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白痢

白痢中医指大便中含粘液或浓而不含液的痢疾。某些幼畜的一种急性传染疾病,病原体是白痢杆菌,患病的动物粪便很稀。痢疾便下白色粘冻或脓液者。古称白滞痢。临须辨热。《太平圣惠》卷五十九:“白痢者,由肠虚而冷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故为白痢也。”其症便下如冻涕,兼见腹痛,后重,不能食,小便清利,或手足冷等。由寒湿凝滞,脾阳受伤所致。治宜温中化湿,可选用当归湿汤、十补汤。多......
目录

简介

  《太平圣惠》卷五十九:“白痢者,由肠虚而冷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故为白痢也。”其症便下如冻涕,兼见腹痛,后重,不能食,小便清利,或手足冷等。由寒湿凝滞,脾阳受伤所致。治宜温中化湿,可选用当归湿汤、十补汤。多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过敏结肠炎等病。

  若症见痢下白色,粘冻多脓,腹痛里急后重,小便赤涩者,属湿热为患。《张氏医通》卷七:“白痢初起,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及去而所下无多,才起而中复急,皆湿热凝滞所致。”治宜清热祛湿,用苓汤加木香、砂仁,或香连黄芩等。

病因

  《太平圣惠》卷五十九:“白痢者,由肠虚而冷客之,搏于肠间,津液凝滞成白,故为白痢也。”其症便下如冻涕,兼见腹痛,后重,不能食,小便清利,或手足冷等。由寒湿凝滞,脾阳受伤所致。治宜温中化湿,可选用当归湿汤、十补汤。多见于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过敏结肠炎等病。

治疗

  中医治疗痢疾

  1、湿痢疾

  治法 清热燥湿调气

  方药 芍药汤加减

  2、寒湿

  治法 温化寒湿调气

  方药 苓汤加减

  3、疫毒痢

  治法 清热解毒凉血止痢

  方药 白头翁汤加减

  4、虚寒

  治法 温补脾,涩肠固

  方药 真人养脏汤加减

  5、阴虚

  治法 养阴泄热,清肠止痢

  方药 驻车黄连阿胶汤加减

  6、休息痢

  治法 益健脾调气导滞

  方药 白术加减

  食疗痢疾

  ●黄芩黄柏地榆仙鹤草各15克,山楂各30克,车前草10克,白术30克。水服,日一,分两次服完。治菌痢。

  ●白术山药各30克,赤石脂20克,罂粟壳10克,车前子(包煎)15克。水服,日1,分2次服。治菌痢。

  ●石榴皮地榆各50克。水服,日1,分3次服。治菌痢。

  ●猪苦一个,绿豆适量。将绿豆装入苦,待胆汁浸入绿豆后倒出,阴于服,每日两次,每次10粒。治菌痢。

  ●生姜9克、鸡蛋 1枚。生姜捣碎打入鸡蛋相和熟,空顿服,日 2次。痢疾初起而兼有恶寒发热表证者。

预防

  为了预防痢疾,应做到以下几点:搞好环境卫生,加强厕所及粪便管理,消灭苍蝇孳生地,发动群众消灭苍蝇。加强饮食卫生及水源管理,尤其对个体及饮食摊贩做好卫生监督检查工作。对集体单位及托幼机构的炊事员、保育员应定期检查大便,做细菌培养。加强卫生教育,人人做到饭前便后洗手,不饮生水,不吃变质和腐烂食物,不吃被苍蝇沾过的食物。不要暴饮暴食,以免肠道抵抗力降低。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青蟹

下一篇 去油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