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三尖瓣下移畸形

三尖瓣下移畸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1866年Ebstein首先报道一例,故亦称为Ebstein畸、埃勃斯坦畸,亦称三尖瓣下移畸。本病三尖瓣向室移位,要是隔瓣和后瓣下移,常附着于近尖的室壁而非三尖瓣的纤维环部位,前瓣的位置多正常,因而室被分为两个腔,畸瓣膜以上的室腔壁薄,与房连成一大腔,是为“房化的室”,其功能与房相同;畸瓣膜以下的腔包括......
目录

定义

疾病称:三尖瓣下移畸 (埃勃斯坦畸)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胸外科心血科外科

症状体征:心悸律失常,力衰竭,紫绀呼吸异常胸痛心脏杂音,心脏震颤音异常

概述

三尖瓣下移畸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三尖瓣下移畸系指三尖瓣畸,其后瓣及隔瓣位置低于正常,不在房室环水平而下移至室壁近尖处,其前瓣位置正常,致使房较正常大,而室较正常小,可有三尖瓣不全。此类畸并卵放或房间隔缺损以及动脉狭窄。

由于量较多,压力增高,其所含液部分房间隔缺损或卵孔流入房,部分仍三尖瓣入室,因动脉狭窄,进入环的量减少,故回入房的动脉量也少,此时再与自房分流来的静二尖瓣而入室及体环。

病因

三尖瓣下移的流动力改变决定于三尖瓣不全的轻重程度,是否并有房间隔缺损以及缺损的大小和室功能受影响的程度。由于房室环和室扩大以及瓣等不同程度的三尖瓣不全很常见。在房收缩时室舒张,房化室部份也舒张扩大致使液未能全部进入室。

房舒张时室收缩,房化的室也收缩,于是房同时接收来自腔静房化室和三尖瓣返流的液,致使容量增多,使房腔扩大,房压力升高,终于力衰竭。并有卵孔未房间隔缺损的病例,房压力高于房时则产生右至左分流,体动脉氧含量下降呈现紫绀杵状指)。房间隔完整,室收缩时,进入行气体交换量减少,动静氧差变小,可产生面颊潮红,指端轻度紫绀

病理改变

Ebstein畸病理改变颇多差异,基本病变是三尖瓣瓣发育异常并伴有和后瓣室下移,通过索乳头附着于三尖瓣瓣环下室壁上。三尖瓣瓣增大或缩小,往往增厚变缩短。病变最常累及,次之为后瓣和后瓣可部分缺失。

病变累及前瓣者则很少见。前瓣起源于正常三尖瓣瓣环,可增大如船帆,有时可有许多小孔,通过缩短和发育不全的索及乳头附着于室壁。下移的瓣使室分成两个部份,瓣扩大的室称为房化室,其功能与房相似;瓣为功能室。房扩大,房壁纤维化增厚。

房和高度扩大薄壁的房化室连成一个大腔,起贮积液的作用,而瓣的功能室则起排出液的功用。三尖瓣下移病例由于三尖瓣瓣环和室高度扩大以及瓣往往呈现不全。如若瓣游离缘部份粘着,则增大的前瓣可在房化室与功能室之间造成流梗阻产生不同程度的三尖瓣狭窄

房室结房室束解剖位置正常,但右束支可能被增厚的膜压迫产生右束支传导阻滞,约5%病例有异常Kent传导束呈现预激综征。

三尖瓣下移病例中约50~60%伴有卵孔未房间隔缺损房水平呈现右至左分流,动脉氧饱和度降低,临床上出现紫绀其它并畸尚有动脉狭窄、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法乐四联症、动脉错位、动脉缩窄和先天性二尖瓣狭窄等。

症状

一、症状

症状少数病人在出生后1周即可呈现呼吸困难紫绀力衰竭。但大多数病人进入童年期后才逐渐出现劳累后气急乏力、心悸紫绀力衰竭。各个年龄组病人均可呈现室上性动过速,一部分病人则有预激综征。

二、体征

多数病人生长发育差,体格瘦小,约1/3病人颧颊潮红类似二尖瓣面容,常有不同程度的紫绀心脏扩大的病例左前胸隆起,浊音界扩大,胸骨左缘可扪到三尖瓣不全产生的收缩期震颤尖区下部和尖区搏动正常或减弱。由于房和房化室高度扩大,颈静搏动不明显。心脏听诊,音轻,胸骨左缘可听到三尖瓣不全产生的收缩期杂音,有时还可听到三尖瓣狭窄产生的舒张期杂音,吸时杂音响度增强。

由于增大的三尖瓣前延迟,第1音分裂,且延迟出现的成份增强。第2音亦常分裂而动脉音较轻,有的病例可呈现奔马律。部检查可能扪到肿大的肝脏但极少出现搏动。童年病人紫绀严重者可出现杵状指)。

辅助检查

(1)X线检查

表现典型病例可见房增大和室流出道移向上外,上纵隔变窄,管纹理正常或减少。少数病例影可无异常征象。

(2)电图检查

典型表现为房肥大,P波高尖,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电轴右偏,胸导联R波电压变低,P-R间隔延长,常有室上性律紊乱,约5%病人显示B型预激综征。

(3)切面超声动图和多普勒检查

显示三尖瓣前瓣增大,活动幅度大。隔瓣和后瓣明显下移,发育不良,活动度差。三尖瓣延迟,瓣膜位置左移,室间隔动作反常。房及房化室共同显示巨大的房腔,功能性室腔纵径缩短。多普勒检查可显示房水平右向左分流和三尖瓣返流。

(4)右导管和选择性造影

房腔巨大压力增高,压力线a波和V波均高大。房化室呈房性压力线,腔电图则为室型,并有房间隔缺损导管可从房进入房。

房水平可呈现右至左分流,室收缩压正常舒张末压升高,有的病例可测到三尖瓣跨瓣压差。右造影显示房明显扩大占据室位置,功能室位于右室流出道。

瓣膜移至柱左缘,室下缘可显示三尖瓣瓣环切迹和房化室与功能室之间的另一个切迹。动脉总干及分支细小,房水平有右至左分流者则房提前显影。

检查

(1)体检轻型病例可无发绀,中、重型病例有发绀,易发生室上性动过速。常有充衰竭表现。体检在三尖瓣区有收缩期返流性杂音,可有第三音音或第四音律。

(2)电图示房肥大、不完全性或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常有预激综征表现。

(3)X线检查减少或正常,心脏呈球增大,管蒂窄。

(4)超声动图可见三尖瓣下移及下移程度。注意三尖瓣返流量、前瓣发育情况,有无房缺或卵孔未

(5)右导管检查和造影导管房缺或未孔进入左房,在“房化室”测压呈右房压力波,而右呈右室压力波型。造影可见右房增大、房化室、扩大的功能性右室流出道及下移的三尖瓣附着部。

(6)电生理检查诊断三尖瓣下移畸必须同时明确分型,有无预激综征。如有预激综征,术前必须作电生理检查,并准备术中电生理标测。

鉴别诊断

本病需与其它瓣膜疾病进,临床上最需要进的是三尖瓣发育不全与三尖半瓣缺如:

三尖瓣下移畸多数伴有大量三尖瓣返流,而其它疾病如三尖瓣发育不全、三尖瓣垂、外伤、右室发育不全、膜炎、三尖瓣环扩张均可起三尖瓣大量返流,但这些疾病均有各自特点,容易鉴。但三尖瓣缺如及三尖瓣发育不全与三尖瓣下移畸具有很多相似之处,需仔细辨认。

要鉴点是缺如时右室腔扩张而不是发育不全,右室的隔膜无瓣叶形态及瓣效应,有助于鉴。这种鉴诊断对于外科决定手术式十分重要。三尖瓣发育不全,在一些病例中,严重扩大的右房及瓣及右室壁粘连造成瓣环或瓣下移的假象,但多切面仔细辨认无瓣下移、右室不狭小反而扩大且无房化右室的矛盾运动可与下移畸

X线检查多数患者表现为少、右房及右室明显增大。少数患者正常、右轻度增大。但X线与导管均不能显示瓣,因而对Ebstein畸的诊断准确性受限。

并发症

三尖瓣下移畸手术存在以下险,有可能造成并发症:

(一)

1.原因:折叠缝房化室,打结后成部分“囊袋”,使液滞留而栓。如施机械瓣置换术,则更易栓。

2.对策:要求手术者掌握正规操作技术,折叠缝的第一个带小垫双头针,从后瓣下移的最低点、浅层进针,两针分在房化穿过。作4~5个连续缝后,到达冠状静的前(避Koch三角)接近正常瓣环处出针,两针各穿过小垫

出针既不可穿透房化室壁,又必须挂上组织,要求牢固可靠,瓣环处的针应大于瓣附着最低处的针,打结后可起到缩小瓣环的作用,以相同式呈放射状缝4~5对双头针褥式缝线,紧线打结,这样可消除“囊袋”现象。

如应用人造机械瓣三尖瓣置换术,则术后必须进抗凝治疗。

(二)三尖瓣不全

1.原因:三尖瓣下移患者多同时存在三尖瓣发育不良,因瓣有裂孔和瓣环扩大而产生不全;单纯折叠术后三尖瓣环仍较大,其前瓣盖不住瓣

2.对策:如有上述情况则需作段性DeVega瓣环成术或瓣环支架成术,褥式缝及后交界处,以缩小瓣环等,加以修补,如注水测试仍有明显不全,则应果断地施三尖瓣置换术。

(三)三尖瓣置换术存在的问题

三尖瓣严重下移,前瓣增厚、瓣下结构发育不良、房化室僵硬,则不宜作折叠成,必须三尖瓣置换术。手术法与常规三尖瓣置换术相同。可能存在的问题:

1.置入何种人工瓣膜;当前一般认为选用低架牛心包瓣为好,只须短期服用抗凝药物,成的机会较少。也可用St.Jude双瓣。成人用29~31号,小儿25~27号,需终生抗凝。

2.人造瓣缝到何处:如房化右室及瓣环都很大,可折叠减小部分房化右室,即将折叠缝线缝到人工瓣上,收紧缝线结扎

3.传导阻滞:将冠状静缝置于室。

治疗

三尖瓣下移病例预后也有较大差异,临床上呈现重度紫绀者约80%在10岁左右死亡,而轻度紫绀者则仅5%在10岁左右死亡。呈现力衰竭后大多在2年死亡,约3%的病例发生猝死。常见的死亡原因为力衰竭、律失常、缺氧或部感染。成年病人则常死于反复栓管意外和脓肿,大多数病人在20岁前死亡,平均死亡年龄为20岁。

(一)手术治疗

适应患者有乏力、心悸气急律失常、紫绀力衰竭等症状。在房水平没有右向左分流的病例,其衰竭尤其严重和顽固。相反,在并有卵孔未房间隔缺损的病例中,则因右向左分流而出现明显紫绀衰竭症状较轻,活动能力仍显著受限。上述有衰竭或紫绀的病员均为手术适应,诊断明确后应施手术治疗。

(二)术前准备与术后处理

1.术前应用强利尿治疗,减轻肿大、腹水衰竭症状

2.患者肝脏肿大,淤功能损害,酶原时间延长。术前需用维生素K和酶原复物等加以治疗。

(三)手术法有三种

1.Glenn手术即上腔静-右动脉术。可减轻右负荷,减少右至左的分流,增加动脉氧含量,改善症状,减轻紫绀,但是一种姑息性手术,并没有解决畸,常应用于有严重紫绀,不宜施治手术的幼儿。此手术近期效果尚好,但远期疗效不佳,患者常因律失常而死亡。

2.瓣膜替换术体外环下切房,剪除三尖瓣和索及乳头。选用适当的人造瓣膜。为了避免损伤心脏传导系统,把人工瓣膜在前面缝在房室环上,而后侧缝在离冠状窦头侧数毫米的房间隔上,使冠状窦移至室腔。并的房间隔缺损同期缝。三尖瓣下移的病员,由于房极度扩大,流缓慢,容易栓。在替换三尖瓣时,生物瓣有中央流通道,流动力功能优于机械瓣。且室收缩期压力不高,置于三尖瓣位置生物瓣膜寿命明显高于左生物瓣膜,可作为瓣膜替换术的首选瓣膜。

3.瓣膜成术用多褥式穿有Teflon毡将下移的隔瓣和后瓣部附着区固定到三尖瓣环上,从而缩小扩大的瓣环,消除房化的室。为了避免发生传导束阻滞,可用后瓣作成术,以带垫双头针线,自后瓣交界至后前瓣交界处作两排平,相3~4mm加垫收缩缝结扎,缩小三尖瓣瓣环,以两指宽为客观标准。利用发育正常的前瓣恢复三尖瓣的功能。这种手术保留自然瓣膜,消除人工瓣膜潜在危险,但只能用于三尖瓣前瓣发育正常的病例中,术后仍有一定程度不全。

术后仍须积极作科治疗,控制力衰竭和律紊乱,密切观察清钾、钠、氯化物测定和电图改变,及时补充氯化钾。术后注意保持流管通畅,采取输入纤维蛋白原、新鲜等措施止。术后紫绀消失,肝脏缩小,腹水消失,影也明显缩小,疗效满意。

预防 

出生后出现重度紫绀者,约80%在10岁左右死亡,而轻度紫绀者则仅5%在10岁左右死亡。患者出现力衰竭后,大多在2年死亡,约3%的病例发生猝死

常见的死亡原因:力衰竭、律失常、缺氧或部感染。成年病人常死于反复栓塞,平均死亡年龄为20岁。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食管破裂

下一篇 室性心动过速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