适用于眼歪斜等病症。

注意事项

天灸疗法虽然有较好的效果,但所用中药有些为有毒之品,有些对皮肤有强烈的刺激作用,故孕妇、年老体弱、皮肤过敏等患者应慎用或用。另外,贴药处避免挤压,贴药后局部皮肤有轻度灼热感,这是正常现象,一般3~4小时后可将药物自除去,切忌贴药时间过长。如贴药后,局部灼热难受,可提前除去。贴药后局部起水泡可涂万油。贴药当日食生冷凉辛辣之物,并用温水洗澡,忌入室。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青丝线

下一篇 雀麦米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