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插补泻
基本介绍
《难经·七十八难》进一步阐述:“得气,因推而内之,是谓补;动而伸之,是谓泻”。明代李梃《医学入门》中则明确提出:“凡提插急提慢按如冰冷,泻也;慢提紧按火烧身,补也”。至今仍应用于临床。《针灸大成》又在前人基础上,加以发展,使提插补泻的内容更加具体。
操作方法
针下得气后,将针反复重插轻提为补,重提轻插为泻。即将针体由浅层向深层下插时,用力要大,速度要快,将针体从深层向浅层上提时,用力要小,速度要慢,此为补法;反之,将针体由深层向浅层上提时,用力大、速度快,而针体由浅层向深层下插时,用力小,速度慢者为泻。
临床应用
注意事项
本法上提下插力量大小、提插幅度、频率,应视病情不同,体质不同而酌情施术。本法一般多在四肢腧穴操作。[1]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