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庚型病毒性肝炎

庚型病毒性炎是由于感染庚型炎病毒(HGV)起的,传播途径已被实为肠外途径(源性)。易感者包括接受液透析者以及接触源的医务人员。此外,静注射毒品是另一重要途径。静注射毒品的患者中,庚型病毒性炎病毒RNA检出率达11.6%;怀孕妇女感染了庚型炎病毒,母婴传播率最高可达33%。庚型炎的预防重点是把好输;早期检测,早期防治。庚型要有三种亚型: (1)gbv-c可见于非......
目录

类型

  庚型要有三种亚型:

  (1)gbv-c可见于非洲,北美,亚洲及欧洲;

  (2)新组:要见于亚洲及欧洲;

  (3)hgv:要见于欧洲,亚洲及北美。

  据在美国和西非的调查表明,在急性炎病例中,庚型炎病毒RNA阳性率分为13%-18%和7%-14%;亚洲地区庚型炎病毒RNA的检出率尚偏低,日本者的调查显示其国阳性率约占急性炎及暴发发型炎的5%;我国这一面研究起步较迟,hgv亚型分布尚不清楚,虽然近年陆续出现有病例的报道,但缺乏统计资料。

  庚型炎临床特点表现为急性炎特点,也可在暴发型炎中流,其表现缺乏明显特异性,有一般病毒性炎的症状和体征,例如纳差恶心,右上部不适,疼痛,黄疸肿大,区压痛等;确诊要依靠实验室检查,前检测法包括排除法,非异性检查法,抗hgv检测及hgv-rna检测等,后二者的检测最为准确;一般来说,庚型炎病例大部分呈急性过程,休息,护治疗可获痊愈,只有少部分可能发展成为慢性炎;至于是否可以进一步发展成为硬化肝癌前尚不很明确。

症状

庚型炎临床表现与急性炎相似;也可在暴发型炎中流。其临床表现缺乏明显特异性,有一般病毒性炎的症状和体征,例如纳差恶心、右上部不适、疼痛、黄疸肿大、区压痛等。

庚型要有三种亚型:

1.GBV-c

可见于非洲、北美、亚洲及欧洲;

2.新组

要见于亚洲及欧洲;

3.HGV

要见于欧洲、亚洲及北美。

检查

1.功能常规检查。

2.反转录聚酶链反应法(RT-PCR),检测清中HGV RNA

人感染庚型炎病毒后约1周左右,清中可检测到HGV RNA。RT-PCR法可作为庚型炎病毒感染的早期诊断。

3.酶联免疫试验(EIA)检测清中抗-HGV抗体

一般于感染3周才出现抗-HGV抗体阳性。

国外报道EIA法与RT-PCR法的阳性符率仅为3%~18%,不宜作为HGV感染的实验室诊断,但最近我国自研制的抗-HGV EIA法与RT-PCR法的阳性符率可高达60%,可望用于HGV感染的筛查。

诊断

确诊要依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

治疗

对症、保和降酶药物均有助于轻型庚型病毒性炎病情恢复,促进肝脏修复。干扰素治疗慢性庚与乙或丙病毒并存在的病例有一定效果。

预后

病毒感染后临床上可能有8种转归:

1.一过性的病毒血症,病毒很快被人体清除,称谓隐性感染。

2.出现急性炎表现。单纯庚病毒感染的ALT增高程度及黄深度可能比急性丙型炎轻,但临床上常与丙型炎,甚至乙型并感染,多数患者很快康复。

3.病毒持续存在,部分患者始终处于低滴度状态,少部分清里含有中到高滴度的HGV,但均无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4.转氨酶随中病毒滴度的波动而出现间歇性增高。

5.少数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成为慢性炎。

6.可能起暴发型炎,以亚急性重型炎多见。

7.庚型炎慢性感染到发生硬变需较长时间,但一旦发生硬变,病情急转直下,进展极快。

8.庚型炎是细胞癌的相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肝癌的发生可能是乙或丙病毒与庚病毒的协同作用。

预防

切断传播途径、筛选献员及液制品,是减少和预防庚型病毒性炎最键的措施。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随便输注制品和新鲜液。

防治

  切断传播途径、筛选献员及液制品,是减少和预防庚型炎最键的法。不到万不得已,千万不要随便输注制品和新鲜液。其它预防措施和知识可参考乙型和丙型炎章。 

  现有的对症保和降酶药物均可促进轻型庚型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复常,促进肝脏修复。 

  干扰素治疗慢性庚与乙或丙病毒并存在的病例有一定效果。已报道l例乙、丙、庚病毒三重感染的患者干扰素—。治疗后临床治愈出院。但并感染多个病原的患者较易复发。因此,对干扰素量、疗程、品种,是否应与免疫调或免疫增强并使用,以及感染病毒的量,多重感染是否影响抗病毒药物疗效等问题均在研究探索中。 

  中国庚病毒:302—I株的克隆核糖核酸(cDNA) 列与美国株cDNA序列有极高的同源性,在5,端非编码区、前El区、胞膜置1区、NS,区和NSs区与美国株HGV核苷酸序列有高达90%以上的同源性,编码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同源性高达96%以上,表明庚病毒属全球分布,但在进化上高度保守,这为研究制备庚疫苗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预测2000年庚疫苗可能面世。一旦疫苗投产,将为人群预防庚型炎带来福音。

发现

  在临床输后急性与慢性炎、发性炎及重型炎中,有相当比例的患者用现有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炎的实验和病理诊断法尚不能分型,用EB病毒和巨细胞病毒的免疫法检测均是阴性,提示新的炎病毒客观存在。

  1995年8月28日~9月3日召的第三届国际丙型炎及相病毒会议上,美国人报道,采用分子生物技术在1后非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炎患者浆中,发现了1个新的黄病毒样核糖核酸(RNA)序列,暂称为庚型炎病毒(HGV,简称庚病毒)。庚型病毒性炎(HGV,简称庚型炎)病原的研究可追溯到1966年,Deinhardt等将1因手术意外创伤而患急性炎的外科医生的清,静感染猴和绢毛猴,导致该两种动物均发生炎,当时将这种人源性传染动物的清称为GB因子。由于该因子可在、绢毛猴中连续传代感染,也可感染人,并炎,当时称为GB炎。随着炎病原研究的进展,发现GB炎与甲型、乙型、丙型、丁型、戊型炎均无,通过各种特异性免疫技术筛选实,GB炎不属于已确认的5型炎中任何一型,被称为非甲、非乙、非丙、非丁、非戊型炎(HNA~E)。

  新近,美国Abbott公司采用差式聚酶链反应法从感 染GB因子的绢毛猴急性期浆中发现了两种病毒样RNA序列;随后,Simmons等用GB炎病毒(GBV)重组蛋白建立的酶联免疫吸附(ELISA)技术,从1西非HNA~E患者清中发现了另一种黄病毒样基因序列,被分为GBV—A,GBV—B,GBV-C亚型。而庚型炎病毒(HGV)与GBV-C的基因序列有较高同源性。前的文献上,在庚型炎病毒未被国际组织最后正式定之前,常以HGV/GBV-C表示。我国1996年来则已将HGV(庚型炎病毒)制成基因诊断试,并已在临床中应用验

危害

  庚病毒在临床既可起急性炎,也可演变成慢性炎;既存在持续性病血症,也可通过输途径传播;既可与甲型、戊型炎病毒同时或先后感染,更常见是与乙型和丙型炎病毒同时或重叠感染。解放军三O二医院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1995年6月~1996年、6月的229例临床和病理已诊断为慢性炎患者检测了庚病毒抗体免疫球蛋白G (抗—HGV IgG),发现在轻型慢性炎76例中4例阳性(5.26%),慢性中型炎119例中12例阳性(10.08%),慢性重型炎34例中10例阳性(29.41%)。分析庚型炎在重型炎中感染率明显增高的原因,要在治疗过程中频繁使用制品及输新鲜。同时,在重型炎的基础上又并庚病毒急性感染,可使原有损伤加重。

  在各型慢性炎中庚型炎的比重有多少呢?一组340例标本中丙型炎93例并庚抗—HGV阳性者11例 (占11.8%);也有报道34例慢性丙型炎患者中5.88%有庚病毒双重感染。国外采用逆转录聚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慢性炎患者中的庚病毒核糖核酸 (HGVRNA),发现5例输后非甲型~戊型炎患者中1例阳性(16。67%),105例慢性丙型炎中14例阳性(13.3%),其中4例有输史,81例慢性乙型炎患者中4例(4.9%)阳性。解放军三O二医院报道,庚与乙病毒双重感染率为7.08%(8/113例),庚与丙病毒双重感染在住院患者中占16.28%(7/43),有庚、乙、丙病毒三重混感染者为15.07%(11/73)。追查这些慢性炎患者中,发现输过新鲜浆史的患者有81例,他们中的抗—HGV阳性率达28.38%(23/81),而仅用白蛋白或从未使用制品的患者148例中抗—HGV阳性率为2.02%(3/148)。这充分说明输和输浆明显增加了庚型炎的感染机会,更支持庚病毒要通过液途径传染。但是从未使用过制品的慢性炎患者中,却有2%是庚型炎,其传播式和感染途径尚不清楚。

转归

  有人认为输后庚型炎的潜伏期平均为61日。已发现感染后病毒在体可存在相当一段时间,已报道庚病毒核糖核酸(HGVRNA)可持续9年。急性庚型炎的清丙氨酸 氨基转移酶(ALT,简称转氨酶)升高幅度不如乙型炎或丙型炎。一般临床症状较轻,出现显性黄者亦不如丙型炎多见,部分患者仅是无黄型加低水平转氨酶升高,甚至毫无自觉症状。对症处理后ALT多数在1月恢复正常;由急性庚型炎自发转成慢性庚型炎者似较丙型炎少见,但病毒携带者并不少见。

  庚病毒感染后临床上可能有8种转归:

  (1)一过性的病毒血症,病毒很快被人体清除,称谓隐性感染。

  (2)出现急性炎表现。单纯庚病毒感染的ALT增高程度及黄深度可能比急性丙型炎轻,但临床上常与丙型炎,甚至乙型并感染,多数患者很快康复。

  (3)病毒持续存在,部分患者始终处于低滴度状态,少部分清里含有中到高滴度的HGV,但均无临床症状,为无症状病毒携带者。

  (4)病情延迟,转氨酶随中病毒滴度的波动而出现间隙性增高。

  (5)少数病情迁延,反复发作成为慢性炎。

  (6)可能起暴发型炎。有限资料表明,以亚急性重型炎多见。

  (7)庚型炎慢性感染到发生硬变需较长时间,但一旦发生硬变,病情急转直下,进展极快。

  (8)庚型炎是细胞癌的相因素,但大多数情况下,肝癌的发生可能是乙或丙病毒与庚病毒的协同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缪刺

下一篇 钩端螺旋体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