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笔洗

笔洗 笔洗是一种传统工艺品,属于文房四宝笔、、纸、砚之外的一种文房用具。笔洗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以制乖巧、种类繁多、雅致美而广受青睐。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玛瑙、珐琅、象牙犀角等,基本都属于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传世品有:哥窑四倭角小洗、哥窑葵洗、哥窑月白牡丹式小洗等。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玛瑙、珐琅、象牙犀角等,基本都属于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
目录

简介

笔洗有很多种质地,包括瓷、玛瑙、珐琅、象牙犀角等,基本都属于贵材质。各种笔洗中,最常见的是瓷笔洗

笔洗,是洗刷毛笔的一种器具。古用贝壳、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作的小盂作笔洗,历代多以、陶等制作,较为丰富多彩。型多为扁、青瓷为多,上饰各种纺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起源

笔洗图册 各种笔洗不但造型丰富多彩,情趣盎然,而且工艺湛,象逼真,作为文案小品,不但实用,更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古用贝壳、石制作;宋代已有典雅的瓷笔洗问世;明代还用铜制作的小盂作笔洗,历代多以、陶等制作,较为丰富多彩。型多为扁、青瓷为多,上饰各种纺图案,极富朴素、文雅和庄重感。 如仿官釉式洗,清雍正乾隆两朝仿宋代官釉器极为成功,釉质多样,莹润凝重厚。此洗呈现,外壁塑贴带实,洗有大,外底中有3个芝麻大小的支钉痕,周围环以14个支钉痕。通体施粉青釉,釉面滋润,造型致,工艺细,是瓷洗中美之作。虽无款识,但明显具有雍正仿官窑器的特征。 如仿哥釉式洗,清乾隆,清代雍正、乾隆时,景德镇仿宋代汝、官、哥、定、钧等窑作品非常成功。哥窑器中的朱色、粉青、灰青釉等,无不仿制。造型多为葵碗、琮式瓶以及笔筒、笔洗、笔架等工具。这件呈树叶形,釉色粉青、釉质莹润,通体釉面被粗且深、细而浅的两种纹线交织切割,俗称“金丝线”。外底有芝麻大小的支钉6 个,外底中青料篆书“大清乾隆年制”双6款。此器造型典雅,釉面纹富韵律感。

分类

笔洗

笔洗传世量最多。前可以见到的最早作品是宋代五大窑(哥、官、汝、定、钧)的产品。这些瓷笔洗一般为敞,浅状多种多样,包括果、、兽等象。如试洗做成半个,一段有包绕,造型爆满,趣,讨人喜欢。

宋代官窑、龙泉窑都烧有这种式洗,但传世品不多见。现在能见到的式洗,大多是明清景德镇、宜兴窑及广窑的产品。葵瓣洗通体成葵花瓣,六瓣、八瓣不等,有敞、撇、折沿之分。宋代官窑、哥窑有此类笔洗烧制。明清景德镇也有,但一般为青瓷,以青花鱼藻纹为多。莲笔洗身为莲,明清两代均有烧制,但由于时代不同,窑不同,笔洗的装饰格也有变化。如明代宜兴窑的莲洗,一般是在洗的外部堆贴3端出凸起荷叶、荷包和莲蓬,器体表面不满灰白色纹。

广窑的莲洗整体塑造成展的莲花瓣层层叠叠,且在笔洗施明净的蓝会釉。 一般来说,明代莲洗得莲瓣舒展自然,很生动;而清代花瓣则规整呆,较程式化。蔗段洗是将洗的状塑造成短粗的蔗段样。这种式的笔洗基本是宋元时期的产品,以景德镇青白釉和龙泉青釉的产品为多。堪称此戏中佳作的传世品有:汝窑青釉三足瓷笔洗,官窑青釉瓷笔洗,哥窑米黄色五足笔洗青灰釉海棠式笔洗,钧窑天蓝釉鼓钉瓷洗,仿定窑缡纹瓷洗,素三彩海水蟾纹三足洗,青花鱼龙纹洗等。

笔洗

笔洗是在数量上仅次于瓷笔洗的一个品种,但它最大的特征是一洗一模样,没有雷同。由于传统琢技术相当成熟,艺工们的艺术修养也很高,器本身又是珍玩之列,笔洗各个雕琢的生动活泼,玲珑有加,艺术性远远超过实用性。如秋蟾桐叶洗,器身雕成一被折拖着的桐叶状,也上筋丝丝缕缕,一秋蟾栖身上。洗不但状生动雕琢更是逼真,连同边缘被小虫啃食的痕迹都历历在,令人爱不释手。又如蟠蛎洗,浮雕在器身外的4个 蟠蛎张舞爪,似乎正在以不同的姿势像上攀爬,其凶狠机制的青外貌被琢者刻画的栩栩如生。在如莲藕洗,一只粗壮鲜嫩的藕上,莲缠绕,生长着几,一多莲,孕育着旺盛的生命。一只莲蓬已结出累累果实,就在这一派生机盎然中,一大大的卷莲也构成洗得成水部分。

更多种类

犀角象牙玛瑙笔洗几乎都是明清时代的制品,这一面与明清两代随着资本济的发展 ,各种手工艺技术蓬勃兴起有,另一面也与朝廷的奢靡。明清两代都有特爱附庸雅的皇帝,上下效的结果就是不论多么贵重的材质,只要能够雕琢,都可以成为制作珍玩的原料。几种珍贵的笔洗就说明了这一点,特犀角的,这种有番国进贡的材料原本是作为药材的,有人用它作搓杯等器还可以说的过去,用它作笔洗就真正太奢侈了。可能因为材料贵重吧,犀角象牙玛瑙笔洗雕琢的都非常细。像犀牛荷叶洗因就势,将枯萎的荷叶雕刻的惟妙惟肖又不浪费一点材料。玛瑙笔洗巧妙的将红色部分雕成核,白色部分刻画成蝙蝠象牙松鼠葡萄笔洗将洗雕成一卷葡萄叶形,也更处连接的藤蔓盘卷延展,且附于洗中。其上蔓四延,蔓处一葡萄被压在一下,城乡外伸展状,一朵玫瑰着,两只松鼠一只抱住落下的葡萄猛啃,一只见状急忙奔来。一只蜻蜓落在边,悠然的观望洗的一切。也许只有洁白的象牙才将这幅恬淡景致表现的淋漓尽致。 除此之外,还有用竹雕的笔洗,如"三送制"的竹雕残荷叶洗。这种洗虽然用料一般,制品却都出自家之手,因此一点不比其他类的逊色。

形状

笔洗制以钵盂为其基本,其他的还有长洗、环洗等。笔洗的材质以陶瓷最为常见,有官、哥元洗,葵洗,罄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帘段洗,缝环洗等。其中以粉青朗者为贵,如,龙泉双洗,菊花瓣洗、百折洗、定窑三箍元洗、洗、绦环洗、池洗恭听、柳斗元洗、仪棱洗等。今藏于上海博物馆的哥窑海棠式洗、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枢府釉印洗都是国宝级的稀世珍品。此外,还有中间用作笔洗,边盘用作笔掭的。可见,笔洗制各异,或素或,工巧拟古,虽在文房用具中不占有导地位,但集一套不同性质的笔洗于书案前也蔚为奇观。

笔洗鉴赏

笔洗是古代文人客桌子上不可缺少的物件,古代人用毛笔每次书写之后都要清洗笔具,所用之物就称之为笔洗。图上的笔洗是清代之物,高6厘米,长15. 3厘米,宽11.3厘米。

雕作簇花瓣,乃取花瓣为洗,外簇为饰而成。洗不仅,沿雕出花瓣,洗还雕有筋,共五瓣。外簇之, 系镂雕而出,其绕洗大牛圈,下盘,上团簇,间还有一蟠螭游向洗池,味。

收藏故事

旧时文人书斋案头的文房用具中,用来盛水洗笔的笔洗是不可或缺的器具之一。笔洗除了实用价值之外,因其雅致巧、造型装饰各有千秋,深得追求优雅和致生活情趣文人客的喜爱。笔洗的材质中,有本来就非常贵的玛瑙、珐琅、象牙犀角等。这样的笔洗,当然身价不菲。便是最为常见、传世量最多的瓷笔洗,也不乏令人赏的艺术品。所以笔洗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收藏家猎取的对象。 民国年间,北平琉璃厂雅文斋古玩铺掌柜肖书农,应邀去一家老宅门鉴定一件法罐。鉴定之后,从上房出来,他偶尔一回头,只见廊檐底下堆着一堆破破烂烂的瓶瓶罐罐。而且其中有一件海棠式笔洗。于是他笑问送他的王老太太,“这堆破烂卖不卖?”王老太太说:“反正都是些破烂东西,也没人给我收拾,你愿意要你弄走。”于是,肖书农出了宅院,找到一个收破烂的,把一堆瓶瓶罐罐都卖给了他,自己则留下那件海棠式笔洗。然后给老太太留下了5块大洋。肖书农回到雅文斋,把笔洗用肥皂水刷洗干净,仔细鉴定后,确认是北宋哥窑式笔洗,能卖到600块银元。肖书农偶尔一回头,拣了个大漏。

老收藏家陈重远的《古玩谈旧闻》中,有一个“翠镯换钧窑笔洗”的故事。说的是民国时期,北平一位老翰林娶了位年轻的姨太太,这位姨太太私自将老翰林珍藏的宋代钧窑笔洗拿去换了一只她仪的翠镯。当老翰林得知小老婆用笔洗换了翠镯后,不由得冒三丈,浑身颤抖,高声喊道:“你太混啦!那宋钧窑笔洗是光绪爷赏的,是我的传家宝。说一只翠镯,百副翠镯也换不到!‘钧窑一具千重厦’,你哪里知道?!太混!太混了!”小老婆也不示弱,跳着脚儿还:“光绪爷赏你宝,你怎么去洪宪皇帝哪儿去磕头、称臣效劳?!”真是哪壶不开提哪壶,这句话像刀一样,戳在老翰林的窝子上。“卖漏”让翰林一病不起,不久就命归西天。而换得这件笔洗的珠宝店人,又与其他古玩商伙,卖了1.4万元,买又将它卖给美国古董商,得到了2.5万块银元,这些钱在1930年能购得京东平原上千亩好土地!

安徽藏家朱昌发,用6年时间诚换取宫廷御用斗彩笔洗的故事,是古玩爱好者对珍品执著追求的典型。2000年,他听说肥西三河镇一离休老干部家有个传世瓷器,他就慕前去拜访了那位78岁的老人。老人家却斩钉地说,“传世之宝”纯属谣传。朱昌发没有急于求成,而是和老人交上了朋友。他常去拜访老人,诚终于感动了老人,2004年老人终于让朱昌发看了斗彩笔洗。这件笔洗径33厘米,高8.5厘米,有凤凰登、迎客松、、葵等图案,色彩鲜艳、品相完美。后来老人摔伤住院,他跑前跑后照料,像儿女孝敬父母一样,到2006年,老人终于同意将自己的传家宝转让给他。古玩因蕴藏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所以显得倍加彩。而古玩收藏的故事,反映了人世间的善恶美丑,同样给人一种咀嚼橄榄、回味不尽的感觉。

收藏价值

笔洗又被称作“笔海”

笔、、纸和砚是为人们所熟悉的文房用具,除了这“四宝”之外,古代文人客用来“伺候”笔的用品还可细分为笔搁、笔舔、笔洗等,这些也一并属于文房用品。顾思义,笔搁是用来放置暂时不用的毛笔的,笔舔是用来理一理笔尖的,这笔洗就是用来盛水洗笔的器皿。

笔洗虽然是件洗笔用的东西,也被赋予了极其丰富的艺术性。笔洗的材质以陶瓷最为常见,陶瓷的可塑性非常强,使得笔洗的外有了无限的创作空间,像葵洗、罄肚洗、四卷荷叶洗、卷帘段洗、池洗等。

在现代人的眼里,这些笔洗简直就是“盆子”了。据笔者了解,这一类大笔洗还有个象的笔海。在《红楼梦》中就有描写探春房间情景的文:“案上堆着各种人法帖,并数十宝砚,各色笔筒、笔海插的笔如树林一般。”  

笔洗蕴涵深厚文化底蕴

据介绍,从一些古代文献、著上透的信息看,古代文人在写、作画时,还有沐、焚香、抚琴等过程。光是笔洗的样式已这么讲究,洗笔的水也要求是泉水,为了取“清洁”之意,要用莲蓬去了外皮来刷笔。正是这些诸多讲究,才给现代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艺术遗产。

古代笔洗有繁有简,有的虽简单却功能齐全。比如说有的笔洗,中间用作笔洗,边盘用作笔舔;一款民国的白瓷笔洗,一面是笔洗,倒过来又可以当成砚台使用;笔海的功能也不只是给人增添势这么简单,因为人用的笔大小也是不一样的。专家提醒,藏友在收藏笔洗的过程中,除了那些外观亮的,不妨多留意些功能丰富的特例笔洗,这些比较少见的笔洗也非常具有收藏和市场价值。

收藏窍门

专家提醒,笔洗制各异,或素或,工艺拟古,若是出身几大窑,身价自然不菲。据了解,如今传世比较多的是瓷笔洗,像清代的青笔洗,还有就是民国时期的笔洗比较多。笔洗的收藏,早在清代、民国时期就有了。

收藏专家提醒,收藏笔洗藏友一定要用。作为一个种类的瓷器,笔洗也有一些独特的地。比如清代康熙年间的官窑青笔海上远处鸟的画法非常特,身子是椭的,加上有一细横作为双翅,而不是那种“V”鸟画法。后仿的很容易在这一点上出马脚。

民国时期的笔洗前在收藏市场上还能找到不少,价格也不算特高。专家认为,藏友不妨留意家的作品。此外,现在最常见的作伪法是,用民国时期的白瓷笔洗,重新画上纹装,冒充是同时期的家所出。藏友在鉴的时候,要从胎、釉、包浆、画工、艺术特征等多个面综考虑。

宁波惊现北宋汝官窑笔洗仅65件有序可循

宁波惊现北宋汝官窑笔洗

传世珍宝“汝官窑裹足洗”惊现宁波的消息一出现,一石激起千层浪。而这件珍宝的拥有者就是宁波收藏家施利君。这件传世珍宝的出现不仅吸了国的古玩收藏家、金融投资商、企业老,更是让大洋彼岸的古玩收藏家纷至沓来。

2012年8月底,一位来自美国的超级古玩收藏家谭先生便远涉重洋来到宁波,亲眼睹了“汝官窑裹足洗”的真容,这件高度2.9厘米、径11.7厘米、底径6.8厘米的“小不点”让他连呼惊奇。这小小的“汝官窑裹足洗”为什么能有那么强的吸睛能力呢?

纵有家财万贯,不如汝瓷一

汝窑、官窑、钧窑、定窑和哥窑被称为“宋代五大窑”。而“瓷之首,汝窑为魁”,足见汝窑瓷器的贵重。汝窑的工匠,用贵的玛瑙入釉,因而汝瓷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

汝窑的窑址在今河南省宝丰县清凉寺。汝窑烧宫廷用瓷的时间仅20年左右,约在元祐元年(1086年)至崇宁五年(1106年),南宋时就已有“近尤难得”的记载,流传到今天的真品更是不足百件,而窑址出土物,几乎都为废弃的残件破。据相资料统计,现今全世界遗存的汝窑瓷器,有序可的共65件,几乎都为博物馆典藏,仅有6件属于私人收藏。

1992年一件直径8厘米的汝窑小盘在纽约苏富比拍卖的一次拍卖会上以154万美元成交。2012年4月4日,在香港苏富比拍卖的“中国瓷器及工艺品”拍卖上,有900年历史的“北宋汝窑天青釉葵洗”34叫价,以天价2.0786亿港元成交,比拍卖前估值底价高出3倍,刷新了宋瓷的世界拍卖纪录。

估价两千万明永乐年间青花笔洗

近日,一只估价超过2000万元港币的明永乐年间的青笔洗在国际俱乐部饭店展出,并且仅对文物专家和业藏家放。据悉,这只笔洗在10月31日至11月2日香港佳士得公司2004年秋季拍卖会上亮相。据佳士得公司瓷器部的曾小姐介绍,一位视青瓷器如生命的香港老人将这只笔洗在保险柜里锁了40多年。

据了解,佳士得公司此次拍卖中的珍品包括南宋马麟的《松鹤高士图》、明代沈周的 《有竹庄诗意图》、唐寅的《西园雅集图》和张大千的《钩金红莲》以及大批古董钟表珠宝首饰和台湾的国巨基金会收藏的中国油画。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普洱茶

下一篇 排骨灵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