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裂谷热

裂谷热(RVF)是由裂谷热病毒起的,蚊类媒介或接触传播的急性病毒性感染病。初始的症状有:发烧、头痛疲劳关节肉疼痛,有时会有恶心呕吐,部分患者会出现结膜炎畏光的现象;严重者可能会导致出休克炎或炎,甚至是死亡。2018年2月,世卫组织公布了本年度十种致命病毒,裂谷热列其中。裂谷热病毒是布尼病毒科中的白蛉热病毒数,为RNA病毒。中非的Zinga病毒现在被认为是同一种。裂谷热......
目录

病原

裂谷热病毒是布尼病毒科中的白蛉热病毒数,为RNA病毒。中非的Zinga病毒现在被认为是同一种。裂谷热病毒上与其他属病毒有,但可用清中和试验将他们区来。前尚未发现裂谷热病毒的变异株。病毒大小为30-94nm。在PH值为7-8时很稳定,pH低于6.2时即使是在-50℃也会很快失去活性。在-60℃以下,该病毒在清或全中可存活很多年。

流行病学

该病毒有很广的椎动物寄生谱,绵羊、山羊、牛、水牛、骆驼和人是要的感染者。在这些动物中,绵羊发病最严重,其次是山羊,其他的敏感动物包括羚羊、驴、啮齿动物、狗和猫。

该病毒在椎动物寄和蚊子之间环。许多种类的蚊子传播该病毒,但库蚊在疫病流上是最重要的。在南非泰累尔氏库蚊氏最重要的媒介,而在埃及尖音库蚊是最重要的媒介。

不依赖媒介使该病毒在家畜中的传播使不明显的。与之相比,大多数对人的传染是通过接触感染动物的组织液、分泌物和排泄物造成的,或在实验室中受到感染。在埃及发生的流要是通过排泄物传播,但通过蚊子传播给人也起了重要作用。

裂谷热在爆发过程中的传播机制前还不清楚。病毒可通过伊蚊的卵传播,伊蚊的卵可在干涸的池塘表面的泥土中保持休眠状态几年。这些地持续的降雨和洪水可导致伊蚊卵的孵化,这些卵中的一部分可能含有病毒。而大量繁殖的伊蚊偏爱叮咬牛,被感染的蚊子再叮咬其他椎动物,反复环感染。

被感染的动物的远离移动以及由于向促进媒介昆虫的移动会造成该病远离的传播。由于机携带感染昆虫或人的移动所导致疫病在大陆之传播的潜在危险值得注意。

病因

裂谷热病毒是沙蝇病毒属的一个成员,即布尼亚病毒科五种病毒之一,绝大多数人间感染是与受感染动物的液或器官直接或间接接触所造成的。病毒可通过宰杀、帮助接生、兽医程序操作或处理畜体或胚胎期间处理动物组织而传染给人。因此,某些职业群体,如牧民、农民、屠宰工人和兽医,感染的险较高。

病毒通过接触传染给人,例如通过被感染的刀创伤或与皮肤裂接触,或者通过宰杀受感染动物期间吸入浮质,浮质传播模式也导致实验室工作人员发生感染。有据显示,人若摄入未高温消毒或未过的被感染的动物的奶,也可能感染裂谷热。受感染蚊子叮咬也会导致人间感染,通常是伊蚊叮咬。嗜(食)苍蝇也有可能传播裂谷热病毒。

临床表现

潜伏期3~6天。起病急骤,高热达38℃~40℃,可为双峰热,热程可达1周。并有畏光、剧烈头痛痛及相对缓脉。常无皮疹,偶有皮肤黏膜小出,罕见大出。并发症可有中性、浆液性网膜炎及中暗点,少数可致网膜剥离;罕见炎(多发生于发热后3~12天)。

检查

1.常规

病程1~2天,白细胞轻度增多或正常,伴中性粒细胞增多,继而白细胞下降,可低于2×10[9]/L。可出现减少,出凝时间明显延长。凝因子II、V、VII、IX显著减少。纤维蛋白原减少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增多。

2.尿常规

可见少量尿蛋白、红细胞、管型。

3.功能

酐、尿素氮增高。

4.生化

丙氨酸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均升高。

5.病毒检测

①病毒分离接种;②酶联免疫分析一类的液检测(“ELISA”或“EIA”酶标法);③特异性IgM病毒抗体;④抗原检测试验;⑤扩增核糖核酸基因组(RT-PCR)等。

诊断

依流资料和临床表现可作初步诊断。依病毒分离(取患者病初3天的清接种于小白),或双份清特异抗体效价呈上升则可确诊。急性裂谷热可采用不同法进诊断,在发病早期阶段或在尸体解剖组织中,可检出此种病毒。诸如酶联免疫分析一类的液检测(“ELISA”或“EIA”酶标法),可实存在特异性免疫球蛋白M(IgM)病毒抗体。采用各种不同法,包括病毒分离(在细胞培养或接种过的动物身上)、抗原检测试验和扩增核糖核酸基因组(RT-PCR),在发病早期阶段或在尸体解剖组织中,均可检出此种病毒。

治疗

以对症处理和抗病毒治疗为

1.对症和支持治疗

(1)高热给予物理降温,也可使用小量解热镇痛药,避免大量出汗。

(2)呕吐给予甲氧氯普胺维生素B6。

(3)出发现(DIC),可早期用肝素钠,应用止敏、维生素C等,补充容量、浆、白蛋白、全纤维蛋白原、等替代疗法治疗DIC。

(4)损伤保、退黄、养支持,可用甘草酸制

(5)高压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呼吸律、瞳孔等变化,予20%醇快速静点滴脱水

(6)肾衰竭如少尿无尿钾等,应积极液透析。同时注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

2.抗病毒治疗

利巴韦林在动物实验和细胞培养中有抗裂谷热病毒(RVFV)作用,可考虑在早期试用。

病例

2016年7月24日,国家卫计委通报中国首例输入性裂谷热病例,患者为河南人,病情危重,正在治疗当中。北京市疾控中提醒,前往裂谷热疫区国家及地区的人员采取防蚊措施,不要接触当地的牛、羊、骆驼等动物。一旦出现可疑症状,应动就诊并将旅史告知医生,以便及时得到诊断和治疗。患者汤某,男,45岁,河南省人,在安哥拉务工。患者于北京时间7月14日晚在安哥拉出现发热头痛,以及全身关节痛、肉痛等症状,在当地医院治疗病情未缓解,于7月21日凌晨乘机回国。7月21日晚,患者抵达北京,入境时病情严重,被送往某专科医院隔离诊治。

权威发布

2018年2月,世卫组织公布了本年度病原体录,列出了十种对人类健康造成“紧急”威胁、需展密切追踪的致命病毒。裂谷热列其中。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艾绒

下一篇 艾炷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