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气管先天性疾病

出生后即呈现程度轻重不等的阻塞性呼吸困难。吸时可出现喘鸣喂食困难生长发育延缓。狭窄程度严重者吸锁骨上窝、肋间软组织和剑突下软组织凹陷,并发呼吸道感染时上述症状加重,X线气管断层摄窥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气管造影术有加重梗阻的危险。疾病称:气管先天性疾病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胸外科呼吸症状体征:困难、呼吸异常气管先天性疾病是出生后即呈现程度轻重不等的阻塞性呼吸困难、吸......
目录

定义

疾病称:气管先天性疾病

所属部位:胸部

就诊科室:胸外科呼吸

症状体征:困难、呼吸异常

概述

气管先天性疾病是出生后即呈现程度轻重不等的阻塞性呼吸困难、吸时可出现喘鸣喂食困难生长发育延缓、狭窄程度严重者吸锁骨上窝、肋间软组织和剑突下软组织凹陷,并发呼吸道感染时上述症状加重,X线气管断层摄窥镜检查可明确诊断,气管造影术有加重梗阻的危险。

病因

食管和呼吸道在发生过程中均起源于胚胎原肠的前肠。原始食管位于呼吸器官的后。原肠分前肠、中肠和后肠三个部分。在早期,原肠的头侧和尾侧均锁。胚胎发生的第3周末,原肠头侧的膜破裂,使前肠与窝相通。随着心脏向下移位,食管的长度迅速增加。胚胎发生第21~26日,前肠的两侧呈现气管沟,继而上皮生长食管气管隔,将食管气管分隔。如食管气管未完全分,两者管腔相通则食管气管瘘。食管气管隔向后偏位或前肠上皮向食管生长过度则食管锁。此外,在食管发育的早期,部分前肠细胞自食管分离出来,并继续生长,则可食管重复畸,大多表现为靠近食管壁的囊肿,有的囊肿食管腔沟通。

临床表现

本类疾病出生后即呈现程度轻重不等的阻塞性呼吸困难。吸时可出现喘鸣喂食困难生长发育延缓。狭窄程度严重者吸锁骨上窝、肋间软组织和剑突下软组织凹陷,并发呼吸道感染时上述症状加重。气管锁、气管狭窄和气管食管瘘较为常见,现分述如下:

(1)气管锁(trachealatresia)

出生后就发绀,往往在产房时就须用气管插管急救。因为气管锁,气管內管常裂(laryngealcleft)下通至食道,再由食道和远端气管的相连处,到达部。虽然病人呼吸得不錯,但X光线显示气管內管插在食道內,反复的插管仍然一样时,就应怀疑是这种疾病了。

(2)气管-食管

可分为气管-食管瘘和气管-食管瘘。虽然先天性异常通常在新生儿即可发现,但是前一类型可直到青少年甚至成年才被明确诊断。大部分病例有长期喂奶呛咳史或咳嗽史,常咳出食物颗粒,偶尔气管扩张。

(3)气管狭窄

先天性气管狭窄的患儿,如果狭窄不是很严重,可到青少年时期才表现出临床症状,包括:

1.气急呼吸困难、体力活动或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时可加重。

2.随着狭窄程度加重,呈现进呼吸困难,吸时出现喘鸣

3.狭窄程度严重者吸时,锁骨上窝、肋间软组织、上部同时凹陷(三凹征)。

检查

1、x线气管断层摄可发现狭窄气管

2、窥镜检查可以发生病变处。

3、气管碘油造影检查虽对诊断气管狭窄及瞭解狭窄范围均有价值,但有加重气管梗阻的危险,值得注意。但在气管食管瘘的患者上,碘油造影可以有效地显示出瘘

4、CT检查和吞钡检查可用于检查气管-食管瘘。

鉴别诊断

先天性气管疾病一般在出生后就有症状,故容易诊断,本病的鉴要集中在各种先天性气管疾病上,现简单地介绍一下各类先天性气管疾病:

(1)气管锁或缺如:这种病例出生时即死亡,但发育正常,有时气管食管相通。

(2)气管食管瘘:这种畸比较常见,其发病率在新生儿中约1/3000。1670年Durston报道首例先天性食管锁。Gibson于1697年报道先天性食管锁伴食管气管瘘。1939年Ladd和Levin对两例病人施分期纠治术,获得成功。1941年Haight和Towsley报道首例一期纠治术,获得成功。

先天性食管锁伴食管气管瘘可分为5型:

Ⅰ型食管近端及远端均锁,无食管气管瘘。

Ⅱ型食管近端有瘘与气管相通,食管远端呈盲端。

Ⅲ型食管近端锁呈盲端,远端有瘘与气管相通。

Ⅳ型食管近端与远端均与气管相通。

Ⅴ型食管锁,仅有食管气管瘘。

最常见为Ⅲ型,约占85%~93%。本例为Ⅳ型,比较罕见。食管锁的典型临床表现为生后喂奶后呛咳,同时出现呼吸困难及面色发绀。患儿有唾液过多,可见带沫的唾液从口腔孔溢出。当怀疑食管锁时,孔或口腔插入管,正常小儿可顺利进入,而食管锁患儿插管约8~12cm即受阻,或导管屡次从口腔翻出,X线检查能明确诊断。导管注入1ml造影即可显示食管上段的盲袋及其位置。第Ⅳ型表现为食管上段盲端有碘流入气管,同时,造影经气管入另一瘘食管远端。

(3)气管蹼:气管呈现薄层结缔组织隔膜,隔膜中央部分有小孔,供体通过。气管蹼常位于环状软气管X线断层摄窥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可经气管镜切除隔膜。隔膜长而厚者先在气管蹼下行气管切,插入导管,待长大后再切除气管蹼。

并发症

于本病的并发症少有报导,要是一些术后并发症,现就需要进行气管切手术的术后并发症作一简要的介绍:   

(1)下气肿:是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气管前软组织分离过多,气管外短长或皮肤切过紧有。自气管套管周围逸出的体可沿切进入皮下组织间隙,沿皮下组织蔓延,肿可达头面、胸,但一般多限于颈部。大多数于数日后可自吸收,不需作特殊处理。   

(2)气胸肿:在暴气管时,向下分离过多、过深,损伤胸膜后,可气胸。右侧胸膜位置较高,儿童尤甚,故损伤机会较左侧多。轻者无明显症状,严重者可窒息。如发现患者气管后,呼吸困难缓解或消失,而不久再次出现呼吸困难时,则应考虑气胸,X线拍可确诊。此时应胸膜腔穿刺,抽除体。严重者可流术。手术中过多分离气管筋膜体沿气管筋膜进入纵隔,纵隔肿。对纵隔积较多者,可于胸骨沿气管前壁向下分离,使空向上逸出。   

(3)出:术中伤少量出,可压迫止或填入明胶海绵压迫止,若出较多,可能有管损伤,应检查伤结扎点。   

(4)拔管困难:手术时,若部位过高,损伤环状软,术后可起声门下狭窄。气管太小,置入气管套管时将管壁压入气管;术后感染,肉组织增生均可造成气管狭窄,造成拔管困难。此外,插入的气管套管型号偏大,亦不能顺利拔管。有个带管时间较长的患者,害怕拔管后出现呼吸困难,当堵管时可能自觉呼吸不畅,应逐步更换小号套管,最后堵管无呼吸困难时再拔管。对拔管困难者,应认真分析原因,X线拍或CT检查、直达镜、气管镜或纤维气管镜检查,据不同原因,酌情处理。

治疗

(1)气管狭窄

狭窄程度较轻者施行气管扩张术可暂时改善症状,或经气管切插入导管,短段气管狭窄或短段漏斗状狭窄可施行气管部分切除及对端术。婴幼儿气管腔细小,术后粘膜水肿,可气管阻塞,手术死亡率极高,且长大后仍然较正常部位狭小。因此宜尽可能推迟到长大后施手术治疗。

(2)气管食管瘘-气管食管瘘修复术

据瘘管所在部位及其类型不同,手术过程也不同。通常,手术切选在右胸部。切除含有瘘管的食道部分。缝两断端。通常患儿身体状况很差,手术需分阶段进:先术,排空部,防止瘘管流入部;患儿被置于特护病房护理,直至他或她情况好转至足以承受瘘管切除及修复食道的手术。

(3)气管锁或缺损

狭窄锁或缺损切除对端缝气管瘢痕性狭窄长1cm左右者,做粘膜下瘢痕切除,粘膜断缘“Z”减张缝。狭窄或缺损2~3cm者,切除狭窄端气管行气管松解后对端;仅前壁塌陷狭窄者,作塌陷的前壁切除,断端对缝。狭窄或缺损4~5cm者,切除狭窄或缺损处瘢痕组织并需作及颈段气管松解能进对端。注意婴幼儿宜尽可能推迟到长大后施手术治疗。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普贤菜

下一篇 起搏器综合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