麒麟尾
形态特征
麒麟尾为大型藤本植物,在广州等南方地区可露天越冬,常栽种于墙边、花架、石柱等处,作为垂直绿化、点缀环境之用。其性喜温暖湿润,较耐旱,也能适应光照较少的环境。繁殖可用 扦插法。取三、四节一段麒麟尾斜插于土中,保持湿润,待其自然萌生根芽即可。
麒麟尾属 描述 Epipremnum Schott 麒麟尾属, 天南星科,26种,分布于印度至马来西亚,我国有3种,产台湾、华南和西南,其中 麒麟叶 E. pinnatum(L. )Engler 的茎叶能消肿止痛。 木质藤本,常攀登于石上或他树上;叶大, 全缘或羽状分裂,脱落; 肉穗花序无柄,圆柱形;花两性或稀下部为 雌花,密聚; 花被缺; 雄蕊4-6,花丝极短; 子房倒圆锥形,有胚珠2或稍多颗生于近基生的 胎座上,柱头无柄; 浆果分离;种子肾形。
常绿藤本类,叶长卵 心形,浓绿富光泽,幼叶在中肋两侧仅有小窗孔,成熟叶转为羽裂状。适合附植于树干、蛇木柱 盆栽。 星点藤叶肉质状,圆心型或长圆心形, 叶端突尖。叶面绒绿,而满银绿色斑块或斑点,叶色清逸美观。
![]() | ![]() |
生长习性
喜温暖、湿润、较耐旱,忌阳光直射。也能适应光照较少的环境。要求土壤深厚肥沃,排水畅,夏季注意遮阳,保持湿润。不耐寒,越冬温度10℃左右。播种、分根、 扦插、 压条繁殖均可。春末夏初截取带叶茎段2~4节,前去叶片的1/2~1/3扦插、易生根成活。
分布范围
华南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 顺德 、东莞 、惠州、汕头、台北、 柳州、 桂平、 个旧)
热带季雨林及雨林区(主要城市:海口、三亚、琼海、高雄、 台南、深圳、湛江、中山、珠海、澳门、香港、南宁、 钦州 北海、茂名、 景洪)
繁殖栽培
用 扦插法,春至夏季为适期。剪茎段每段2-4节,摘除茎下部的叶片,再斜埋于土中,保持 湿度,接受日照约50%-60%,约经2-3周能发根成长。附植于蛇木柱的 盆栽,宜选叶片较大的健壮茎顶作插穗,每支蛇木柱附植3-4支,成长较迅速。 吊盆栽培,插穗宜选茎叶细小者,茎下部叶片剪除,每盆约插6-8支,发根成活后即成小巧盆栽。若采用水栽法,应以大玻璃杯或浅盘作容器,插穗选择茎叶细小者为佳,插入水中的叶片要 剪除,以防腐烂,水质要保持清洁,但不必常更换, 蒸散缺水时增添即可。
主要价值
园林用途
垂直 绿化,室内 盆栽。
中药材
【别名】狮尾草、篷莱蕉、 龟背竹、羽叶藤、过山标、上树百足、 上树蜈蚣、 万丈深、 青竹标、蛇包谷、大塔旗、 爬墙风、搭壁麒麟、英雄草、攀地蜈蚣、 牛膝、 大望
【汉语拼音】qi lin wei
【英文名】Root or stem of Commom Epipremnum
【考证】出自《 岭南采药录》
【科属分类】 天南星科
【拉丁文名】
【主治】感冒发热; 鼻衄; 目赤肿痛; 百日咳; 跌打损伤;骨折; 风湿 痹痛; 痰火 瘰疬;痈疖;毒蛇咬伤
【采收和储藏】夏、秋季采割,切段晒干。
【动植物形态】 麒麟叶,攀援 藤本。茎圆柱形,粗壮,多分枝; 气生根具发达的 皮孔,平伸,紧贴于树干或石面上。叶柄长25-40cm,上部有长约2.2cm的膨大关节; 叶鞘逐渐撕裂,膜质,脱落;叶片薄革质,幼叶狭 披针形或披针状长圆形,基部浅心形,成郭叶长圆形,基部宽心形,长40-60cm,宽30-40cm,两侧不等地羽状深裂,裂片线形,两端几等宽,先端斜截头状,沿 中肋有2行星散的、有时为长达2mm的小穿孔;侧脉明显。 花序柄圆柱形,粗壮,长10-14cm,基部有鞘状 鳞叶包围; 佛焰苞外面绿色,内面黄色,长10-12cm, 渐尖; 肉穗花序圆柱形,钝,长约10cm,粗3cm;花两性,无花被; 雄蕊4; 雌蕊具棱,长5-6mm,顶平, 柱头线形,纵向。 浆果小,种子 肾形。花期4-5月。
【功效分类】凉血药
【性味】味苦;微辛;性平
【出处】《中华本草》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心房扑动与心房颤动
下一篇 血管畸形引起的吞咽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