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针
定义
概述
留针法,又称停针法,置针术。《灵枢》八十一篇中,其间言及留针之文,有29条。如《本输》篇:“春取中络脉诸荥大经分肉之间,甚者深取之,间者浅取之;夏取诸腧孙络肌肉皮肤之上;秋取诸合,余如春法;冬取诸井诸腧之分,欲深而留之,此四时之序。”所谓留,就是进针以后,将针留置在穴位内,让其停留一定时间后再出针。停留其间,可以不行针,静置久留,也可以适当施以各种手法,主要依据病情而定。
操作方法
一、静留针法:将针刺入腧穴后,不行针,让其安静、自然地留置穴内,静留以待气至。 二、动留针法:将针刺入腧穴先行针待气至后,留置一定时间,或在留针中间再施以手法,行针后复留针,叫动留针法。本法主要用于针后气不至者,可时动针,时留针,直至气至,气不至,无问其数,延长行针和留针时间,直到气至后出针。 三、提留针法:将针由深部提至浅部,留置于皮下,过一定时间后出针,叫提留针法。
临床应用
一、留针以候气:进针后气不至,留针片刻,具有候气,待气而至的作用。候气时,可以安静等待,也可以间歇运针,施以各种催气手法,直到气至。 二、留针以调气:进针得气后留针一定时间,有调气、行气作用,使过盛、不足的经气进行自我调节的。气不至者留针可使气至,气已至者留针可使邪去,这种双向调节作用,往往在调气留针中可得到发挥。 三、留针以逐邪扶正:留针有去除阳邪、阴邪,使谷气至而扶正逐邪的作用。 四、留针可协助补泻:虚寒留针,可补虚进阳;实热留针,可清热泻实。
注意事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