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埃博拉病毒病

埃博拉病毒病是由纤丝病毒科(filoviridae)的埃博拉病毒(Ebola virus,EBOV)所起的一种急性出性传染病。要通过患者的液和排泄物传播,该病潜伏期为3~18天,临床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痛出皮疹和功能损害。据WHO最新公布的数表明,自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人死于埃博拉病毒病。......
目录

流行病学

据WHO最新公布的数表明,自首次发现埃博拉病毒以来,全世界已有1100人感染这种病毒,其中793人死于埃博拉病毒病。该病要流于扎伊尔和苏丹,宿动物仍然未明,大多数认为是蝙蝠。传播途径要通过接触患者的体液和排泄物直接和间接传播,使用未消毒的注射器也是一个重要的传播途径,另外,也可通过和性接触传播。发病无明显的季性,人群普遍易感,无性差异。

疾病病因

病毒呈长短不一的线状体,直径70~90nm,长0。5~1400nm,1含直径40nm的螺旋壳体,大多呈分枝。病毒基因组为单负链RNA,约长19kb,能编码核蛋白及VP35、VP40、VP30、VP24、糖蛋白(GP)和RNA聚酶等7个结构蛋白,其中GP基因对EBOV复制有独特的编码和转录功能。病毒在感染细胞的胞质中复制、装配,以式释放。然而该病毒复制的具体步骤尚不清楚。病毒外膜由脂蛋白组成,膜上有10nm长的呈刷状排列的突起,为病毒的糖蛋白。病毒可实验感染多种哺乳动物的细胞,在Vero-E6细胞中生长良好,且能出现致细胞病变作用。埃博拉病毒要分为四个亚型:扎伊尔型(EBOV-Z),苏丹型(EBOV-S),科特迪瓦型(EBOV-C)及雷斯顿型(EBOV-R)。不同亚型的特性罐网不同,其中扎伊尔型毒力最强,苏丹型次之,两者对人类和非人灵长类的致死率很高。雷斯顿型和科特迪瓦型对人的毒力较低,表现为亚临床感染,但对非人灵长类具有致命性。

发病机制

EBOV是一种泛嗜性的病毒,可侵犯各系统器官,尤以损害为重,本病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有,患者清中IL-2,IL-10,TNF-α,IFN-γ和IFN-α水平明显升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尤其是吞噬细胞是首先被病毒攻击的靶细胞,随后成纤维细胞和皮细胞均被感染,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沉着,感染后2天病毒首先在中检出,4天后在组织中检出,6天后全身组织均可检出。

本病病理改变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累,成和出,全身器官广泛性坏死,尤以淋巴组织为甚。

临床表现

该病是一种多器官损害的疾病,要影响。潜伏期3~18天,临床要表现为突起发病,有发热、剧烈头痛关节酸痛,时而有腹痛,发病2~3天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腹泻黏液便便,腹泻可持续数天。病程4~5天进入极期,发热持续,出现意识变化,如谵妄、嗜睡。此期出常见,可有呕血、黑便、注射部位出咯血等,孕妇出现流产产后大出。病程6~7天可在躯干出现麻疹丘疹并扩至全身各部,数天后屑,以肩部、手、脚掌多见。重症患者常因出肾衰竭或严重的并发症死于病程第8~9天。非重症患者,发病后2周逐渐恢复,大多数患者出现非对称性关节痛,可呈游走性,以累及大关节,部分患者出现痛、乏力、化脓性腮腺炎、听力丧失或耳鸣、眼结膜炎单眼失明葡萄膜炎等迟发损害。另外,还可因病毒持续存在于液中,睾丸炎、睾丸萎缩等。急性期并发症有炎、肺炎等。

EHF暴发流中有部分无症状感染者,清存在EBOV IgG,无症状感染者在流上的意义不大,其病毒水平低,感染后在短期被机体有效的免疫应答清除,炎症反应可于2~3天迅速消失,从而避免了发热组织脏器索的损伤。

发病机制

EBOV是一种泛嗜性的病毒,可侵犯各系统器官,尤以损害为重。该病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有。患者清中IL-2,IL-10,TNF-α,IFN-γ和IFN-α水平明显升高。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尤其是吞噬细胞是首先被病毒攻击的靶细胞,随后成纤维细胞和皮细胞均被感染,管通透性增加,纤维蛋白沉着。感染后2天病毒首先在中检出,4天后在组织中检出,6天后全身组织均可检出。

该病病理改变是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受累,成和出。全身器官广泛性坏死,尤以淋巴组织为甚。

疾病检查

可见白细胞及减少,酶原时间延长和功能异常,淀粉酶常升高,可出现蛋白尿。一些病例曾实存在DIC。诊断要依靠病毒分离和免疫检查。发病第1周取接种于豚或Vero细胞用于分离埃博拉病毒。清特异性IgM、IgG抗体最早可于病程10天左右出现,IgM抗体可持续存在3个月,是近期感染的标志,IgG抗体可持续存在很长时间,要用于清流调查。另外也有用双抗夹法检测病毒抗原和PCR技术检测病毒核酸,但这些检查必须在P4级实验室中进,以防止感染扩

疾病治疗

埃博拉病毒病尚无特效治疗法,一些抗病毒药干扰素和利巴韦林无效,要是支持和对症治疗,包括注意水、电解质平衡,控制出肾衰竭时进透析治疗等。用恢复期患者的浆治疗埃博拉病毒病患者尚存在争议。

疾病预防

对埃博拉病毒是否能诱导感染的个体产生保护性的中和抗体尚存在争议。预防要是隔离患者,对患者的分泌物、排泄物和使用过的物品要彻底消毒,医务人员需严格执防护措施。埃博拉病毒由于自然选择的原因可能会出现新的、毒力更强的变种,并可能通过传播起全球大流,故尽早确定病毒的自然宿,建立快速诊断法及研制疫苗均对预防和控制该病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获得高滴度抗病毒免疫清,已从对埃博拉病毒不敏感的绵羊、山羊等动物中获得,对动物有保护作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下一篇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