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驱虫斑鸠菊

驱虫斑鸠菊 驱虫斑鸠菊(拉丁:Vernonia anthelmintica (L.) Willd.),俗印度茴香,是菊科鸠菊属一年生高大草本植物驱虫斑鸠直立且粗壮,上部多分枝,具明显的槽沟,被腺状柔毛;膜质,卵形头状花序较多数,较大,在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长5-15毫米,常具线形苞片总苞半球小花约40-50个,淡紫色花冠管状瘦果,基部缩狭,黑色,被微毛。期......
目录

形态特征

驱虫斑鸠菊,一年生高大草本。直立,粗壮,高达60cm, 上部多具分权,肯明显的沟槽,被腺状柔毛。互生; 叶基部渐狭成1cm的叶柄叶片卵形,卵状披针披针,长6-15cm,宽1.5-4.5cm,端尖或渐尖,边缘具粗或锐锯齿侧脉8对或更多,网状,两面被短柔毛,在下面上毛较密,具腺点;膜质。头状花序较多数,较大,直径15-20mm,在端排列成疏伞房状;花序梗长5-15mm,先端较增粗,被短柔毛及腺点;总苞半球总苞约3层,的等长,外层线形,稍展,长10-12mm,绿色质,中展长线形,先端尖,上面常缩狭,绿色质,层长,从基部向先端渐膜质,先端尖;总苞在结果后全部反折,花托平或稍凹,有蜂宣传员状突起;小花40-50个,淡紫色,全部结实,药冠管状,长9-10mm,管部细长,长6-7mm,檐部狭钟状,有5个披地瘦果黑色,长约4mm,具10条纵肋,被微毛;冠毛2层,淡红色,外层极短,近膜状,突存;层糙毛状,短于瘦果的2倍,易落。期7-9月,果期8-10月。

生长习性

新疆地理环境恶劣,但却是世界著的 长寿区,归因于其丰富的药材资源。新疆生长着许多象 雪莲、冬虫夏草这样的植物驱虫斑鸠菊就是这样一种对白斑病有着奇疗效的植物,它只生长在高海拔的南部新疆以及 巴基斯坦印度的少数地区。

早在1763年,维吾尔医典著作《药用总库》中就详细记载了如何使用驱虫斑鸠菊治疗皮肤白斑。

驱虫斑鸠菊是维吾尔医治疗白斑病最要的药材。

1993年驱虫斑鸠菊作为新疆南部独有药材收载于第1版《维吾尔药材标准》和《维吾尔药志》上册。

1975年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在新疆研制成功,后来提取工艺又过不断地改进完善,大大提高了驱虫斑鸠菊的药用价值。

三十年临床应用安全奇效,使其已成为维医治疗皮肤白斑体系中的核用药,并使得维医治疗皮肤白斑的疗效享誉天山外!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皮肤白斑机制

除了增加紫外线的光敏作用外,已驱虫斑鸠菊注射液至少还可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治疗作用:

1、激活体 氨酸酶mRNA基因表达

氨酸酶在黑素成过程中起键的 限速酶作用。VW可在体外激活氨酸酶有活性,并通过试验明这种作用可在转录水平发生,从而加速黑素的生成。

2、抑制体液免疫,

使清总IgG含量降低特使体 黑素细胞抗体显著降低,从而减少黑素细胞的破坏,防止皮肤白斑的扩大。

3、补充体多种微量元素和稀有元素

VW富含Cu、Zn等微量元素和Sr、As、Pb、Rb、Li等稀有元素,特是铜、锌、钴等在黑素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4、改善皮肤微流。

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治疗皮肤白斑的特点

1、安全无毒全部选用特产于 南疆 帕米尔高原高地区纯天然无污染原料,安全无毒,作用温和,局部刺激小。

2、高效

三十年临床总有效率超过95%,居世界领先水平。

照维医理论,汉族人津液偏热,疗效更佳。

3、复发率低

多靶点作用于各发病环基因水平高效激活 氨酸酶活性,解决了皮肤白斑易复发的难题,复发率低于1.5%。

4、皮肤白斑治疗核用药,专业治疗皮肤白斑

副作用:

复方卡力孜然酊外用可出现红斑,灼热感。个患者会有水疱和屑;驱虫斑鸠菊注射液可出现恶心呕吐肠不适。

驱虫斑鸠菊图册驱虫斑鸠菊图册

地理分布

它只生长在高海拔的南部新疆以及 巴基斯坦印度的少数地区。

栽培技术

化学成分

果实含挥发油,从挥发油中分离出40多个组分,鉴定了24个组分,占挥发油量91.42%,要为丁香烯(caryophyllene)43。08%,β蒎烯(β-pinene)21.66%,其次为乙基丁基醚(ethybutylether)6.4%,冰片烯(bornylene)2.87%,4-蒈烯(4-carene)2.67%及芹子烯(lilinene)3.57%等。从种子中分得斑鸠菊黄烷甙-对-羟基苯甲酯(p-hydroxybenzoyl-vernovan),斑鸠菊黄烷甙(vernovan),斑鸠菊醇(vernodalol), 斑鸠菊大苦素(vernodalin),紫铫素(butein),3,4,2,4,5-五羟基6-甲氧基-2-甲基查酮(3,4,2,4,5-pentahydroxy-6-methoxy-2-methylchaltone),β-香树脂醇(β-amyrin),胡萝卜甙(daucosterol),斑鸠菊酸(vernolic acid),豆甾醇(stigmasterol)。从种子中还分得α-香树脂醇(α-amyrin),羊齿烯醇(fernenol),蒲公英赛醇(taraxerol,-friedoolean-14-enol),环木菠萝烯醇(cy-cloartenol,9β,19-cyclolanost-24-enol),羽扇豆醇(lupeol),24-亚甲基环木菠萝烯醇[24-methylenecycloartanol ,24-methyl-9β,19-cy-clolanost-24-(24)-enol],甘遂-7,24-二烯醇(tirucalla-7,24-dienol),4α-甲基麦角甾-7,24(24)-二烯醇[4α-methylergosta-7,24(24)-dienol,gramiserol],柠檬甾二烯醇[]citrostadienol,4α-methylistigmata-7,24(24)-Z-dienol,4α-甲基豆甾-8,14,24(24)-Z-三烯醇[4α-methylstigmata-8,14,24(24)-Z-trienol],4α-methylvernoterol],24-甲基-31-去甲羊毛甾-8,24(24)-二烯醇[24-methyl-31-norlanosta-8,24(24)-dienol],obtusitoliol,环桉烯醇[cycloeucalenol,24-methyl-9β,19-cyclol-31-norlanost-24-(24)-dienol],豆甾-7,24(24)-Z-二烯醇[stigmasta-7,24(24)-Z-dienol,aenasterol],豆甾-8,14,24(24)三烯醇[stigmasta-8,14,24(24)-Z-trienol,vernosteol],豆甾烷醇(stigmastanol),甾醇(cholesterol),菜油甾醇(campesterol),22-二氢菜子甾醇(22)-dihy-drobrassicasterol,谷甾醇(sitosterol),豆甾-5,24(24)-Z-二烯醇(24)methylenecholesterol),24α/R-麦角甾-7-烯醇(24α/R-ergost-7-enol),24β/S-麦角甾-7-烯醇(24β/S-ergost-7-enol,fungisterol),24α/R-豆甾-7-烯醇(24α/R-stigmast-7-enol,schottenol),菠菜甾醇(spinasterol),麦角甾-7,24(24)-二烯醇[ergosta-7,24(24-dienol,episterol)],24α/S-麦角甾-5,22-二烯醇(24α/S-ergosta-5,22-dienol ,crinosterol),24α/S-麦角甾-5,22-二烯醇(24α/S-ergosta-5,22-dienol,crinosterol),24α/R-麦角甾-5,22-二烯醇(24β/R-ergosta-5,22-dienol,bienol,brassicasterol)。

医用效果

功效

清热消肿、杀虫疗癣。

用于痰饮浮肿,湿痹疼痛,肠寄生虫,白癜。如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瘀血肿胀、跌打损伤、皮肤红肿痛或疥疮、疥癣、皮肤斑等症。

性味归经

苦,凉。入大肠

用法用量 服:汤3一10克。外用:适量捣患处,或研末涂调。另有复方卡力孜然酊(含驱虫斑鸠菊):每日在白斑上涂药3-5次。 注射:驱虫斑鸠菊注射液每日一次2ml。

印度茴香(《中国植物志》)、艾特日拉力(维吾尔语)

资源分布

分布云南西部、新疆 和田县有栽培

【各家论述】:《新华本草纲要》:果实;味苦,性凉。有清热消炎,活化瘀,杀虫的功能。用于治疗某些皮肤斑、驱虫

【考 】: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尽量不食辛、发物。如:、海鲜、牛奶、香菜等。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发汗禁例

下一篇 鞘菝葜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