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急性脓胸

致病菌进入胸腔起感染炎性渗出,造成胸腔炎性或脓性积液,称为脓胸。是常见的胸部疾病之一,青壮年发病率较高。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抗生素的广泛应用,脓胸的发病率以及脓胸并发症的发生已明显下降,但一些复杂或特殊耐药菌感染所致的脓胸,以及小儿和老年脓胸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有时仍较困难,病程较长,给患者造成长期痛苦,影响劳动力,甚至造成死亡。胸腔感染要是继发性感染,致病菌往往来自胸腔脏器,如食管......
目录

病因学

胸腔感染要是继发性感染,致病菌往往来自胸腔脏器,如食管等,绝大多数来自肺病

部感染病灶如肺炎直接侵犯胸膜或病灶破溃病菌直接进入胸腔,可产生急性脓胸。常见的致病菌有肺炎双球菌、链菌、金黄葡萄球菌。小儿以金黄葡萄球菌性脓胸为多见。

其他常见的致病菌还有革兰阴性杆菌如大肠杆菌、变杆菌、产杆菌及沙门菌属等。结核杆菌和真菌比较少见。

脓肿破溃往往产生脓气胸,甚至产生张力性脓气胸,可气管胸膜瘘,而成为混性感染。若有厌氧菌感染成腐败性脓胸,脓液含有坏死组织,并有恶臭气味

食管气管气管手术均为污染手术,并非无菌手术,如术后抗生素使用不当,仍可能发生感染,而脓胸,如果术后发生食管瘘或气管残端瘘,则更容易发生脓胸

破裂起的自发性气胸多数并无感染,但在治疗过程中,如反复胸腔穿刺或长期流,则可能发生继发感染脓胸

胸部外伤时致病菌,甚至一些异物如衣物碎、弹头、刀尖等被带入胸腔,并残留在胸腔,则很容易脓胸。如果外伤造成胸壁放性伤,或者损伤食管、气管等,使胸腔与外界相通,也会脓胸

脓肿脓肿周围脓肿均可以直接侵犯胸膜或破溃入胸腔,也可以淋巴回流,导致胸腔感染而脓胸

血症或脓毒血症时,致病菌环进入胸膜腔,而成化脓性病灶,导致脓胸,尤其是婴幼儿和年老体弱的患者,脓胸往往是全身感染的一部分,病情较重,预后不佳。

自发性食管破裂、纵隔畸胎继发感染破入胸腔也是脓胸的原因。

病理改变

致病菌进入胸腔后,组织炎性改变,脏壁两层胸膜水肿,失去胸膜的光泽和润滑性,渗出稀薄、澄清的浆液。渗出液中含有白细胞及纤维蛋白,但细胞成分较少,这时属渗出期。如在此时给予各楹有效的治疗,及时排出积液,可以充分复张,对功能影响不大。

如果在渗出期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炎症继续逐渐发展,渗液、纤维蛋白及中性粒细胞甚至脓细胞逐渐增多,积液由澄清转为混淆,进一步成为脓性,纤维蛋白沉积在脏壁两层胸膜表面,成为纤维素膜,此时属纤维化脓期。纤维素膜质软而脆,逐渐机化韬性增强,胸膜粘连,使脓胸趋向局限化,即成局限性或包裹性脓胸组织的膨胀受到限制,但对呼吸环的影响相对较小。局限性或包裹性脓胸可发生在间、底和膈肌、胸腔后外侧以及纵隔面等处。如果感染未得到控制,继续发展,范围扩大而波及整个胸腔,就成全脓胸。积液压迫组织使其萎陷,并将纵隔推向健侧,造成呼吸环障碍,如果气管胸膜瘘或食管胸膜瘘,则成脓气胸,对呼吸环的影响更大。

不同的致病菌产生不同性状的脓液,肺炎双球菌性脓胸的脓液多为黄色黄绿色,较粘稠,含有大量纤维素,较易成粘连。溶血性链球菌性脓胸的脓液为淡黄色较稀薄,纤维素少,胸膜粘连轻,不易局限。金黄葡萄球菌性脓胸的脓液黄色稠厚的液体,有时呈糊状,纤维素多,粘连出现快而重,常成多房性脓腔。绿脓杆菌性脓胸的脓液为绿色大肠杆菌性、粪产碱杆菌性脓胸的脓液稀薄常有粪臭味,组织坏死严重,不易局限常成全脓胸。厌氧性链球菌、梭状杆菌、螺旋体性腐败性脓胸的脓液常具有强烈的腐败恶臭味。产性细菌性脓胸,常成脓气胸

急性脓胸过有效抗生素的治疗并及时排出脓液,炎症可逐渐消退,仅在胸膜残留一定的粘连和胸膜肥厚。如果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急性脓胸逐渐转为慢性脓胸,脓液中的纤维素大量沉积在胸膜上,胸膜中的毛细管及纤维母细胞向纤维生长,成为肉组织机化成为较厚的、致密包膜,即胸膜纤维,此时属机化期。广泛、坚硬的胸膜纤维包裹组织,并严重限制胸廓的运动,使胸廓内陷,纵隔移位,呼吸功能严重减退。

临床表现

继发于部感染的急性脓胸往往是在部感染症状好转以后,又再次出现高热、胸痛呼吸困难咳嗽全身乏力食欲不振症状,患者常呈急性病容,不能平卧或改变体位时咳嗽,严重时可出现发绀。患侧呼吸运动减弱,肋间隙饱满、增宽,叩患侧呈实音并有叩击痛,如为左侧积液浊音界不清、如为右侧积液则界不清,纵隔心脏向健侧移位,气管偏向健侧,听诊患侧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或呈管性呼吸音,语颤减弱。

局限性包裹性脓胸的阳性体症多不典型,仅在病变局部有某些阳性体症,不易发现。

辅助检查

CT检查

脓胸表现为与胸壁平的弓均匀致密影,变动体位可以确定积液能否移动。大量积液进入裂,可将下向后压迫移位。大量积液紧邻后缘,CT扫描显示后缘模糊,分不清界线。这是胸腔积液的特征性改变,称为“交界面征”。

B超

:在早期还没有纤维素沉着胸膜肥厚时,液体没有沉渣,液性暗区清亮,其没有光点。当有大量积液时,组织受压,体被吸收,超声可见到在大液性暗区有一个三角的致密影,且随呼吸浮动。当探头靠近横时,可见到光带的影,后者与胸壁成一楔形夹角,即肋角。

诊断

患者体温高,呈弛张热。白细胞计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至80%以上,细胞核左移。

胸部X线检查

脓胸要诊断法。游离的胸腔积液首先沉积在胸腔的底部,一般在底与横之间,使组织略向上浮起。小量积液时肋角变钝,量在200ml左右,如果患者因某种原因不能在坐位或立位拍摄胸时,要注意对比卧位胸两侧的密度,积液的一侧密度普遍增高,还可以采用患侧在下的侧卧水平投照,少量积液能显示于患侧胸腔外侧壁,在肋骨缘与外缘之间有一层均匀的增深阴影。

中等量积液时,X线显示下胸部外高低的弧致密积液影,阴影遮盖整个面,积液量约500~1000ml。

大量积液时液体可达尖,组织受压萎缩,患侧透过度进一步减低,胸腔体积增大,肋间隙变宽,肋骨位置变平,纵隔向健侧移位,横下降,在左侧由于的对比容易显示,在右侧由于肝脏与积液密度相近,故不易分辨。

积液不张时,纵隔、横胸廓的改变常不明显,其外高低的积液影像也随不张的部位不同而有不同表现,多不典型。

并脓气胸气管胸膜瘘时,可见到液面。

局限性脓胸多见于胸腔的后壁及侧壁,X线可见到局部密度增高影,在其中央部分密度较深,周围渐浅,在切线位上表现为贴于胸壁的局奶性的密度均匀的阴影,基底部较宽,缘清晰,呈扁平状或半突向野,也可表现为间积液、底积液、纵隔积液等,常需与胸膜病变、部肿脓肿脓肿。常需与胸膜病变、部肿脓肿脓肿

间积液是指位于间裂胸腔积液,必须在透视下多向观察才能在X线与间裂向一致时显示出脓胸阴影的边缘,多数边缘清晰、密度均匀,呈梭,两端累长,阴影长轴与间裂向一致,积液多时也可呈

底积液X线表现为横最高点在后前位上向外移位,在侧位上向后移位,或见机工影增厚。当发现有类似横抬高的阴影时,要怀疑有底积液,采用卧位或患侧卧水平投照,液体从上流后,能显示出真正的膈肌位置。

CT检查

脓胸表现为与胸壁平的弓均匀致密影,变动体位可以确定积液能否移动。大量积液进入裂,可将下向后压迫移位。大量积液紧邻后缘,CT扫描显示后缘模糊,分不清界线。这是胸腔积液的特征性改变,称为“交界面征”。

B超

:在早期还没有纤维素沉着胸膜肥厚时,液体没有沉渣,液性暗区清亮,其没有光点。当有大量积液时,组织受压,体被吸收,超声可见到在大液性暗区有一个三角的致密影,且随呼吸浮动。当探头靠近横时,可见到光带的影,后者与胸壁成一楔形夹角,即肋角。

胸腔穿刺抽得脓液可最后确切诊断。脓液的外观、性状、色及气味,对判断致病菌的种类有一定帮助。细菌培养和药物敏感试验有助于选择有效抗生素

治疗措施

急性脓胸的治疗原则包括全身治疗、抗感染和脓液流三个面。

全身治疗

鼓励患者进食饮水注意补充电解质,多进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饮食,病情危重体质虚弱的患者应给予静补液,必要时输入静养、浆、白蛋白或少量多次输入新鲜,以纠正贫血并增强抵抗力,促进早日恢复。

抗感染

尽早胸腔穿刺抽取脓液作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选择敏感有效的抗生素,以便尽快控制病情。

胸腔穿刺

部分急性脓胸的早期,脓液稀薄,胸腔穿刺很容易抽出脓液。只要选好穿刺部位,均能穿刺成功。穿刺医生亲自胸透,了解脓胸的范围并在透视下确定胸穿部位,如果是局限性脓胸,应先取脓腔直径最大的部位进穿刺。如果是全脓胸多选在腑后线第7肋间。穿刺时应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一般采取半坐位或坐在小桌前,双趴在桌上,以避免患者过于疲劳,并利于穿刺操作。采用2%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局部麻醉。穿刺针要选择18~22号的粗大针头,长度要5cm以上,否则难于刺穿胸壁。穿刺要沿肋骨上缘进针,以避免损伤肋间神经管,针尖一般指向患者的后上,使针洒进入胸腔后贴近于胸壁,这样不易损伤组织。在针尖进入胸腔大量抽液之前,可将针再推入约0.5~1cm,并使针尖的斜面朝向胸壁,这样可以避免穿刺过程中针尖出胸腔,也可避免组织膨胀后阻塞针尖,便于将液体抽净。每次胸腔穿刺时均应尽可能将脓液抽净,并在抽净脓液之后,穿刺针向胸腔注入适量敏感抗生素。部分脓胸反复胸腔穿刺及全身治疗可以治愈。由于致病菌不同,脓液粘稠,不易穿刺针抽出时,可以在穿刺时穿刺针进胸腔冲洗,在抽出部分脓液后,注入等量的生理盐水或2%碳酸氢钠溶液及溶纤维素药物,如蛋白酶等,反复冲洗,直到抽出液变清亮为止。注意每次注入的冲洗液量,不要超过抽出的液体的总量,以免造成胸腔压力增高,使脓淮扩到其他部位,起感染播。胸腔穿刺法不易彻底治愈脓胸的原因是:随着病情的逐渐好转,脓腔越来越小,穿刺定位越来越困难,有时会残留部分脓腔不能彻底消灭。

胸腔

急性脓胸发病快,积液多且粘稠,病情危重,有中毒症状的,胸腔穿刺后积液又迅速生成时需胸腔流;并有气管胸膜瘘或食管胸膜瘘的脓气胸,也需胸腔流。

胸腔流可用套管穿刺置管法在局麻下切皮肤约0.5cm,将套管肋间刺入胸腔,退出金属旬芯,外套管送入流管,再退出外套管,皮肤固定并连接流瓶。此法操作简便,但放入的流管受外套管的限制,一般都比较细,流不通畅,不能满足治疗脓胸的需要,另外在退出外套管的时候,会造成流管周围污染而起感染,使流管周围的密封性减退甚至消失,因而使的复张受到一定影响。

肋间切插管流法局麻后切皮肤约2cm,用止钳纯性分离各层肉,直达胸腔,再用弯止钳夹住流管前端,直接插入胸腔。此法可以插入较粗的流管,但是操作较复杂,需有一定的解剖知识和验。

近年来,各种型号的胸腔流专用流管得到广泛应用,此法是在局麻下切皮肤约1cm,然后反专用流管直接插入胸腔,达到一定深度后退出针芯,固定并连接流瓶即完成胸腔流操作。此法便快捷,流管周围无污染,流管的粗细可以据需要随意选择,优点突出,因此应用广泛,效果满意。

介入性治疗

包裹性脓胸好发在疹柱旁沟,由于部位的原因不便放置胸腔流,如果在后部放置流管,患者无法平卧严重影响休息,患者难以接受。作者年年来借用管穿刺置管法,脓腔置管流冲洗,获得满意疗效。

用2%普鲁卡因利多卡因局麻后,用静穿刺针刺入脓腔,抽出脓液,实针尖确在脓腔后,放入金属导丝退出静穿刺针,沿金属导丝放入心血管造影用的猪尾导管导管抽脓并反复冲洗,还可以注入抗生素及溶纤维素药物。此法的优点是:①导管细且柔软,患者痛苦小,不影响平卧;②导管前端为猪尾状,不会损伤组织,因此可以放地推进,而将脓腔纤维素分隔打,使其成为一个脓腔便于流:③导管不透X线,便于在透视下观察脓腔的大小和④头脓腔在治愈过程中逐渐缩小,导管可逐渐退出,但只要仍能抽出脓液就导管仍在脓腔之中,克服了反复胸腔穿刺到最后不易找到脓腔的;困难;⑤导管细,脓胸治愈后拔管时无需换药。此法优点多,疗效确切,今后可望广泛应用。

并发症

急性脓胸如果未严格治疗会逐渐转为慢性脓胸,脓液中的纤维素大量沉积在胸膜上,胸膜中的毛细管及纤维母细胞向纤维生长,成为肉组织机化成为较厚的、致密包膜,即胸膜纤维,此时属机化期。广泛、坚硬的胸膜纤维包裹组织,并严重限制胸廓的运动,使胸廓内陷,纵隔移位,呼吸功能严重减退。从来呼吸系统面的疾病。脓胸并发假性胸壁疝很少见。本病的特点是:胸壁半囊肿物,质软,易被压缩,局部呈反常呼吸。本症多并发于未及时治疗的婴幼儿急性脓胸患者。因婴幼儿胸壁层薄弱,肋骨柔软易被撑,大量胸腔积液咳嗽、哭闹等长期的胸高压冲击有可能迫使壁层胸膜肋间及层疝至皮下,导致本症的发生。本症的好发部位为上胸壁,这是由于上胸壁较固定,前胸壁肋间隙较宽,对胸压的缓冲能力较下胸壁差,在同样的胸压下,上胸壁所受压力相对增大之故。假性胸壁疝局部无需处理,随着原发病的治愈,胸腔负压逐渐恢复,囊肿也会自缩小或消失。

预防

急性脓胸多由于其它疾病的感染而起,故对本病的预防首先重在治疗原发性疾病,对患者进抗感染治疗,特是在一些手术中,要严格照无菌操作进,防止因手术过程而造成感染。其次急性脓胸一旦确诊就必须积极进治疗,防止进一步发展而产生更严重的并发症。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起泡

下一篇 毗黎勒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