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冠状病毒感染

冠状病毒因其包膜特有的太阳帽状刺突(E1 刺突) 而得。1975 年国际病毒命委员会正式定为冠状病毒(Co ro2navirus)。冠状病毒感染是由冠状病毒起的呼吸道传染病,各年龄组均有发病,儿童多见,以上呼吸道感染为特征,少数可致腹泻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等。致病机制: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以至危害生命的疾病发生。症状的出现是病毒感染后造成细胞损伤的累计结果。致病机制......
目录

病因

病机制:病毒对机体的损伤, 可导致不同程度的以至危害生命的疾病发生。症状的出现是病毒感染后造成细胞损伤的累计结果。

病机制的分子基础:一般认为冠状病毒的复制首先是病毒颗粒受体介导吸附于敏感细胞膜上, 一些包膜上含有HE 蛋白的冠状病毒则通过HE 或S 蛋白结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受体, 而不含HE 蛋白的冠状病毒则以S 蛋白直接结细胞膜表面的特异糖蛋白受体。然后吸附在敏感细胞膜上的病毒颗粒通过膜融或细胞吞侵入, 其膜融的最适pH 范围一般为中性或弱碱性。病毒感染敏感细胞后过2~ 4 h 隐伏期, 始出现增殖, 培养约10~ 12 h 就完成一步生长线, 感染后细胞刚出现病变时, 病毒增殖已达高峰1, 2 。

病机制:在自然条件下所有冠状病毒感染都是以呼吸道或肠道作为原发复制场所, 它们起临床症状病理生理变化要是靶细胞(上皮细胞) 发生急性杀细胞感染, 因此局部免疫反应起产生分泌抗体可以限制这些感染。许多冠状病毒呈不显性亚临床感染而在宿群体中布。冠状病毒起疾病不仅决定于病毒的生物特性, 也与宿生理状态有。由于人冠状病毒分离及培养不易, 对它的病因机制还很不清楚。

症状

潜伏期2~5天。

症状上呼吸道感染,可伴有发热、发冷、头痛、不适、流涕、咽痛咳嗽

大部分患者是比较属于病情比较轻,其中约77%表现为轻症,15%~20%为中等症状感冒,重症者占8%~9%。病程2~18天,平均一周。其中的少数部分患者可能会有气管炎、肺炎腹泻胸腔积液等。

对于儿童要特的注意,如果儿童的感冒发生在冬春季,即使是轻症,多无发热,也应考虑本病。

洗液加抗生素后接种人气管培养和细胞培养1~2周,且逐日检查纤毛运动及细胞病变,并用补体结及中和抗体试验鉴定病毒,或用双份清做补体结试验及中和抗体测定,如果出现4倍以上升高者,那么可以确定患有此病。

这种间接凝试验快速、灵敏、特异性强。

检查

检查法可参考病毒感染。可以做参考做常规、检查等。

鉴别

与其他病毒感染鉴。如:

①病毒性呼吸道感染。包括病毒、腺病毒、呼吸道胞病毒、副流感病毒和冠状病毒等的感染。

性感冒。

腮腺炎等。

并发症

并发症有额窦炎,中耳炎,慢性气管炎,肺炎胸腔积液

治疗

前尚无有效的抗病毒药物。由于现有的抗病毒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而且效果也不好,再加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的自限性,所以使用现有抗病毒药物必要性不大。

但利巴韦林对于患有严重呼吸道胞病毒感染的婴幼儿来说,有一定的作用。利巴韦林是一种人工成的核苷类抗病毒药,对某些类型的疱疹病毒、痘病毒、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病毒、呼吸道胞病毒、肠病毒等病毒有效。其抗病毒作用机制尚不清楚。要用吸入治疗婴幼儿严重呼吸道胞病毒感染每天吸入12h,连用3天,能减轻症状和缩短排毒期。

值得注意的是动物实验能致畸,孕妇用。

对于呼吸道病毒感染患者,除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等一般治疗外,还可用高热可予物理或药物降温,头痛剧烈者可复方乙酰水杨酸(复方阿司匹林)。哮喘、发绀时应给氧、解痉、细气管炎、肺炎出现气急、排保持道通畅,必要时行气管和人工助呼吸,力衰竭者应给予强。如果继发细菌感染者应及时给予有效抗菌药物。

由于对冠状病毒的特性还了解不够,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但在在实验室中已发现氮尿嘧啶(Azauracil)及利巴韦林(病毒唑, ribavirin, Virazole) , 螺金刚烷(spiroadamantane) (16Lgml) 对冠状病毒有明显抑制作用;维生素C 有增强组织抵抗冠状病毒感染作用。鼻腔注入C干扰素2×102IUd, 可缩短及减轻冠状病毒起的感冒症状

预防

想要采取疫苗预防几乎不太可能,因为病毒型太多,各型间无交叉免疫,除腺病毒疫苗正试用外,其他呼吸道病毒尚无有效疫苗。而针对呼吸道胞病毒的呼吸道胞病毒表面糖蛋白疫苗正在研制中。

前防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措施要是:

(1)普及卫生知识,加强体质锻炼,避免受凉。

(2)流期避免门和去公共场所。

(3)患者应戴罩或呼吸道隔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九刺

下一篇 九针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