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兔耳风
基本资料
【别名】:走马丹(《峨嵋药植》),紫背金牛、 紫背草(《民间常用草药汇编》), 罗汉草、 走马胎、土兔耳风、血筋草(《四川中药志》)。
【汉语拼音】:qing tu er feng
【英文名】:Herb of Rednerve Ainsliaea
【拉丁植物矿物名】:( 红脉兔耳风)Ainsliaea rubrinervis Chang
【生境】:生于中山区及低山区的悬崖陡壁上或林边岩石上。
【分布】:分布于 四川等地。
【采收和储藏】:四季可采,去杂质晒干。
植物形态
叶基生,通常5~7;叶柄长3~11cm,具棕色绒毛;叶片卵状长椭圆形,长3~10cm,宽2~5cm,先端钝尖,全缘或呈疏波状,基部浅心形,上面绿色,下面苍白,仅具紫红色的脉,两面及边缘皆具棕色绒毛。头状花序排列成长穗状花序,直径约10毫米;总苞圆筒状;苞片质硬,多数,呈覆瓦状排列;管状花两性,3或4朵;花冠5裂,裂片线形;雄蕊5,花药基部箭形。 瘦果倒披针形,扁平而有纵线条;有多数白色羽状冠毛。花期秋季。果期翌年3~4月。
药理功效
【药理作用】:全草煎剂1/400用含药试管法,对 钩端螺旋体有抑制作用。
【性味归经】:《 成都中草药》:“性温,味辛,无毒。”入 肺、 肝、 肾经 。
【功用主治】:祛风散寒;行瘀止痛。治风寒咳嗽,头风痛,牙痛, 风湿痹痛;跌打损伤,深部脓肿, 淋巴结结核,毒蛇咬伤。
①《峨嵋药植》:“治跌打损伤。”
③《 四川中药志》:“治风寒咳嗽,风湿筋骨痛,头风;外用包敷痰症;能坠胎。”
【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3~9克,水煎或浸酒。外用适量,干品研粉,鲜品捣烂敷患处。
【 选方】
②治久年头风痛:青兔耳风,炖 猪脑顶内服。(《四川中药志》)
参考出处
关 键 词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