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鼠疫

鼠疫 鼠疫(plague)是由鼠疫耶尔森菌感染起的烈性传染病,属国际检疫传染病,也是中国法定传染病中的甲类传染病,在39种法定传染病中位居第一位。它为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要在啮齿类动物间流、旱獭等为鼠疫耶尔森菌的自然宿蚤为传播媒介。其临床表现为高热、淋巴结肿大疼痛、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出,以及其他严重毒血症状。本病传染性强,病死率高,在世界历史上曾有多次大流前已大幅减少。(一)传......
目录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

传染源为类和其他啮齿类动物,其中褐家和黄胸要传染源。野狐、野狼、野猫、野兔、骆驼和羊也可能是传染源。病人是鼠疫的传染源。

(二)传播途径

1.蚤叮咬传播

蚤叮咬是要的传播途径,由此可将动物身上的病原体(鼠疫耶尔森菌)传播给人,成“啮齿动物→蚤→人”的传播式。

2.呼吸道感染

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带有大量的鼠疫耶尔森菌,可呼吸道成人际间传播,并可造成人间鼠疫的大流

3.皮肤传播

接触传播。健康人破损的皮肤黏膜与病人的脓液或与患病啮齿动物的皮肉、液接触可发生感染。

(三)人群易感性

人群普遍易感,无年龄和性上的差异。疫区的野外工作者、与旱獭密切接触的猎人、牧民是高危人群。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得一定免疫力。

发病原因

鼠疫耶尔森菌为鼠疫病原菌,又被称为鼠疫菌,是一种革兰染色阴性、两端钝、两极浓染的短小杆菌,对常用的抗菌素敏感,且对消毒敏感,容易被杀灭。鼠疫菌最适生长温度为28~30℃,最适pH值为6.9~7.1,对高温和常用化消毒敏感。

当人类被携带鼠疫菌的跳蚤叮咬后,鼠疫皮肤进入人体后,首先沿淋巴管到达局部淋巴结,在其中繁殖急性淋巴结炎,极度肿胀,即为“腺鼠疫”。如果此期得不到及时治疗,将继续沿着淋巴系统,侵犯其他淋巴结

鼠疫菌及内毒素,也可淋巴环系统进入环,血症,出现严重中毒症状,包括严重的皮肤黏膜出端坏死等表现(故鼠疫曾被称为“黑死病”),然后侵入组织起继发性鼠疫。当人类与鼠疫患者密切接触,吸入一定数量的鼠疫菌后,可发原发性鼠疫

此外,鼠疫过不同途径侵及人体不同部位,起局部炎症反应的同时也导致全身严重病变,以淋巴管皮细胞损害和急性出坏死性炎症为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

据临床表现和发病特点,可将鼠疫分为轻型鼠疫、腺鼠疫鼠疫、脓毒血症鼠疫和其他类型鼠疫。不同的分型,潜伏期有不同,腺鼠疫2~8天,鼠疫数小时至2~3天,曾预防接种者可延至9~12天。

(一)轻型鼠疫

不规则低热,全身症状轻微,局部淋巴结肿痛,偶可化脓,无出现象,多见于流初期或末期、以及曾预防接种者。

(二)腺鼠疫

最多见,常发生于流初期。急起寒战、高热、头痛、乏力、全身酸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皮肤淤斑、出蚤叮咬处流区淋巴结肿痛,发展迅速,第2~4天达高峰。淋巴结最常受累,其次为腋下、颈部及颌下淋巴结。由于淋巴结及周围组织炎症剧烈,病人常呈强迫体位。如不及时治疗,肿大的淋巴结迅速化脓、破溃、于3~5天因继发肺炎或脓毒血症死亡。治疗及时或病情轻缓者,肿大的淋巴结逐渐消、伤而康复。

(三)鼠疫

据传播途径分原发性鼠疫和继发性鼠疫

1.原发性鼠疫为呼吸道直接感染所致。多见于流高峰,发展迅猛,急起高热,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发病数小时后出现胸痛咳嗽咳痰由少量迅速转为大量鲜红呼吸困难发绀迅速加重。部可以闻及湿啰音,呼吸音减低,体征与症状常不相称。重症病人多于2~3天死于力衰竭、休克

2.继发性鼠疫是在腺鼠疫和脓毒血症鼠疫的基础上,继发部感染,临床表现与原发性鼠疫相同。

(四)脓毒血症鼠疫

也称暴发性鼠疫,可分继发和原发,原发少见。继发脓毒血症鼠疫病情发展迅速,短时间出现全身毒血症症状、出志不清、谵妄昏迷。病人常于3天死亡。病人因皮肤广泛出、瘀斑、发绀,死亡后尸体呈紫黑色,俗称“黑死病”。

(五)其他少见类型

①皮肤型:蚤叮咬处出现疼痛性红斑,迅速疱疹脓疱,可混有液,可成疖、。其表面被有黑色痂皮,周围暗红,底部为坚硬的溃疡,颇似皮肤炭。偶见全身性疱疹,类似天花水痘。②眼型:病菌侵入眼部,结膜充、肿痛,甚至成化脓性结膜炎。③咽喉型:病菌由口腔侵入,急性咽炎及扁体炎,可伴有颈淋巴结肿大,可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但部分泌物培养可分离出鼠疫耶尔森菌,多为曾接受预防接种者。④肠炎型:除全身症状外,有呕吐腹痛腹泻里急后重黏液便,粪便中可检出病菌。⑤膜炎型:可为原发或继发,有明显的膜刺激症状液为脓性,涂及培养可检出鼠疫耶尔森菌。

检查项目

(一)常规检查

1.常规:外周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增多,红细胞和可有不同程度的减少。

2.大便常规:样或黏液便,隐可阳性。

3.尿常规:可出现蛋白尿血尿、各种管型尿

(二)病原检查

、脓、液、淋巴结穿刺液等材料进细菌检查。一般检查程序包括显微镜检查、细菌培养、鼠疫噬菌体裂解试验和动物实验,简称四步试验,以上四步均获阳性结果可确诊鼠疫

(三)检查

(1)荧光抗体染色镜检(IFA) 具有快速、敏感度及特异性较高的优点,但有假阳性或假阴性。

(2)间接凝反应(IHA) 是一种快速、敏感、特异性高的诊断法,是之有效的快速诊断法之一。

(3)放射免疫沉淀试验(RIP) 敏感、高度特异,不仅是鼠疫监测、查源较为理想的法之一,特是轻型和不典型病例的追索诊断,作为补充IHA的不足,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4)葡萄球菌A蛋白的凝改进法(SPA-IHA) 比间接凝的检出率高,法更简便,适于野外基础实验使用。

4.聚酶链反应(PCR)检测

可以在几小时作出诊断,是一种快速和高度特异的法。对鼠疫监测、临床早期诊断及分子流调查有重要意义。

疾病治疗

1.治疗原则

(1)严格的隔离消毒 应严格隔离于隔离病院或隔离病区,病区必须做到无无蚤。入院时对病人做好卫生处理(更衣、灭蚤及消毒)。病区、室定期进消毒,病人排泄物和分泌物应用白粉或来苏液彻底消毒。工作人员在护理和诊治病人时应穿连衣裤的“五紧”防护服,戴棉花纱布罩,穿高筒鞋,戴薄手套及防护眼镜。

(2)饮食与补液 急性期应给流质饮食,并供应充分液体,或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滴注,以利毒素排泄。

(3)护理严格 遵守隔离制度,做好护理工作,消除病人顾虑,达到安静休息的。

2.病原治疗

原则是早期、联、足量、应用敏感的抗菌药物。

(1)链霉素为治疗各型鼠疫特效药。对严重病例应加大量。链霉素可与磺胺类四环素等联应用,以提高疗效。

(2)庆大霉素分次静滴。

(3)四环素始2日宜用较大量。不能服时改静滴;热退后即改服。

(4)磺胺药宜用于轻症及腺鼠疫,与等量碳酸氢钠同服;不能服时静滴,体温正常3~5天后停药。

(5)β-酰胺类、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也可选用。

预后不良

鼠疫、脓毒血症鼠疫预后极差。近年,由于及时诊断,及时抗菌药物的应用,病死率已降至10%左右。改善预后的键在于早期诊断,及时治疗。

疾病预防

(一)严格控制传染源

1.管理病人 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人,应立即紧急电话和网报告疫情,城市不得超过2小时,农村不得超过6小时。同时将病人严密隔离,止探视及病人互相往来。病人排泄物应彻底消毒,病人死亡应葬或深埋。对于鼠疫病人要进严格的隔离。各型鼠疫病人应分隔离,鼠疫病人应单独一室,不能与其他鼠疫病人同住一室。腺鼠疫隔离至淋巴结肿完全消后再观察7天,鼠疫病人要隔离至培养6次阴性。鼠疫接触者应检疫9天,对曾接受预防接种者,检疫期应延至12天。

2.消灭动物传染源 对自然疫源地鼠疫疫情监测,控制鼠疫,广泛展灭爱国卫生运动。

(二)切断传播途径

1.消灭跳蚤 病人的身上及衣物都要喷撒安全有效的杀虫杀灭跳蚤,灭蚤必须彻底,对猫、狗,家畜等也要喷药。

2.加强交通及国镜检疫 对来自疫源地的外国船只、车辆、机等均应进严格的国境卫生检疫,实施灭、灭蚤消毒,对乘客进隔离留检。

(三)保护易感者

1.保护接触者 在流时应避免接触蚤,与疑似或确诊的鼠疫病人的接触者后,要用多西环素预防。

2.预防接种 自始流时,对疫区及其周围的居民、进入疫区的工作人员,均应进预防接种。常用为EV无毒株干活菌苗,皮肤划痕法接种,即2滴菌液,相3~4cm。2周后可获免疫。前的疫苗仍不能对腺鼠疫鼠疫生长久的免疫保护,因此,一般每年接种一次,必要时6个月后再接种一次。我国新研制的06173菌苗免疫动物后产生F1抗体较EV株效果高1倍。

3.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 进入疫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接种菌苗,两周后能进入疫区。工作时必须着防护服,戴罩、帽子、手套、防护眼镜,穿鞋。

4.有疫情时,不要到疫区旅游,尽量减少疫区活动,避免接触啮齿类动物。去过疫区的人,如果在14天突然出现发热寒战、咳咯血淋巴结肿痛等表现应及时就医,并如实告知去疫区旅史。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青葙花

下一篇 青葙子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