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胸壁结核

胸壁结核是一种比较常见的胸壁疾病,绝大多数为继发性感染,常表现为冷脓疡或慢性窦道,往往继发于胸膜或纵隔的结核病变,仅为结核病的局部表现。绝大多数胸壁结核为继发性感染。常见的原发病变是结核、胸膜结核或纵隔淋巴结核。由胸膜的原发病灶侵入胸壁组织,有三种途径:1.结核菌由胸膜的原发病灶淋巴侵入胸壁组织此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2.或纵隔的结核病灶穿破胸膜后,直接入胸壁各种组织包括胸......
目录

病因

绝大多数胸壁结核为继发性感染。常见的原发病变是结核、胸膜结核或纵隔淋巴结核。由胸膜的原发病灶侵入胸壁组织,有三种途径:

1.结核菌由胸膜的原发病灶淋巴侵入胸壁组织

此为最常见的感染途径。

2.或纵隔的结核病灶穿破胸膜后,直接入胸壁各种组织

包括胸壁软组织以及和软都可受到损害。病变组织常与胸膜的原发结核灶相互连。

3.结核菌环侵入胸壁组织

病原菌破坏肋骨胸骨起结核性骨髓炎。病变进展时可穿破质及膜,侵入胸壁软组织

临床表现

早期症状不明显,可为不红无热的脓肿;也可能有轻微疼痛,但无急性炎症征象。压时可能有波动感,穿刺可抽出乳白色脓液或少量干样物质,涂或普通培养未见化脓细菌。病变继续发展,肿块逐渐长大、变软、穿破皮肤,成久不愈的慢性窦道,长期流脓。

检查

X线检查对胸壁结核的诊断有帮助,有可能显示胸膜结核病变、肋骨胸骨的破坏,胸壁软组织阴影。但肋病变不能在X上显出。

诊断

胸壁结核在胸壁疾病中常见,对没有急性炎症之胸壁,肿块或已有慢性窦道成者,应考虑胸壁结核的诊断。患者部或其他器官如有结核病,诊断为胸壁结核可能性更大。最可靠的诊断法是从穿刺脓液中找到结核杆菌;或取窦道处肉组织病理活检确定诊断。

鉴别诊断

1.化脓性胸壁脓肿

局部表现为急性炎症,常有全身感染症状,病程较短且于脓腋中多可查到化脓菌。

2.柱结核及柱旁脓肿

柱X线检查即可确诊。

3.外穿性结核性脓胸

包块穿刺后,明显缩小,然后又可迅速隆起。胸部X线检查即可确诊。

4.乳房结核

位于女性胸大浅部,前胸壁乳房处。临床上少见。

5.胸壁肿

常见的胸壁肿有:骨瘤肉瘤纤维肉瘤神经纤维及海绵状。有些组织,可类似胸壁脓肿,诊断时应加以区

6.肋

多见于青年女性,病变常累及一侧或双侧的第2~4肋软,受累肋软明显隆起,压痛轻,可局部注射考地松,保守治疗无效可手术切除。

并发症

本病可并发结核。

治疗

结核症是一种全身慢性感染,胸壁结核是其局部表现,在治疗上必须加强病人机体的抵抗力及抗痨药物治疗。在并有活动性结核或较广泛的淋巴结核病人,不宜手术治疗。只有在部或全身其他部位的结核症得到有效控制和基本稳定以后,可对胸壁结核手术治疗。在抗生素帮助治疗下,一般均可一期愈。术后继续抗痨治疗三个月以上。

对于较小的胸壁脓肿,可试穿刺排脓及腔注射抗痨药物治疗。胸壁结核病灶清除术对单纯的胸壁结核脓肿,不应进流。继发感染的病例,应先流,并用抗生素控制感染,等继发性炎症控制后,再作病灶切除治疗。如已有慢性窦道成,在过局部及周身抗感染及抗痨药物治疗后,应作胸壁窦道及结核病灶的彻底切除手术。

治疗上应加强病人的养,增加抵抗力,采取积极的抗痨药物治疗。待部或身体其他部位结核病灶得到有效的控制和稳定后,才能对胸壁结核采取手术治疗。胸壁结核成冷脓肿可采取两种治疗法:

1.冷脓肿在全身应用抗痨药物治疗

采取脓腔穿刺抽脓治疗,每次在脓腔低位抽尽脓液,然后向脓腔注入抗痨药物如链霉素、卡那霉素,异烟肼等。如无变化则考虑手术治疗。

2.冷脓肿局部治疗失败,可用手术法切除脓肿和损坏的肋骨

清除感染灶和结核性肉组织,用胸大以填塞残腔,一期缝创面并加压包扎,在抗生素和抗痨药物积极治疗下可获得一期愈。术后继续抗痨治疗3~6月以上。

预后

胸壁结核病如果发现及时,完全可以冶愈。未及时治疗的破溃的胸壁结核,可拖延数月甚至数年窦道不愈。手术后的胸壁结核易复发,复发后胸壁结核也可再手术。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冲服剂

下一篇 心脏钝性闭合伤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