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七方

基础理论词。以组成的不同,进分类,称为七方。即大小方、急、缓、奇偶方复方组成的分类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治有缓急,有大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至金代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才将其总结为七方七方,即大小方、急、缓、奇偶方复方组成的分类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治......
目录

解读

七方,即大小方、急、缓、奇偶方复方组成的分类最早见于《》。《素问·至真要大论》:“治有缓急,有大小”,“君一臣二,奇之制也;君二臣四,偶之制也”,“奇之不去则偶之,是谓重方”。至金代成无己《伤寒明理论》才将其总结为七方。完素曰:“流变在乎病,病在乎,制在乎人,有七,大、小、缓、急、奇、偶、复也,制之体,本于气味、热、温、凉四气生于天,为阳,味为阴,辛甘发为阳,酸苦涌泄为阴,淡味为渗泄为阳,或收、或、或急、或、或润、或软、或坚,各随脏腑之而施,药之品味,乃分七方之制也。故奇、偶、复者,三也,大、小、缓、急者,四制之法也,故曰治有缓急,有大小。”

应用领域

1、大:药味多或药味少而药量大,以治邪气盛,需重剂治疗或治下焦疾患,量重而需顿服

当前一般认为大有5种:①药力猛;②药味多;③药量重;④量多而一次服完;⑤能治疗重病及下焦病。

2、小方:药味少或药味多而药量小,以治病较轻,须轻剂治疗;或治上焦疾患;或量须重而需分次频服的

当前一般认为小方有3种:一是治疗病势轻浅的;二是治上焦病,分量轻,分多次服的;三是病无兼,药味须少。如汗法中的豉汤

3、急:指治疗急病以及重病的。当前一般认为急有下列四种意义:①病势危急,应该即速救治的;②用汤荡涤的作用较速;③药性剧烈,气味都很雄厚;④急则治标的

4、缓:指和缓者。适用于体虚而患慢性病者。现在一般认为缓有6种:①药味多,互相制约,单独直达病所的力量小;②应用无毒药物,使病缓解,免伤正气;③药味薄,不求速效;④应用甘缓药,缓慢发挥作用;⑤用药缓缓攻逐病;⑥用缓和药治本,增进抗病力,疾病自除。

5、偶方:药味于双数或由两位药组成的。当前一般认为病因较为复杂。需要用两种以上的双数药味来治疗的为偶方,如金匮

6、奇:药味于单数或单味药的。当前一般认为病因单纯而用一种药以治疗的称奇,如甘草汤。

7、复方:以两或数使用的。此外,本之外另加其他药味,或中各药用量相等的亦称复方

七方 seven kinds of prescriptions 大小方、缓、急、 奇偶方、重(或复)称。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布鲁氏菌病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