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永存动脉干

永存动脉干是指左、室均向一共同的动脉干射动脉干的半月瓣骑跨于高位室间隔缺损之上,解剖上仅见总干,未见锁的动脉的遗迹,体环、环和冠供均直接干净来自动脉动脉干。永存动脉干是极为罕见的复杂先天性管畸。正常心脏是从室发出动脉室发出动脉永存动脉干是指左、室均向一共同的动脉干射动脉干的半月瓣骑跨于高位室间隔缺损之上,解剖上仅见总干,未见锁的......
目录

疾病简介

正常心脏是从室发出动脉室发出动脉永存动脉干是指左、室均向一共同的动脉干射动脉干的半月瓣骑跨于高位室间隔缺损之上,解剖上仅见总干,未见锁的动脉的遗迹,体环、环和冠状动脉供均直接来自动脉干。在心脏发育过程中,由于球嵴与球间隔发育缺陷,未能将原始动脉干分隔成动脉动脉,而留下共同的动脉干。永存动脉干是一种极为罕见的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约为0.5%左右,在先天性心血管的尸解中约占1~3%。

发病原因

在正常情况下胚胎发育的第3及第4周,动脉干间隔的发育将总动脉干分隔成动脉动脉动脉干间隔由锥部向头端向呈螺旋生长,使动脉位于左后动脉位于右前动脉干间隔与锥部的锥间隔相连,参与膜部室间隔成,室间孔。但是,如球纵隔缺如或发育不全则室间隔的高位缺损,动脉干即骑跨在室间隔缺损之上。动脉干的半月瓣常为3瓣,也可有2~6个瓣动脉导管常缺如,即使存在而功能上也不重要。动脉可从动脉部、干部或弓部分出,甚至动脉发育环的液仅来自扩大的气管动脉,因此永存动脉干可有多种不同的类型,但不论何种类型,体环、环、冠状动脉液来自动脉干。

疾病分类

一、动脉起源部位的不同,永存动脉干有数种分型法。前临床上常用的是Collect和Edwards法分为四型:

I型 动脉干部分分隔,动脉干起源于动脉干的近端,居左侧与右侧的动脉处于同一平面,接受两侧室的液。此型较常见,约占48%。

Ⅱ型 左、右动脉共同或相互靠近,起源于动脉干中部的后壁,约占29%。

Ⅲ型 左、右动脉起源于动脉干的两侧,约占11%。

Ⅳ型 动脉起源于胸段降动脉动脉缺如,动脉供来自气管动脉,约占12%。

二、Van Praagh动脉-动脉间隔成的程度和动脉动脉弓的解剖态将共同动脉干分为四类:

A1型 约占50%,动脉干间隔部分成,但在动脉干的瓣膜上有巨大缺损。短的动脉干起自动脉干的左侧并分为左右两支动脉动脉干自成为动脉,约有7%病例在动脉干的起点有狭窄。

A1-A2过渡型 约占9%,在心血管造影和手术中均不能区

A2型 约占21%,动脉-动脉间隔和动脉干缺如,两支动脉直接起自动脉侧或侧面部,其可分也可靠得很近,由于动脉分支的起点狭窄或发育不全,灌注量少。

A3型 约占8%,仅有单一动脉分支起自动脉干的瓣窦上,供应同侧,而另一侧侧支或起自动脉弓或降动脉动脉供应,通常缺如的动脉动脉弓同侧,较少在对侧。

A4型 约占12%,动脉干直接在动脉干的瓣膜上分为一狭窄或发育不全的动脉和显著扩大的动脉干,大的动脉导管连接动脉分支和降动脉,而发育不全的动脉弓在峡部还有狭窄,甚至完全断离。

临床表现

临床症状

婴儿出生后数周由于管床阻力高,流量少,临床症状不明显,随着管床阻力降低后即可出现力衰竭和部感染症状流量增多者常呈现呼吸困难力衰竭和动过速。流量减少则出现紫绀,同时伴红细胞增多杵状指)。

疾病体征

患者一般情况较差,生长发育缓慢甚至体重不增,率增快,心脏扩大,肝脏肿大,在动脉瓣区闻及单一的第2音,胸骨左缘第3、4肋间有响亮、粗糙的收缩期杂音震颤。伴有瓣膜不全者侧尖区有舒张早期或中期杂音,动脉干瓣膜不全常可触及冲脉。[1]

诊断鉴别

助检查

一、X线 胸部摄显示左,室增大,管影增多,动脉总干弧消失,“动脉”影增宽而搏动性增强。可见到左动脉位置靠近动脉弓的水平,约25%病例为右位动脉动脉起源部位较正常高,若见动脉分支影高达动脉弓水平时,则有诊断价值。

二、电图 增多时电图表现为左、右室肥大;管阻力增高,少时电图表现为右室肥大。

超声动图 超声检查显示动脉干骑跨在高位的室间隔缺损之上,常见房,室大,动脉干瓣膜可增厚,只见“动脉瓣”而不见“动脉瓣”的回声。

三、磁共振CT显象 结果可以显示扩大的动脉干骑跨在室间隔之上。

四、导管检查 导管检查和选择性指示稀释线测定示室压力增高,其收缩压等于周围动脉收缩压,室流出道氧含量高,在大动脉水平有右至左分流,选择性室造影显示一个动脉干,一组半月瓣和从动脉干分出的动脉导管可从室进入动脉弓头分支。

诊断

(一)动脉锁型的严重法乐四联症 生后即现紫绀力衰竭,X线检查示部缺,右房、室增大。电图示房、室肥大。右导管检查可得房、室压力增高。多普勒超声动图和心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二)动脉间隔缺损 类似永存动脉干的I型,超声动图可见到两组大动脉的瓣膜,动脉造影可显示两个大动脉和间隔缺损的部位。

(三)动脉错位 生后即现紫绀力衰竭,若伴大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时紫绀较轻,症状出现较迟。X线检查示心脏增大呈蛋心血管造影显示动脉起源于室,动脉起源于室。

(四)三尖瓣房扩大,左室肥大,电图示轴偏左,而永存动脉干常见右室肥大。多普勒超声动图及心血管造影可见三尖瓣锁。

疾病治疗

手术适应

伴有严重力衰竭的病人可科治疗后再手术。科治疗无效的严重力衰竭病人也应手术治疗。Ⅳ型永存动脉干也可治术,但常因管严重病变手术效果不好。再次手术的指征:①移植的管道发生梗阻;瓣膜衰败导致力衰竭;②第一次移植的管道直径小,不适应病人生长发育的需要。

手术忌症

不可逆性管阻塞性病变是治术的。年龄较大,出现紫绀动脉氧饱和度小于83%,管阻力大于8 woodU者,手术危险性很大。当管阻力大于 12 wood U 者,为治术的

手术

胸骨正中切,显永存动脉干,于动脉发出处的上游离动脉干以备阻断。游离出动脉干及左、右分支,并在左右分支套带,动脉插管尽量远离动脉起始部。如果动脉干很短,可动脉插管逆灌注。上、下腔静流管,右上静部置左房流管(如有动脉干瓣膜不全,左房流很重要)。体外环一始就阻断左右动脉,防止大量的液灌入造成灌注。全身降温至22~25℃,以4℃冷停跳液20ml/kg,每 20 分钟灌注 1 次。对于婴幼儿, 深低温停环更有利于操作。

( 一 )Ⅰ型永存动脉

较短的动脉干起自动脉干的左后壁,一般左冠状动脉位置较高,因此先在动脉起始部前壁切一小,看清切的解剖结构后,再将切向下向后延伸,将动脉动脉干上切下来,注意避免损伤左冠状动脉动脉干的瓣膜,动脉干的切可直接缝,如果有张力则以补修补。

( 二 )Ⅱ型永存动脉

如果左、右动脉一个永存动脉干的左后壁发出,而动脉缺如。将左、右动脉连同相连的动脉干壁一并切下来,动脉干留下的缺损可直接缝,但以补修补为好。此切一定要严密,一旦动脉阻断钳后发现漏,再显此处止相当困难。如果动脉干前壁带瓣管道与动脉,则可将动脉干横断,用 4-0 聚丙烯线将带瓣管道与动脉。待动脉与带瓣管道的远端完毕后,再用 4-0 的聚丙烯线将横断的动脉干端端。若左、右动脉共同动脉干的左后壁,可动脉干的前壁切,用补修补动脉动脉,带瓣管道远端可与左动脉端侧

( 三 ) Ⅲ型永存动脉

左、右动脉发自动脉干两侧壁,可将与动脉相连接的一段动脉干切下来,将切下并连于左右动脉的管壁上作连续缝,下与带瓣管道远端动脉干断端可直接,也可用一段人造管来连接起来。带瓣人造管婴幼儿长度为12~16mm,较大的儿童为20~25mm ,最好用冷冻保存的带瓣同种异体的动脉动脉

(四)、Ⅳ型永存动脉

Ⅳ型永存动脉干常因严重管病变,手术极为困难,手术效果也不理想。如有较粗大的体-动脉分支,可考虑施管与室连接,重建环。但由于Ⅳ型永存动脉干有多个较粗的气管侧支管,不直接与动脉交通,常管阻力增高,手术不易取得满意效果。

手术法是将一支较粗大源自降动脉的体-管(或数支管)到带瓣人造管上,又称单元化手术,人造管近端与室连接,同时修复心脏其它。也有人将多个动脉支连同整圈动脉取下,断端远侧缝,近端与带瓣人造,近侧人造管与室连接,降动脉短缺部分用人造管移植,达到接近正常的体-环。

( 五 )VSD 修补

在右室流出道作纵,上端近动脉干瓣环,下端至右室中部,即可显VSD,大部分是漏斗部室间隔缺如。一种VSD为漏斗部干下型,半月瓣构成VSD,前缘为间隔边缘束前支,后缘为间隔边缘束后支与室上嵴融成的束,此束将VSD与三尖瓣前瓣分,VSD边缘远离传导束。另一种 VSD 为膜周漏斗型,室上嵴缺如,动脉干和三尖瓣前瓣呈纤维性连接,VSD后缘靠近三尖瓣前瓣,传导束很近。

VSD 修补法:如为干下型 VSD ,远离希氏束,其后下缘可用带垫褥式缝或双层连续缝。上缘用带垫褥式缝于右前缘室切的深部,穿过垫打结,使动脉干瓣膜完全位于左室侧,扩大左室流出道,上缘最后一针不打结,待带瓣管道远端与动脉完毕后再打结。对于膜周型 VSD ,后下缘带垫缝线要穿过三尖瓣部,避免损伤希氏束,上端补要足够大,缝在右室前壁,以便扩大左室流出道。

( 六 ) 右室流出道与动脉连接

将带瓣的管道先与左缘平放入心包,其远端以4-0聚丙烯线先与动脉,用连续缝,先缝后壁再缝前壁。带瓣管道剪成斜面,如为同种动脉,二尖瓣要修整好以备与右室切。一般后侧即足跟部修整保留2~3mm最佳。用 4-0 聚丙烯线从足跟部连续缝,要将补上端连续缝。婴幼儿缝完毕将胸腺切除,于左侧神经胸膜胸时心脏向左后旋转,以免胸后外管道受压。如果胸困难,可分期胸。

疾病预后

本病是严重型致命性管畸之一,预后极差。如不及时治疗,约有75%的病人在一岁死亡,死亡原因要为力衰竭,其他如脓肿感染性膜炎。手术死亡率高,预后不良。延误了手术时间病情将很快发展成动脉高压,管梗塞而失去手术机会。且常其它,使得本病的治疗更加困难,并的其它动脉导管、左上腔静、完全性异位连接、房间隔缺损室、房及动脉弓中断等。

疾病预防

本病为一种先天性疾病,故无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怀孕早期(1-3个月)的护理和保健工作对发病率的降低有一定作用,尤其是防止病毒性感冒的发生。

专家观点

永存动脉干患者的自然病史并不乐观。约 50 %的患儿死于出生后 1 个月,30%可存活至3个月,仅25%能存活到1岁以上,随着管病变加重,在30岁以前死于艾森曼格综征。婴幼儿时期的死亡原因多为力衰竭,要是由于严重的动脉干瓣膜不全并大量的左向右分流所致。存活时间较长的患者有时可死于细菌性膜炎或脓肿。但多数最终死于进性加重的管病变。当管病变在出生后1年有所进展时,则病人有机会存活至十几岁以上。如没有严重的管疾病,且有大量左向右分流者,极少能存活至幼儿期。

前大多认为在 1 岁甚至新生儿时即治术,以防止发生动脉阻塞性病变。过去提倡在新生儿时行动脉环缩术,但此手术死亡率达50%,存活者10%~15%不能避免产生管阻塞性病变,仍有发生动脉高压的可能。而且该手术为后期治术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随着外科技术,体外环技术,保护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前越来越趋向于早期手术。生物替代产品和同种材料冷冻保存技术的建立和成熟,使室流出道的重建技术得以实现。术后早期生存率取决于管阻力,共干瓣有无反流和并发的其他畸,而不是术中和术后的出,冠状管受压或其他技术问题。因此早期手术纠治是获得术后中远期生存率的最好法。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咽食管憩室

下一篇 大方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