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天葵
形态特征
多年生宿根小草本,高约10~27厘米,全株光滑无毛。地下茎作不规则的球状,肉质,白色,径约1厘米。茎极短或无。叶根生;多为1片,2片的罕见,呈圆形,长4.5~6厘米,宽约8厘米,先端短尖,基部心脏形,全缘或略呈波状,绿色,叶脉明显,自叶基向叶缘伸出,数约20,侧脉纵横交错而呈网状;叶柄圆柱形,长约8厘米,粗约3毫米,有多数纵行条纹,接近地面部呈青紫红色。花梗长约20~30厘米,节间有退化鳞片包覆,鳞片有淡紫红色脉纹;总状花序;花冠下垂,不整齐,5片,披针形,唇瓣1片,白色,有紫红色脉纹,内面被绒毛,雄蕊与雌蕊合生成合蕊柱。果实椭圆形,多数。花期春季。
生长习性
生态环境:多生于海拔400-600m的石山疏林下、石山山脚或密林阴湿处,或田边。
分布范围
繁殖栽培
喜生长在背阴的石缝、草丛或林下潮湿的腐殖土中,土壤偏酸性,年均温度在19-22℃。在南方,休眠的球茎4月初萌动,4月底至5月中旬出土,5-9月份叶片生长,9月下旬枯萎,全生育期6个月左右。一般每株1年只长1张叶片,少数2-3片。
主要用球茎繁殖。于春末夏初(4-5月)至野外采挖刚出叶的青天葵苗,选较荫凉的地方集中栽培,行株距为10cm×10cm,培育供第2年生产用的球茎,当年形成的新球茎留在地里越冬,次年春挖起作种。3-4月份球茎萌芽前,提前4-5d将培育的球茎挖起,按大小分别放在室内通风处晾1-2d,然后选晴天播种,按行株距17cm×12cm开行点播,播深5-6cm,覆土后畦面盖一层落叶保湿。
较大的球茎先抽薹开花,后出叶,如不是留种者应将花薹摘去,让球茎抽新叶。5-6月份是青天葵叶片生长最快阶段,在此期间要加强管理,及时拔除杂草,经常保持湿润,防止太阳直射,最好施稀薄粪水1-2次。
病虫害防治
斑点病,为害叶片,发现后及时用1:1:200波尔多液喷洒,隔2-3d喷1次。蜗牛,早晚舔食叶片,于早晨和黄昏蜗牛活动时捕捉,或用90%敌百虫1000倍液定期喷洒畦边、畦沟,以驱除蜗牛。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基本信息
【拼音名】Qīnɡ Tiān Kuí
【别名】独叶莲(《陆川本草》),独脚莲(《南宁市药物志》),珍珠叶(《广西中药志》),坠千斤、铁帽子、山米子(《云南思茅中草药选》),青莲(广东),天葵、独脚天葵、猪乸耳、磨地沙、珍珠叶、半边伞、坠千斤、铁帽子、小胖药、提心吊胆。
【来源】兰科芋兰属植物毛唇芋兰Nervilia fordii (Hance)Schlecht.,以全草或块茎入药。
采收储藏:全年可采,鲜用或晒干。
①广西地区于夏季采叶,洗净或用沸水拖过,晒至半干时用手搓成粒状,边晒边搓,第一次须单叶搓,以后可数叶合搓,每日搓2~3次,至晒干为止。
②广东地区于6~9月间,挖取全株,除去根茎,仅留球茎及叶,洗净曝晒,并将叶片包裹球茎,搓成球状,再晒至足干为度。
【性味】苦、甘,平。
①《岭南采药录》:味甘,性和。
②《陆川本草》:味淡辛麻,微温。
③《南宁市药物志》:甘,凉,无毒。
主治:用于肺结核咳嗽咯血,支气管炎,小儿疳积,小儿肺炎,精神病,跌打肿痛,口腔炎,急性喉头炎,疮毒。
性状:干燥叶呈灰褐色至灰绿色,卷成团粒状,叶柄扁平,有纵向条纹。广东产的商品,叶中多裹有球茎。以干燥、叶小、有香味者佳。
【出处】《岭南采药录》
![]() | ![]() |
文献论述
①《岭南采药录》:治瘰疬,和肉煎汤服或炒食;理痰火咳血,消火疮,水煎服;浸酒治内伤。
②《陆川本草》:止血,去瘀,治跌打损伤。
④《广西中药志》:捣烂外涂,可解疮毒。
⑤《云南思茅中草药选》:散瘀消肿,镇静止痛。治精神病,跌打损伤,结肿瘀痛。
附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狂犬病
下一篇 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