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
详细释义
基本字义
(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
(借“匚”意:正方)
汉字首尾分解: 丶万
四个角都是90度直角的四边形或六个面都是方形的立体;正~形,长~形;
- 数学上指某数自乘的乘积:~根。平~。开~。
- 人的品行端正:~正。~直;
- 一边或一面:~向。~面;
- 地区,地域:地~。~志。~言。~物。~圆。~隅(边疆)。~舆(指领域,亦指大地);
- 办法,做法,技巧:~式。~法。教导有~。贻笑大~;
- 种,类:变幻无~。仪态万~;
- 为了治疗某种疾病而组合起来的若干种药物的名称、剂量和用法:药~;
- 违背:~命;
- 正在,正当:~今盛世。~兴未艾;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方为苏理时,湖州董宗伯以厚赀为乱民所窘,哄甚,两台檄公(袁可立)解之。”
- 才,刚刚:~才。如梦~醒;
- 量词,多指一立方米:土石~;
- 量词,用于方形的东西:几~石章;
- 姓;
商朝时候把外部族称为方。
方fāng【动】(象形。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并船为本义。本义:并行的两船;泛指并列;并行)同本义〖parallelboats;parallel〗方,併船也。象两舟总头形。——《说文》大夫方舟。——《尔雅》。李注:“竝两船曰方舟。”方舟而济于河。——《庄子·山木》不足方。——《仪礼·乡射礼》。注:“犹併也。”方舟设泭。——《国语·齐语》江之永矣,不可方思。——《诗·周南·汉广》操军方连战舰,首尾相接。——《资治通鉴》蜀汉之粟,方船而下。——《史记·郦食其列传》又如:方轨(两车并排行驶);方轩(并排的窗户)等同;相当〖match;beequalto〗梓人为侯,广与崇方。——《周礼·考工记》。郑玄注:“方,犹等也。”今者,齐、韩相方,而国围攻焉,岂有敢曰我其以三万救是者乎哉?——《战国策》比拟〖compare〗方丧三年。——《礼记·檀弓》。疏:“谓比方也。”赞票骑亦方此意。——《汉书·卫青霍去病传》。注:“比类也。”则三古以还年代方之,犹瀼渴之水,比诸大江。——〖英〗赫胥黎著、严复译《天演论》又如:方天(可与上天相比);方比(比较)辨别〖differentiate〗民神杂糅,不可方物。——《国语·楚语下》占有〖occupy〗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通“放”(fàng)。依据;依托〖relyon〗方天之休。——《左传·哀公十六年》维鹊有巢,维鸠方之。——《诗·召南·鹊巢》通“仿”(fǎng)。模拟〖mimic;simulate;copy〗方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周於世矣。——《荀子·劝学》今世巧而民淫,方效汤武之时,而行神农之事。——《商君书·算地》通“谤”(bàng)。指责别人的过失〖vilify;defame;slander〗子贡方人。——《论语·宪问》或以方谢仁祖,不乃重者。——《世说新语》方fāng【名】竹木编成的筏〖raft〗就其深矣,方之舟之。——《诗·邶风·谷风》。高亨注:“方,以筏渡;舟,以船渡。”方形〖cube;square〗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聊斋志异·促织》一个个方面大耳。——《儒林外史》又如:方巾(明朝书生戴的帽子);方裾(直衣襟);方员(即方圆。指物之形体);方舄(方口鞋。舄:夹底鞋)方向;方位(方向位置)〖orientation;direction〗。如:东方;四面八方;方客(四方宾客);方神(四方之神);方国(四邻之国)地区;地方〖locality;place;region〗有朋自远方来。——《论语·学而》远方之能疑者,并举而争起矣。——汉·贾谊《论积贮疏》又如:方俗(地方风俗);方帅(地方军事长官);方贡(四方的土贡);方处(地方)方面〖party;side〗相对于如走廊、河流或街道的中心或分界线而言的场所、空间或方向。如:右方;左方;四方相反于或相比着另一方位观察的一个方位。如:双方平衡交易、战斗或辩论的一个组成部分。如:双方均未获胜指四面若事不辑,方面何所可据?——《三国演义》指四面,周围,四旁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寻其方面,乃知震之所在。——《后汉书·张衡传》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方起。又指统辖一个方面的大员。如:方面大员(独当一面的大员)规律;道理〖law;rule;reason〗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指学问。)——《庄子·秋水》今吾无所开吾喙,敢问其方?是所以语大义之方,论万物之理也。指儒家伦理道德和学问〖moralprincipleandknowledge;learning〗使臣下百吏莫不宿道乡方而务。——《荀子·王霸》学道立方,离法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韩非子·六反》合成药物的配方〖recipe〗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红楼梦》又如:方诊(处方和诊察病情);方脉(医方和脉象);医方一个数的n次乘方的简称〖power〗。如:二的四次方是十六品类;类别〖sort〗室家遂宗,食多方些。——《楚辞》故君子之朋友有乡,其恶有方。——《礼记》以死生为一化,以万物为一方,同精于太清之本。——《淮南子》大地〖theearth〗。如:方局(大地);方州,方舆(大地)平方米的简称〖squaremetre〗。如:铺地板十五方立方米的简称〖cubicmetre〗。如:一方木材以最弱可听声为零开始的响度单位,与声强的分贝标度相当,某一声音的方数等于听起来同样响时1000赫纯音的分贝数〖phon〗方法〖method〗少有连必多方钩致。——清·方苞《狱中杂记》教之以进退坐作之方。——宋·苏轼《教战守》又如:千方百计;教导有方;方儿(方法;药方)方圆。指土地面积〖circumference〗荆之地方五千里,宋之地方五百里。——《墨子·公输》又今齐地方千里,有二十城。通“房”(fáng)植物种子的外皮〖shellsofseeds〗既方既阜,既坚既好。——《诗·小雅·大田》住室〖room〗周垣之高八尺,五十步一方。——《墨子·备城门》姓方fāng【形】方正(人行为、品性正直无邪);正直〖upright〗盘石方且厚,可以卒千年。——《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如:方刚(方正刚直);方切(正直而恳切);方心(方正之心);方质(方正质朴)通“旁”(páng)。遍,广〖allover;vast;wide〗方施象刑惟明。——《书·益稷》晋国之方,偏侯也。——《国语·晋语》。注:方,大也。又如:方行(广泛施行)方fāng【副】方才〖just;atthetimewhen〗表示时间、相当于“始”“才”有五月方生者谓之晚筀。——宋·沈括《梦溪笔谈》又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又如:如梦方醒;方当(正当,正值)表示时间,相当于“正在”守门卒方熟睡。——《资治通鉴·唐纪》余方心动欲还。——宋·苏轼《石钟山记》时予方以讨贼督师桂林。——孙文《【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又如:方殷(正当剧盛之时)表示时间,相当于“将”〖will〗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余方高驰而不顾。——《楚辞·屈原·涉江》表示情态方式,相当于“一并”〖together〗甲兵方起于天下。——《墨子·备城门》表示范围或程度,相当于“只”、“仅”〖only〗赏有功,罚有罪,而不失其人,方在于人者也。——《韩非子》方fāng【介】表示时间,相当于“在”、“当”〖at〗方其盛时必毁。——《素问》方是时,博鸡者以义闻于东南。——明·高启《书博鸡者事》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序》又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南方色也。从大从火。凡赤之屬皆从赤。昌石切。(烾)古文从炎、土。
说文解字注
倂船也。
周南。不可方思。邶风。方之舟之。释言及毛传皆曰。方、泭也。今尔雅改方为舫。非其义矣。倂船者、并两船为一。释水曰。大夫方舟。谓倂两船也。泭者、编木以为渡。与倂船异事。何以毛公释方、不曰倂船而曰泭也。曰倂船、编木其用略同。故俱得名方。方舟为大夫之礼。诗所言不必大夫。则释以泭可矣。若许说字。则见下从舟省而上有竝头之象。故知倂船为本义。编木为引伸之义。又引伸之为比方。子贡方人是也。秦风。西夫之防。毛曰。防、比也。谓防卽方之假借也。又引伸之为方圆、为方正、为方向。又假借为旁。丄部曰。旁、溥也。凡今文尙书作旁者、古文尙书作方。为大也。生民。实方实苞。毛曰。方、极亩也。极亩、大之意也。又假借为甫。召南。维鸠方之。毛曰。方之、方有之也。方有之犹甫有之也。
象两舟省总头形。
两当作㒳。下象两舟倂为一。上象两船头总於一处也。府良切。十部。通俗文。连舟曰舫。与许说字不同。葢方正字俗用舫。
康熙字典
《唐韵》府良切。《集韵》《韵会》分房切。音芳。
《说文》:倂船也。象两舟省总头形。或从水,作汸。《诗·周南》:江之永矣,不可方思。傅:方,泭也。《释文》:小筏曰泭。《尔雅·释水》:大夫方舟。注:倂两船。《史记·郦食其传》:方船而下。注:谓船也。
又《易·坤卦》:六二直方大。注:地体安静,是其方也。《周礼·冬官考工记》:圜者中规,方者中矩。《淮南子·天文训》:天道曰圆,地道曰方。方者主幽,圆者主明。
又《易·观卦》:君子以省方观民设敎。疏:省视萬方。《诗·大雅》:监观四方。《周礼·天官·冢宰》:辨方正位。注:别四方。《释文》:视日景,以别东西南北四方,使有分别也。《礼·内则》:敎之数与方名。注:方名,如东西也。
又《易·未济》:君子以愼辨物居方。疏:各居其方,皆得安其所。《诗·大雅》:萬邦之方,下民之王。笺:方,犹向也。疏:诸言方者,皆谓居在他所,人向望之,故云:方,犹向也。
又道也。《易·恒卦》:君子以立不易方。注:方,犹道也。《礼·乐记》:乐行而民鄕方。注:方,犹道也。又《易·复卦》:后不省方。注:方,犹事。疏:不省视其方事也。
又术也,法也。《易·系辞》:方以类聚。疏:方谓法术性行。《左传·昭二十九年》:官修其方。注:方,法术。
又有之也。《诗·召南》:维鹊有巢,维鸠方之。傅:方,有之也。
又今也。《诗·秦风》:方何为期。笺:方今以何时为还期。《庄子·天地篇》:方且本身而异形。注:凡言方且者,言方将有所为也。
又谷始生未实也。《诗·小雅》:旣方旣皁。笺:方,房也。谓孚甲始生而未合时也。
又板也。《仪礼·聘礼》:不及百名,书於方。注:方,板也。《礼·中庸》:布在方策。注:方,板也。策,也。
又义之宜也。《左传·隐三年》:臣闻爱子,敎之以义方。又《闵二年》授方任能。注:方百事之宜也。
又《博雅》:方,大也,正也。
又官名。《周礼·夏官·司马》:职方氏,土方氏,怀方氏,合方氏,训方氏,形方氏。《前汉·朱云传注》:尚方,少府之属官也,作供御器物。
又医方。《史记·扁鹊传》:乃悉取其禁方书,尽与扁鹊。《前汉·郊祀志》:少君者,故深泽侯人主方。注:侯家人主方药也。
又《广韵》《集韵》符方切,音房。方与,县名。《前汉·高帝纪》:沛公攻胡陵方与。注:音房预,属山阳郡。
又《集韵》:蒲光切,音旁。彷或作方。《前汉·扬雄传》:方皇於西淸。注:方皇,犹彷徨也。
又文纺切。蝄或作方。《周礼·夏官·方相氏》:敺方良。注:方良,罔两也。木石之怪夔罔两。张衡《东京赋》:脑方良。注:方良,草泽之神也。按:《说文》:作蝄蜽。
又《集韵》:甫两切,音仿。效也。
字源演变
引自:丁再献、丁蕾《东夷文化与山东·骨刻文释读》十九章第二节,中国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方”是“放”、“旁”的本字。方,甲骨文“图A”=“图B”(像剔发刺字的犯人)+“图C”(锁颈的枷械),表示被披枷流放的罪人。简体甲骨文“图D”将指事字“图B”简化成“图E”。有的简体甲骨文“图F”将枷形“图C”简化成一横指事符号“图G”。造字本义:动词,将罪犯剔发刺字,流放边疆。金文“图H”承续甲骨文字形。简体金文“图I”承续简体甲骨文字形。篆文“图K”将甲骨文字形中的枷形“图C”简化成“图K”。隶书“图L”变形,导致“人”形“图M”消失,枷形消失。当“方”的“流放犯人”本义消失后,篆文再加“凡”(方形木枷)另造“旁”代替;或加“攴”(打击)另造“放”代替,表示刑罚驱逐。
象形字。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方”字条后姚孝遂按语:“按:《说文》:‘方,并船也,象两舟总头形。’徐中舒以为象耒形,独具卓识。”徐中舒《耒耜考》:“(方)象耒的形制,尤为完备,故方当训为‘一番土谓之坺’之坺,初无方圆之意。(古匡即方圆字)方之象耜,上短横象柄首横木,下长横即足所蹈履处,旁两短画或即饰文。小篆力作,即其遗形。古者秉耒而耕,刺土曰推,起土曰方,方或借伐、发、等字为之。 …… 《考工记·匠人》:‘耜广五寸,二耜为耦,一耦之伐,广尺深尺谓。’ 《国语·周语》:‘及籍……王耕一,班三之,庶民终于千亩。’孙诒让《周礼正义》说:‘伐即坺之借字,其字又通作发,俗作。’盖方、坺、伐、发、古皆读重唇音,故得互通。《诗·甫田》:‘以社以方,我田即臧。’ 《云汉》:‘祈年孔夙,方社不莫。’方社当即农家祈年之祭,社为后土,方自为连类而及之事。”又:“《诗·大田》:‘既方既卑,既坚既好。’ 《生民》:‘茀厥丰草,种之黄茂,实方实苞,实种实褒。实发实秀,实坚实好,实颖实粟。’此两方字次叙均在莳艺之先,亦当为坺土之事。”又:“今观卜辞甲骨铜器中方字,全无象两舟总头形之意。盖方可训并,而不可训并船,《尔雅·释水》:‘大夫方舟。’李注:‘并两船曰方舟。’ 《庄子·山木》篇:‘方舟而济于河。’ 《释文》司马注:‘方,并也。’古者耦耕,故方有并意。又《仪礼》柄皆作枋,耒为曲柄,故声得转为柄。”甲骨文常见方字,皆用为方向、方国之义。西周金文也常用方字,除用为方向、方国之义外,还用为方圆之方。商周文献如《书》、《诗》、《易》等的方字用法与甲骨文、西周金文相同,但这些用法皆为借用,其本义却未见用方字。并船之义当由两人并耕即耦耕之义所引申,并非方字本义。
字形书法
音韵方言
音韵汇集
【方】的韵书
字形 | 韵书 | 摄 | 声调 | 韵目 | 字母 | 声类 | 开合 | 等第 | 清浊 | 反切 | 拟音 | 释义 | 索引 |
---|---|---|---|---|---|---|---|---|---|---|---|---|---|
方 | 广韵 | 宕 | 平 | 阳 | 奉 | 开 | 三 | 全浊 | 符方切/府良切 | bʰjuɑŋ | 173.10 | ||
宕 | 平 | 阳 | 非 | 开 | 三 | 全清 | 府良切/符方切 | pjuɑŋ | 174.43 | ||||
集韵 | 宕 | 平 | 阳 | 非 | 开 | 三 | 全清 | 分房切 | pfʰiɑŋ | 211.10.7 | |||
宕 | 平 | 阳 | 奉 | 开 | 三 | 全浊 | 符方切 | bviɑŋ | 212.4.4 | ||||
宕 | 平 | 唐 | 并 | 开 | 一 | 全浊 | 蒲光切 | bɑŋ | 221.7.5 | ||||
宕 | 上 | 养 | 微 | 开 | 三 | 次浊 | 文纺切 | ɱiɑŋ | 415.10.5 | ||||
宕 | 上 | 养 | 非 | 开 | 三 | 全清 | 甫丙切 | pfiɑŋ | 416.1.2 | ||||
韵略 | 平 | 阳 | 分房切 | 3.1 | |||||||||
增韵 | 平 | 阳 | 敷房切 | 2.3 | |||||||||
平 | 唐 | 蒲光切 | 7.7 | ||||||||||
上 | 养 | 文纺切 | 19.3 | ||||||||||
中原 | 阴平 | 江阳 | 非 | 全清 | fuaŋ | 18.1 | |||||||
中州 | 平声 | 江阳 | 敷邦切 | 35.2 | |||||||||
洪武 | 平 | 阳 | 非 | 方 | 全清 | 敷房切 | fuaŋ | 2.3 | |||||
平 | 阳 | 并 | 蒲 | 全浊 | 蒲光切 | b‘uaŋ | 38.8 | ||||||
上 | 养 | 微 | 武 | 次浊 | 文纺切 | ɱuaŋ | 20.3 |
方言用词
◎ 赣语:fwɔng1
◎ 客家话:[东莞腔] fong1 [宝安腔] fong1 [梅县腔] fong1 [陆丰腔] fong1 [客英字典] fong1 [台湾四县腔] fong1 [客语拼音字汇] fong1 [沙头角腔] fong1 [海陆腔] fong1
◎ 粤语:fong1
◎ 潮州话:bang1(pang) , huang1(huang) , hng1(hng) , <姓>bung1(pung) [饶平、揭阳、潮阳]beng1(png)
相关典故
·天施地生,其益無方。——第四十二卦-益卦
·象曰:天下有風,姤;後以施命誥四方。——第四十四卦-姤卦
·九二:困於酒食,朱紱方來,利用亨祀,征凶,無咎。——第四十七卦-困卦
·九三:鼎耳革,其行塞,雉膏不食,方雨虧悔,終吉。——第五十卦-鼎卦
·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小人勿用。——第六十三卦-既濟卦
·九四:貞吉,悔亡,震用伐鬼方,三年有賞於大國。——第六十四卦-未濟卦
·象曰:火在水上,未濟;君子以慎辨物居方。——第六十四卦-未濟卦
·比:吉。原筮元永貞,無咎。不寧方來,後夫凶。——第八卦-比卦
·彖曰:比,吉也,比,輔也,下順從也。原筮元永貞,無咎,以剛中也。不寧方來,上下應也。後夫凶,其道窮也。——第八卦-比卦
·六二: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像曰:六二之動,直以方也。不習無不利,地道光也。——第二卦-坤卦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其道順乎?承天而時行。——第二卦-坤卦
·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第二卦-坤卦
·象曰:風行地上,觀;先王以省方,觀民設教。——第二十卦-觀卦
·象曰:雷在地中,復;先王以至日閉關,商旅不行,後不省方。——第二十四卦-復卦
·象曰:明兩作離,大人以繼明照於四方。——第三十卦-離卦
·象曰:雷風,恆;君子以立不易方。——第三十二卦-恆卦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