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导引

导引 导引,是修炼者以自力动肢体所作的俯仰屈伸运动(常和行气按摩等相配),以锻炼形体的一种养生术,与现代的柔软体操相近似,属气功中之动功。道教据古人 所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道理,认为人体也应适当运动,通过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通利关节,促进环,达到祛病延年的的。中文称:导引 英文称:daoyin;physical and breathing exercise 定义:照一定规律和......
目录

科技名词定义

  中文称:导引

  英文称:daoyin;physical and breathing exercise

  定义:照一定规律和法进的肢体运动及呼吸吐纳,以防病保健的法。

  应用科:中医(一级科);推拿、养生、康复(二级科)

  

简介

  导引: 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指呼吸吐纳,屈伸俯仰,活动关节。古代的一种健身法,由意念导动作,配呼吸,由上而下或由下而上地运。相当于现在的气功或体育疗法。

  亦作“道引”。导令和,体令柔的意思。指呼吸俯仰,屈伸手足,使流通,促进健康。常与服、存思、津、自我按摩等相配。俗称医疗保健体操,又有俗称肢体导引为外导引导引者。

  

起源

  导引术起源于上古,原为古代的一种养生术,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非常流,为当时仙家与医家所重视。后为道教承袭作为修炼法之一,并使之更为密,使“真气照一定的途径和次序进周流。道教将其继承发展,以导引为炼身的重要法,认为它有调卫、消水谷、除、益、疗百病以至延年益寿的功效。

  19721974年在长沙马王堆汉墓(西汉初期诸侯家族墓地)出土的帛画。是现存全世界最早的导引图谱。原帛画长约100厘米,与前段40厘米帛书相连。画高40厘米。分上下4层绘有44个各种人物的导引图式,每层绘11幅图。每图式平均高912厘米。每图式为一人像,男、女、老、幼均有,或著衣,或裸,均为工笔彩绘。其术式除个人像作器械运动外,多为徒手操练。图傍注有术式,部分文可辨。其中涉及动物的有鸟、鹞、鹤、颤、猿、猴、龙、熊等八式,与五禽戏相近而缺鹿戏与虎戏(足见华佗“五禽戏”是由导引图演变而来)。原无图谱,现系由马王堆汉墓帛书整理小组所定。

  三国时期的华佗把导引术式归纳总结为五种法,为“五禽戏”,即虎戏、鹿戏、熊戏、猿戏、鸟戏,比较全面地概括了导引疗法的特点,且简便易,对后世医疗和保健都起了推进作用。

  导引法是我国古代医要治疗法的一种。从医疗意义来说,它是充分发挥、调动在因素、积极地防病治病。从保健意义上看,它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保持朝,焕发精神

  

研究名家

  唐代著茅山道士司马承祯更是研究导引行气术之大家,《旧唐书·隐逸传》称其“事潘师正,传其符箓及辟谷、导引、服饵之术。”所著《服义论》行气,又辟专导引论》以述导引。直至宋代,导引行气等术一起,一直为道教各派所共习。现存《正统道藏》中收有不少记载导引术的著作。葛洪《抱朴子·杂应》篇记录过 “龙导”、“虎”、“熊”、“龟”、“燕”、“蛇屈”、“鸟伸”、“虎据”、“兔惊”等九种导引术势称,但未记录具体作法。梁陶弘景《养性延命录·导引按摩篇》除记录几种按摩术外,对“狼踞鸱顾”、“五禽戏”等几种导引术势作了具体记载,并绘制过《导引养生图》一卷(已佚)。

  孙思邈《千金要》卷八十二《养性》篇记有“天竺国按摩法”、“老子按摩法”,虽题按摩,实为导引。唐代又出有导引专书《太清导引养生》,其中收载有“赤松子导引法”,“宁封子导引法”,“行气法”(为行气导引相结)、“彭祖卧法 ”、“王子乔导引法”、“道林导引要旨”等多种,皆详载具体作法,或十势,数十势不等。

  北宋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六又收“玄鉴导引法”,除具载十三势的作法外,又指明某势治甚病。宋道士蒲虔贯著《保生要录》,分“养”、“调肢体”等六门,调肢体门提出“小劳术”导引法,简便易,为后世所推崇。宋人托许真君之《灵剑子》,有《导引势第八》载导引十六势,写明每势补益某脏腑,于何季。以上诸书所记导引法,可谓千姿百态,式样繁多,为我国导引术之一大宝库,宋代出现的八段锦、十二段锦、十六段锦及太极拳等,就是在它们的基础上发展演化出来的。在以上众多导引术中,有不少曾对当时社会产生过很大影响,有的还广泛流衍于近现代。

  其中最早的要数被陶弘景《养性延命录》所记的华佗“五禽戏”,它模仿虎、熊、鹿、猿、鸟等五种鸟兽活动态,编制出一套导引程式,用以健身,确有很好效果。《正统道藏》所收《太上老君养生诀》亦录此“五禽戏”,署华佗授广陵吴普。这套导引术一直流传下来,明人周履靖在所著《赤凤》和《万寿仙书》中,将它加以改进,减少动作难度,并与行气相结,除了文说明外,还绘制出程式图谱。清人更于五种术势之外,加入向后顾望的“鹗顾势“和摇头摆尾的“狮舞势”,称作“七禽戏”。可见“五禽戏”对后世影响之大。

  孙思邈《千金要》所记“老子按摩法”(共四十九势)、“天竺国按摩法”(共十八势)和司马承祯《服义论·导引论》所记“养生操”(共十七势),都曾在当时社会上广为流传。前二者还被明人高濂收载于所著《遵生八笺》之《延年却病笺》中。再次,约北宋末出现的“八段锦”,也曾在社会上长期流传。其术势诀(八句),最先被北宋末南宋初人曾慥《道枢》所记录。其后称许旌阳的《灵剑子导子午记》,将其诀整饬为句子整齐而有韵的八句。《修真十书》卷十九除所记诀为三十六句(有韵)外,又记八段的具体作法,且绘制术势图像配于每段之下,称 “钟离八段锦法”。至清代,《易筋图说·附录》再将《灵剑子导子午记》之诀进修饬,成为更加通畅易懂的八句。不仅如此,此八段锦又在明初演化为十二段锦、十六段锦,明初道士冷谦的《修龄要旨》和其后的几种书中皆有记载。可见八段锦影响之广泛和流传之久远。

  

书册记载

  晋葛洪《抱朴子.对俗》:“知上药之延年,故服其药以求仙;知龟鹤之遐寿,故效其导引以增年。”

  宋李石《续博物志》卷七:“李泌绝粒五六载,身轻能于屏上。指使,可以吹烛至灰。导引珊然有声,号锁子。”

  元邓牧《洞霄图志.司马天师》:“居天台山,事体元潘先生,传辟谷导引术。无不。”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中人》:“谭晋玄,邑诸生也,笃信导引之术,不辍,之数日,若有所得。”

  《庄子·刻意》:“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鸟申,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

  《素问·异法宜论》。“中央者,……其病多痿厥热,其治宜导引蹻。”

  唐·王注:“导引,谓筋,动肢……导引蹻,中人用为养调气之正道也。”

  唐·慧琳《一切音义》:“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导引。”

  《抱朴子篇·旨》:“或伸屈,或俯仰,或卧,或倚立,或踯躅,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

  《云笈七签》卷三十二至三十四亦详载其法,谓“导引之法,深能益人延年,与调气相须,令血脉通,除百病。”

  道中列有大量导引法。

  

专业书籍

  基本资料

  书:《敬慎山房导引图》

  整理:程宝书

  出版社:军事医出版社,

  出版时间:2006.1

  定价:18元

  印刷:全彩色印刷

  容提要

  导引是中国古代一种强身除病的养生法,相当于现代的气功和体育疗法。为了弘扬导引之法,使这种濒临失传的疗法得以继承和发扬,让更多的民众免除病痛之苦,特将《敬慎山房导引图》进整理,彩图部分重新着色,使之焕然一新,更臻美。

  本书介绍了24种导引健身、疗病法,简单实用、济便捷,易易会,堪称医病的妙法。

  

  一、补

  二、融正气

  三、活化瘀法

  四、补强身法

  五、健脾

  六、返老还童法

  七、扶正戒欲法

  八、和止痛法

  九、按摩疾法

  十、止晕宁眩法

  十一、诸却病法

  十二、清心寡欲法

  十三、补虚扶赢法

  十四、疏通气郁法

  十五、镇咳宁嗽法

  十六、冶炼元

  十七、保养精血

  十八、驱除热法

  十九、固止遗法

  二十、保养精气

  二十一、消食法

  二十二、除湿消肿法

  二十三、峻补元

  二十四、荣种子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吹药

下一篇 道引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