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甲状腺结核

甲状腺结核是在临床上罕见的结核病,1857年Lehrt进尸体解剖时发现此病,此后陆续有报道,但至今无大宗的病例报道。在美国Mayo医院11年的2075次甲状腺手术中,发现甲状腺结核21例(占0.1%),国报道为0.4%~0.76%。甲状腺结核是在临床上罕见的结核病,1857年Lehrt进尸体解剖时发现此病,此后陆续有报道,但至今无大宗的病例报道。在美国Mayo医院11年的2075次甲状腺手术......
目录

概述

甲状腺结核是在临床上罕见的结核病,1857年Lehrt进尸体解剖时发现此病,此后陆续有报道,但至今无大宗的病例报道。在美国Mayo医院11年的2075次甲状腺手术中,发现甲状腺结核21例(占0.1%),国报道为0.4%~0.76%。本病多见于20~50岁的青年及中年病人,儿童亦可发病,男女比例约为1∶3~1∶4。

病因

(一)发病原因

甲状腺结核的病原菌多为人型结核菌,甲状腺结核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类,继发性居多,甲状腺结核组织运丰富,淋巴稠密,组织含氧量高,一般不利于结核杆菌的生长繁殖,但也有人认为,甲状腺组织对结核杆菌有高度免疫性,甲状腺质对结核杆菌有拮抗作用,只有当入侵的结核杆菌数量较多,毒力较大,并有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和局部抵抗力削弱时,才会发病。

近年研究认为,人类免疫缺陷时外结核的患病率明显增加,HIV阳性病并结核感染时,其外结核的患病率可达到45%~75%,Barner认为,有7%的全身播性结核可累及甲状腺,原发性甲状腺结核,系指结核病灶局部于甲状腺,而身体其他部位并无结核病灶。

(二)发病机

1.感染途径

甲状腺结核的发生,多数伴有结核病,但临床上可不出现症状,其感染途径要由源性感染,大都为粟粒性结核,故甲状腺结核实为全身性结核的局部表现,原发性甲状腺结核极少见,其次感染途径是甲状腺腺体受邻近器官结核病灶的直接波及,再次是通过淋巴道感染,早期淋巴结核通过淋巴道至甲状腺组织

2.病理类型

甲状腺结核的病理类型要有3种:

(1)急性粟粒型:该型少见,是全身性结核源播的一部分,甲状腺腺体密布大小一致,分布均匀的,粟粒大小的灰白色的结核结

(2)干型:甲状腺结核结呈干样变,坏死,脓肿甲状腺组织纤维脓肿壁,且可与周围组织发生粘连,触诊时有囊性感,有时可溃破成为窦道。

(3)增生型:甲状腺呈结状肿大,质地较硬,病变由在的大小不一的增生性,结核肿构成,其周围有纤维组织增生。

检查

1.常规

甲状腺结核病人的血红蛋白可轻度或中度降低,白细胞计数多为正常。

2.红细胞沉降率

甲状腺结核活动期,红细胞沉降率增快。

3.结核菌素试验

与前注射1∶10000旧结核菌素0.1ml,于24,48,72h各观察1次,呈强阳性以上反应;或取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PPD)皮试液50U/m1稀释制品0.1ml注入前屈侧皮,于24,48,72h各观察1次,呈阳性以上反应。

4.甲状腺功能检查

T3,T4,FT3,FT4测定正常或偏低。

5.细针吸细胞检查(FNAC)

前认为,细针吸细胞检查(FNAC)是最可靠的诊断法,镜下可见甲状腺上皮细胞坏死和郎汉斯巨细胞。

Mondal(1995)对11565例甲状腺病变进FNAC检查,发现甲状腺结核或结核性甲状腺炎18例,18例中女12例,男6例,其中4例正在治疗结核,而没有其他任何结核病灶,所有病人的甲状腺有硬结,放射性碘扫描均有密度明显减弱的斑块,细胞检查发现上皮细胞坏死,郎汉斯巨细胞,抗酸杆菌染色阴性12例,抗酸杆菌培养11例阳性,抗酸杆菌培养1例阴性,可能与用抗结核药物治疗结核有,因此,如怀疑有甲状腺结核的可能时,进FNAC是有效的诊断法,前大多张在B超导下进穿刺,并向结的多个向取材。

6.组织病理检查

可见结核结,干样坏死组织和冷脓肿成。

7.甲状腺B超检查

能确定结的部位,大小,囊性或实质性,但不能确定肿物的性质。

8.核素扫描

甲状腺的核素扫描图上,甲状腺结核的结可表现为无功能的冷结,但应注意,甲状腺囊肿腺瘤甲状腺癌等甲状腺疾病也都可以表现冷结

临床表现

大多数起病缓慢,病史长,症状不显著,多有甲状腺外结核,但临床上并不一定能发现甲状腺外的结核病灶。

1.全身症状

甲状腺结核可有结核中毒症状要表现为低热或弛张型高热,较少伴寒战;病人感乏力和食欲减退盗汗消瘦等。

2.局部症状与体征

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结核,局部症状和体征略有不同。

(1)粟粒型:为全身性结核的一部分,起病急,身体其他部位同时患有结核,甲状腺无肿大,但甲状腺组织可找到粟粒型结核结,生前无法发现,大多数在病解时实,故临床上无单独诊断意义之表现。

(2)干型:临床比较多见,甲状腺肿大,出现无痛性包块,其时间也由1个月至10余年不等,大多为孤立性结,表面不光滑,边界不清,能随吞上下活动,如脓肿成时,包块出现张力,轻度触痛,重者与周围组织器官成块,固定不动。

(3)弥漫纤维型:甲状腺明显肿大,表面不光滑,呈现高低不平,呈结状,质地硬,与甲状腺肿或慢性甲状腺炎极为相似;重者与周围组织器官甚至皮肤黏着,易误诊为甲状腺癌。

诊断

甲状腺结核缺乏特殊的临床表现,早期诊断不易。

1.初步诊断的依据

即使甲状腺结核缺乏典型的临床症状,亦有一些临床表现可作为初步诊断的依据:

(1)结核中毒症状:如盗汗,食欲减低,体重减轻

(2)既往有结核病史:如淋巴结核,结核性胸膜炎,结核钙化灶,结核,结核等。

(3)有时可表现为甲亢或甲减。

Wegelin认为,在甲状腺结核的急性期,大量的质被正常的甲状组织成,分泌而造成甲亢,故有甲状腺硬结并甲亢症状时,应考虑是否有甲状腺结核的可能。

2.确诊依据

现在认为,具备下列3个条件中的2项时,可诊断甲状腺结核:

①在甲状腺组织中找到结核杆菌;

甲状腺组织病理检查可清楚地见到结核结,干样坏死组织,冷脓肿成;

甲状腺组织以外有原发结核病灶,前二者需要过FNAC或手术标本病理才能实。

吴壮宏曾治疗1例甲状腺结核的病人,有甲状腺硬结但无结核,多项助检查亦未能提示甲状腺结核,直至手术中作冻切检查才做出正确诊断,Huguette等亦有类似的发现,在高度怀疑甲状腺结核的病例,抗结核药物治疗,包括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1个月后甲状腺肿块仍未缩小,手术切除甲状腺肿块后进病理检查,才实为甲状腺结核。

鉴别诊断

甲状腺结核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之既往无结核病史,故在未获得病理诊断前,不容易确诊,临床上需要与之鉴甲状腺疾病有:

1.亚急性甲状腺

本病好发于女性,是病毒感染后甲状腺破裂,质溢出造成,病程较长,核素扫描可显示冷结,难与甲状腺结核鉴,用甲状腺素或左甲状腺素治疗后症状可缓解,且有自愈的倾向。

2.慢性甲状腺

要是淋巴性甲状腺炎和侵袭性纤维甲状腺炎,特是后者可表现硬实的甲状腺,不易与增生型甲状腺结核鉴

3.甲状腺腺瘤甲状腺

甲状腺癌转移到颈淋巴结而误诊为淋巴结核并不少见,相反,亦有颈淋巴结核与甲状腺癌同时发生,也有些甲状腺结核并颈淋巴结核,而被误诊为癌肿,Rankin分析21例误诊的甲状腺结核时发现,12例误诊为毒性弥漫性甲状腺,4例误诊为甲状腺腺瘤,4例误诊为慢性甲状腺炎,1例误诊为甲状腺囊肿并出,高报道的6例甲状腺结核均在手术前皆被误诊,其中误诊为甲状腺4例,甲状腺癌1例,急性化脓性甲状腺炎1例。

治疗

1.药物治疗  

于治疗案,前仍提倡联用药,甲状腺结核一确诊,即可先给予抗结核药物治疗。由于无法确信是否存在其他脏器的结核病灶,无论何种类型的甲状腺结核均应进全身抗结核治疗。全身治疗尤其适宜同时患有结核或其他部位结核的患者。疗程较常规抗结核治疗要长,据病情需要可延长至1年。治疗期间要定期检查功能,并适当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药物和饮食,以改善全身状况。  

用药:即每天用异烟肼0.3g,利福平0.45g及乙胺丁醇0.75g和吡嗪酰胺250mg,顿服即可。维持2个月后,继续用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7~10个月。  

2.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要用于干型和增生型甲状腺结核,应在积极抗结核治疗及全身状况改善的前提下,酌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法。  

(1)对有窦道成,粘连不重,周围有结核改变而无手术者,可一侧病灶的大块切除。  

(2)对干坏死脓肿脓肿较小者可穿刺抽除脓液,然后在脓腔中注入链霉素;脓肿较大时,可病灶清除或切流。  

(3)对增生型甲状腺结核,可一侧甲状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并同时切除峡部,以防出现气管压迫。在术中不能除外甲状腺癌时,应冻切检查,然后调整手术案,决定手术的切除范围。  

术毕后,应反复冲洗切,并置入链霉素,常规放置流。切大多可以一期愈,较少成瘘管或窦道,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半年以上。如有甲状腺结核的周围器官受累时,如、纵隔或颈部大管受累时,不宜手术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