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回旋灸

回旋灸法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区上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本法能给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剌激。回旋灸艾条,一般以纯艾条即清艾条,近年来,临床上也有用艾条施灸,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报道较多的为赵氏雷灸法,以独特的配研制成的艾条回旋灸,用于治疗某些五官科及妇科病回旋灸法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区上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本法能给以较大范......
目录

概述

  回旋灸法又称熨热灸法。是指将燃着的艾条区上作往复回旋的移动的一种艾条悬起灸法。本法能给以较大范围的温热剌激。回旋灸艾条,一般以纯艾条即清艾条,近年来,临床上也有用艾条施灸,取得较好的疗效。其中,报道较多的为赵氏雷灸法,以独特的配研制成的艾条回旋灸,用于治疗某些五官科及妇科病

操作方法

回旋灸的灸条分为清艾条(包括无烟艾条)和艾条回旋灸的操作法有二种:一种为平面回旋灸。将艾条点燃端先在选定的区或患部熏灸测试,至局部有灼热感时,即在此离作平往复回旋施灸,每次灸20~30min。视病灶范围,尚可延长灸治时间。以局部潮红为度。此法灸疗面积较大之病灶;一种为螺旋式回旋灸,即将灸条燃着端反复从离区或病灶最近处,由近及远呈螺旋式施灸,本法适用于病灶较小的痛点以及治疗急性病,其热力较强,以局部出现深色红晕为宜。

主治病证

本法适于病损表浅而面积大者,如神经皮炎牛皮癣、外侧皮神经炎、皮肤浅表溃疡带状疱疹褥疮等,对湿痹症及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也有效果。另可用于近视眼、内障慢性鼻炎、以及排卵障碍等。

注意事项

1.灸治时,应注意艾条与皮肤之间既要保持一定离。又要达到足够的热力。特要注意不同病与患者之间的差异。

2.温和灸不宜用于急重病或慢性病的急性发作期。

临床应用

1.咳嗽

门、俞。

治法:上均取,双侧同用。嘱患者取伏卧位,用30号1~1.5毫针。从上至下取针刺,刺门0.5~1深,刺俞0.5~0.8深。上述腧进针得气后施用泻法,每隔3~5min针一次,留针30min后出针出针后点燃艾条一端,温和灸门、俞二腧,使患者施灸部位有较强的温热感而无灼痛感。施灸时间为半小时。每日上下午各治疗1次,3日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疗60例,结果:显效40例,好转1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为98.32%。

2.冠

膻中俞、至阳。

治法:上均取,双侧同用。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部位。用艾条作灸材。点燃艾条一端后,先施灸一侧,灸约离皮肤0.5~1。采用温和悬灸法,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施灸5min,以局部皮肤呈红晕为度。然后再以同样法施灸另一侧,施灸5min。再依次以同样法施灸膻中俞(双),各灸5min。至阳施以温和灸,每次30min.每日灸治一次,灸治6次为一疗程,休息一日后再继续进第二疗程治疗。治疗疗程一般为5~10个疗程。治疗时间在1~2个月之间。

疗效:所有病例在治疗期间均停服任何中西药物,仅绞痛发作时给服硝酸甘油

(1) 改善症状(包括绞痛、胸闷短气心慌头晕等)疗效,共观察643例:总有效率为86.2%~87.4%。

(2)改善电图疗效共观察200例:显效率为29.7%,其总有效率为63%~67.7%。另有患者40例,仅灸至阳,l疗程后19例痊愈,21例有效。总有效率100%。

另外,灸治对降低脂、免疫功能、改善甲皱微环都有一定作用。

3.降

元。

:足三里、丰隆。

治法:每次取一,加一配。采用清艾条或药物灸条(以决明子红花丁香、硫磺等七味药加艾绒组成),温和灸区一定离,以感温热而不灼烫为宜。每次灸15min,至局部出现红晕为度。每日1次,连续4周为一疗程。本法可由患者自我操作。

疗效:共观察了40例,结果临床控制6例,显效12例,有效16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5.0%。

4.原发性

:百会。

元、气海、足三里。

治法:,疗效不显时加配。取卧位或坐位,右手持点燃艾条百会3cm处以温和灸疗施灸,左手食、中指置于百会穴两侧,压头发并可自感温度,以便于随时调施灸离。每次施灸15~20min。在元、气海、足三里艾炷直接灸,每灸5~7壮,灸至穴位局部皮肤出现轻度红晕。灸时施用补法,即不吹,待其燃尽后去之,然后手其孔。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疗效:共治49例,灸1~2疗程,其总有效率为93%~95.4%。

5.下垂

:分为二组。① 、足三里;② 元、三阴交。

治法:两组交替,点燃艾条穴位5~8cm处作点灸或悬灸,每灸15~45min,见皮肤潮红即可。每日治疗1~2次,10日为1个疗程。可将上述灸治教给患者,自施灸。

疗效:共治113例,结果:痊愈101例,好转11例,无效1例。疗程最长64日,最短10日。总有效率为99.1%。

病案举例

1.急性腹痛

黄××,女,36岁,农民,1990年10月9日下午5时来诊。诉;中绞痛1日、弯,持续腹痛已1日1夜,服用镇痉止痛药及注射阿托品效果不显。患者疼痛喜腹痛欲便,渴,喜饮,呕吐,苔簿白,沉迟。即予藿香正气水1瓶,并用磁钢针针刺痛处,痛不减。改用温灸足三里、涌泉各5~7壮;悬灸顺时针向旋转。上法灸3min后腹痛消失,观察2小时,未复发,患者步回家。

2.乳痈

钱××,女,26岁。新产后二旬,自觉右乳下胀痛,有一结块,乳汁分泌欠畅。诊见右乳头有痂痕,乳晕正中下皮色红,扪之灼热,可触及2.5×4cm大小的硬块,伴渴,舌苔微黄,大便干结,上数。诊为乳痈初起,治拟宣通乳,扶除热毒,取清艾条点燃局部悬灸,离以患者感到局部微烫为度,从硬块中部缓慢移动,灸至硬块以及周围皮肤明显红晕为止。每日1次,每次20min。嘱其常用吸乳器吸出乳汁,防止淤积。灸治2次后,硬块转软,明显缩小,疼痛大减,继灸2次而愈。

3.下肢慢性溃疡

朱××,男,23岁。1995年10月25日入院。 诉:右小腿外伤溃破不愈7年。患者10年前,因右小腿骨折硬化骨髓炎,7年前右小腿表皮外伤感染治不愈。入院时,右小腿侧中上1/3处见8cm×7cm溃疡,创面肉不鲜,渗出淡黄色稀脓水,可见裸,周边皮肤色素沉着。X线摄示:硬化骨髓炎。细菌培养:无细菌生长。入院后嘱予艾条灸,灸前创面常规消毒,灸后创面料覆盖。患者费用自理,治病急,每日灸近2小时。11月13日记载:创面5cm×3cm,渗液明显减少、变稠,肉鲜,周边色素沉着减退,治疗至1995年12月21日出院。共治58日,创,患肢色素沉着好转。

4.

钟××,女,68岁,1996年3月5日就诊。诉:肛4年,加重3个月。平素体弱,有慢性结肠炎病多年,于4年前患痢疾后久泻不愈以致肛,近3个月来,每逢咳嗽或大便必肛,而且肛后不能自回纳,必须他人帮助还纳;近1月来时常有黏液流出肛门外,并伴有头晕眩。市中人民医院科治疗已控制了流黏液,但肛未见好转,他人介绍来本科诊治。查:情倦怠,面色无华,气短懒言,淡苔白。沉细。诊断:肛(症属中气下陷,两虚)。治宜补,升提固。取两组交替使用。第一组:百会,左;第二组:双侧足三里,右。百会及足三里用艾灸疗,医者手持己点燃的艾条,用啄法灸,以患者自觉温热量为度。每次灸20min。针刺法,皮肤作严格消毒,用0.5不锈钢毫针,针尖达皮下至之间为宜,每5min针1次,留针20min。艾灸与针刺均为每日治疗1次,12次为1个疗程,间隔5日再进第二个疗程。照上述法治疗1个疗程后.肛由他人帮助还纳转为自回纳,而且肛次数已明显减少;待治疗到第二个疗程后,只有在用力大便时肛,而且出部分很短;待治疗到第三个疗程后,咳嗽及用力大便也不肛了。随访半年,疗效巩固。

5.瘙痒性皮肤病

赵××,女,22岁。初诊1991年8月,身体多处受毒蚊叮咬起红色丘疹,痒甚,衣物摩擦即成为风疹团,范围约3×4cm,无破损水疱。使用、止痒油无效,尿素软膏仅能止痒2~3小时,并延缓恢复。自诉如不治疗,症状消失需1周许。奇痒难忍,诊为虫咬性皮炎。治疗:艾条悬灸患处,每处5min,以觉轻微疼痛为度。一般灸一次可止痒2~6小时。之后觉痒则灸,2~3次灸治,大部分皮损痊愈,痒止肿消。1992年3月该患者下肢多处受无毒虫咬伤,初为红色团,范围0.5~1cm,在性分布,团上有一针头大小的丘疹;不糜烂,当时涂肤轻松止痒。第3日因摩擦、饮食发物使皮损蔓延大至3×3cm,最大呈5×9cm团,红色,高于皮肤,界限不清,皮肤肿硬,痒极。仍以前法治疗,每处灸5min。灸后皮损呈深红色,翌日暗红,界限清楚,痒止肿消;皮损向愈。治疗中曾做一对比试验,取肿势相当的皮损 3 处,分施以单纯艾灸、艾灸加涂用肤轻松、仅涂肤轻松 3 种治疗,效果以单纯艾炎为佳,艾灸加肤轻松次之,仅用肤轻松效果最差。

6.妊娠剧吐

谢××,女,32岁。1986年 3月 18日初诊。患者自怀孕以来呕吐不止,食欲不振,逐渐消瘦已3月余。近来呕吐更加频繁,甚至饮水即吐。吐出物中常夹有胆汁样粘液及液。中西药物治疗效果不佳。后又在本市某医院专科检查,尿酸酮测定(+++),诊为妊娠剧吐。纠正酸中毒及矫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仍不见效。体重逐渐下降,在1个月由原52千g下降至38千g,医生建议终止妊娠。病家因婚后4年才怀孕未能接受,转来我院诊治。来诊时精神萎靡,面色苍白,眼窝下陷,体瘦如柴,闻水即呕,饮入立吐。用普通艾条,首先在双侧至阴约2cm处,施回旋灸啄灸手法,交替灸15min,以表皮发红为度。接着针刺双侧,待得气后施以泻法,针10min留针。隔15min如法针1次。然后再依次灸中脘、足三里,施平补平泻手法,每灸10min。最后再次灸至阴1次。10min后起针收灸。如此治疗1次,患者即可进少量流食。治疗3次恶心呕吐便消失,饮食已如常人。遂停止针灸,予饮食调理。1周后尿检酮体已呈阴性。1月后体重恢复至48.5千g。此后足月顺产 1 女婴。

7.婴幼儿腹泻

张××,男,1岁,1990年 9月15日初诊。腹泻6日,便如水样,呈喷射状排出,日10次左右,时有呕吐,哭闹不安。给予静滴注葡萄糖、庆大霉素效果不显,即用苍术吴茱萸胡椒肉桂等份杵细为末,以“藿香正气水”调湿,用草纸一层盖之,然后用回旋灸于脐孔,视小儿表情不能耐受则移。观察2小时后未再泄泻。嘱其父母回家2小时后再用此法灸之,并嘱用米汤加少量白糖、几粒食盐随时喂服,第2日大便正常而痊愈。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隔盐灸

下一篇 间接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