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鳞鱼
外形特征
青鳞鱼又名青麟小沙丁鱼。体侧扁,长椭圆形,一般长10-12cm,大者可达15cm。头短小,头顶较平,吻短于或等于眼径,眼中大,侧上位,有脂膜。口小,前上位,下颌稍长于上颌。前颌骨小,上颌骨宽,下缘具细锯齿。上颌骨、腭骨及舌上均有细牙。鳃孔大,鳃耙细长48-57。圆鳞大而薄,纵列鳞42-44,横列鳞12-14。腹缘锯齿状棱鳞(17-18)+(13-14)。背微隆凸,背鳍17-19。臀鳍20-22。胸鳍17,位底。腹缘弯凸度大,腹鳍显著着小于胸鳍。尾鳍深叉形。体背侧青绿色,腹侧银白色。鳃盖后上角餐有具1黑斑。
物种分类
已知功公用相似近的近缘种尚有:①中华青鳞鱼Harengula nymphaea(Richardson)[Sardinella nymphaea(Richardson)]又名:中华小沙丁鱼、神仙青鳞鱼、宽身青鳞。我国沿海均有分布。②大眼青鳞鱼H. ovalis(Bennett)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③:金色小沙丁鱼Sardinella auritaValenciennes又名:鳁,鰯,青鳞鳁,鳁鱼,黄泽,泽鱼,沙丁鱼(俗称)。我国分布于东海和南海。
生活习性
为温水性中上层小型鱼类,以浮游生物为食,栖息于近海沿岸,在黄渤海产卵期为5-6月,产卵场为泥沙质海底。我国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
繁养方式
采集加工
捕捞后,去其内脏,洗净,鲜用。
主要价值
入药部位
肉。
性味
味甘,淡,性温。
归经
功效
解毒。
主治
相关配伍
1、治海蛇咬伤:鲜鱼肉捣烂,敷于伤口,并鲜鱼肉浸醋生吃。可暂时阻止蛇毒扩散,为海上作业被海蛇咬伤的临时措施。(《中国药用海洋生物》)
2、治缠腰火丹:青鳞鱼肉、盐、泥各适量,混和合捣烂,涂患处。(《海洋药物民间应用》)
用法用量
动物研究
1、《中国药用海洋生物》:“甘、淡,温。”
2、《中国药用海洋生物》:“解毒。”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