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感染性心内膜炎

感染性膜炎(IE)是指由细菌、真菌和其他微生物(如病毒、立克次体、衣原体、螺旋体等)直接感染而产生瓣膜或室壁膜的炎症,伴赘生物成。有于由于湿热、类湿系统性红斑狼疮等所致的非感染性膜炎。瓣膜为最常受累部位,但感染可发生在室间隔缺损部位、索或心壁膜。而动静瘘、动脉瘘(如动脉导管)或动脉狭窄处的感染虽属于动脉膜炎,但临床与病理均类似于感染性膜炎。据病程分为急性......
目录

病因介绍

常多发于有基础心脏病者,近年来发生于原无心脏病变者日益增多,尤其见于接受长时间治疗、静注射麻醉药成瘾、由药物或疾病起免疫功能抑制的患者。人工瓣膜置换术后的感染性膜炎也有增多。

(1)瓣膜异常 左侧心脏膜炎要累及动脉瓣和二尖瓣,尤多见于轻至中度不全者。右侧心脏膜炎较少见,要累及三尖瓣。各种先天性心脏病中,动脉导管室间隔缺损、法乐四联症最常发生,在单个瓣膜病变中,二动脉瓣狭窄最易发生,瓣膜垂(动脉瓣、二尖瓣)也易患本病。

(2)病原体入侵急性感染性膜炎常因化脓性细菌侵入起,多由毒力较强的病原体感染所致。金黄葡萄球菌约占50%以上。亚急性感染性膜炎在抗生素应用于临床之前,80%为非溶血性链球菌起,要为草绿色链球菌的感染。近年来由于普遍地使用广谱抗生素,致病菌种已明显改变,几乎所有已知的致病微生物都可起本病,同一病原体可产生急性病程,也可产生亚急性病程。且过去罕见的耐药微生物病例增加。草绿色链球菌发病率在下降,但仍占优势。金黄葡萄球菌、肠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革兰阴性菌或真菌的比例明显增高。厌氧菌、放线菌、李斯特菌偶见。两种细菌的混感染时有发现。真菌尤多见于心脏手术和静注射麻醉药物成瘾者中。长期应用抗生素激素、免疫抑制、静导管输给高养液等均可增加真菌感染的机会。其中以念珠菌属、霉菌属和组织胞浆菌较多见。

(3)流动力因素 在瓣膜病损、先天性管畸后天性动静瘘的病变处,存在着异常的液压力阶差,液强力喷射和涡流。流的喷射冲击,使膜的皮受损、原暴-纤维栓。涡流可使细菌沉淀于低压腔室的近端、液异常流出处受损的膜上。正常人流中虽时有少数细菌自口腔鼻咽部、牙龈、检查操作或手术等伤侵入血症,大多为暂时的,很快被机体消除,临床意义不大。但反复的暂时性血症使机体产生环抗体,尤其是凝集素,它可促使少量的病原体聚集成团,易粘附在-纤维栓上而起感染。

(4)其他 污染的人造瓣膜、缝材料、器械和手是起人造瓣膜膜炎的重要原因。病原体从感染的胸部创、尿路和各种动静插管、气管、术后肺炎等进入体血症,同时过体外环转流后吞噬作用被破坏,减弱了机体对病原体的清除能力也是原因之一。

疾病预防

有易患因素(瓣膜病或管畸及人造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应增强体质,注意卫生,及时清除感染病灶。在作科和上呼吸道手术或机械操作,低位肠道、胆囊、泌尿生殖道的手术或操作,以及涉及到感染性的其他外科手术,都应预防性应用抗生素

科和上呼吸道手术和机械操作时,一般术前半小时至1小时给予青霉素G100~120万u静滴注及普鲁卡因青霉素80万u注,必要时加用链霉素1g/d,术后再给予2~3天。肠道、泌尿生殖系统手术或机械操作时,术前后可选用氨苄青霉素2.0g与庆大霉素1.5mg/kg联应用。

并发症

(1)心脏力衰竭为最常见并发症,要有瓣膜不全所致,动脉瓣受损者最常发生(75%),其次为二尖瓣(50%)和三尖瓣(19%);瓣膜穿孔或索断裂导致急性瓣膜不全时可诱发急性左衰。②脓肿常见于急性患者,可发生于心脏任何部位,以瓣周组织动脉瓣环多见,可致房室和室传导阻滞;③急性梗死大多由冠状动脉栓塞起,以动脉瓣感染时多见;④化脓性心包炎不多见,要发生于急性患者;⑤炎。

(2)细菌性动脉 约占3%-5%,多见于亚急性者。受累动脉依次为近端动脉(包括动脉窦)、脏和四肢,一般监狱病程晚期,多无症状,为可扪及的搏动性肿块,发生于周围管时易诊断,如发生在或其他深部组织动脉时,往往直至动脉破裂出可诊断。

(3)迁移性脓肿 多见于急性患者,多发生于骨髓神经系统。

(4)神经系统 约1/3患者有神经系统受累表现,①栓塞占其中1/2,大脑动脉及其分支最常受累;②细菌性动脉;③,由栓塞或细菌性动脉破裂所致;④中毒脑病;⑤脓肿;⑥化脓性膜炎。

(5)脏 大多数患者有损害,包括:①动脉栓塞和梗死,多见于急性患者;②免疫复物所致局灶性和弥漫性小球肾炎,常见与亚急性患者;③脓肿不多见。

常见症状

(1)感染症状 发热膜炎最常见的症状。几乎所有的患者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发热、热型不规则、热程较长,个患者无发热。此外患者有疲乏、盗汗食欲减退体重减轻关节痛、皮肤苍白等表现,病情进展较慢。

(2)心脏体征 80%~85%的患者可闻及心脏杂音,可由基础心脏病和(或)炎导致瓣膜损害所致。原有的心脏杂音可因心脏瓣膜的赘生物而发生改变,出现粗糙响亮、呈海鸥鸣样或音乐样的杂音。原无心脏杂音者可出现音乐样杂音,约一半患儿由于瓣膜病变、中毒炎等导致力衰竭,出现音低钝、奔马律等。

(3)栓塞症状 视栓塞部位的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一般发生于病程后期,但约1/3的患者为首发症状。皮肤栓塞可见在的小瘀点,指屈面可有隆起的紫红色小结,略有触痛,此即Osler结脏栓塞可致脾大腹痛血尿便血,有时脾大很显著;栓塞可有胸痛咳嗽咯血啰音动脉栓塞则有头痛呕吐偏瘫、失语、抽搐甚至昏迷等。

(4)感染的非特异性症状贫血较常见,多见于亚急性者,要由于感染抑制骨髓所致;部分患者可见杵状指)。

疾病检查

(1)培养约有75%~85%患者培养阳性。阳性培养是诊断本病的最直接的据,而且还可以随访血症是否持续。急性患者应在应用抗生素前1~2h抽取2~3个标本,亚急性者在应用抗生素前24h采集3~4个标本。先前应用过抗生素的患者应至少每天抽取培养共3d,以期提高培养的阳性率。取时间以寒战或体温骤升时为佳,每次取应用更换静穿刺的部分,皮肤应严格消毒。每次取10~15ml,在应用过抗生素治疗的患者,取量不宜过多,培养液与液之比至少在10∶1左右。常规应作需氧和厌氧菌培养,在人造瓣膜置换,较长时间留置静插管、导尿管或有药瘾者,应加做真菌培养。观察时间至少2周,当培养结果阴性时应保持到3周,确诊必须2次以上培养阳性。一般作静培养,动脉培养阳性率并不高于静。罕见情况下,培养阴性患者,骨髓培养可阳性。培养阳性者应作各种抗生素单独或联的药物敏感试验,以便指导治疗。

(2)一般化验检查红细胞和血红蛋白降低,后者大都在6%~10g%左右。偶可有溶血现象。白细胞计数在无并发症的患者可正常或轻度增高,有时可见到左移。红细胞沉降率大多增快。半数以上患者可出现蛋白尿和镜下血尿。在并发急性小球肾炎间质性肾炎或大的梗塞时,可出现肉眼血尿,脓尿以及血尿素氮和酐的增高。肠球菌性膜炎常可导致肠球菌菌尿,金葡菌性膜炎亦然,因此作尿培养也有助于诊断。

(3)电图检查一般无特异性。在并发栓塞性梗塞、心包炎时可显示特征性改变。在伴有室间隔脓肿或瓣环脓肿时可出现不全性或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或束支传导阻滞室性早搏。颅菌性动脉破裂,可出现“神经源性”的T波改变。

(4)放射影像检查胸部X线检查仅对并发症如力衰竭、梗塞的诊断有帮助,当置换人造瓣膜患者发现瓣膜有异常摇动或移位时,提示可能感染性膜炎。计算机化X线断层显像(CT)或螺旋CT对怀疑有较大的动脉瓣周脓肿时有一定的诊断作用。但人造瓣膜的假影及心脏的搏动影响了其对瓣膜态的估价,且依赖于造影和有限的横断面使其临床应用受限。磁共振显像(MRI)因不受人造瓣膜假影的影响,当二维超声动图不能除外动脉脓肿时,可起助作用,然而费用较贵。

(5)超声动图检查瓣膜上的赘生物可由超声动图探得,尤在培养阳性的感染性膜炎中起着特重要的作用,能探测到赘生物所在部位、大小、数态。胸壁二维超声动图对早期诊断生物瓣PVE很有价值,对机械瓣PVE则略差。因为它能将前者的瓣膜态很好显示出来,易于检出生物瓣上的赘生物(尤其猪瓣),而对机械瓣的赘生物则因其超声回声表现为多条且多变反射而难以确定。且罕有检出直径小于2~3mm的赘生物。对瓣膜上稀松的钙化或假性赘生物有时较难鉴。近来发展的食道二维超声动图显著地优于胸壁二维超声动图。90%的病例可发现赘生物,能检出更小的直径在1~1.5mm的赘生物。不受机械瓣造成的回声的影响,更适用于肿、肥胖胸廓。大大地提高了诊断率。还能探测瓣膜破坏的程度或穿孔,索的断裂,连枷的二尖瓣或三尖瓣,感染性的动脉和因感染的动脉瓣返流起二尖瓣前室面膜损害所致的二尖瓣,以及各种化脓性并发症,发动脉部或瓣环脓肿室间隔脓肿脓肿、化脓性心包炎等。并有助于判定原来的心脏病变,对瓣膜返流的严重程度和左室功能的评估,可作为判断预后和确定是否需要手术的参考。

(6)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对诊断原有的心脏病变尤其是并有冠病很有寿命外,尚可估价瓣膜的功能。有人通过导管在瓣膜的近、远端取标本,测定细菌计数的差,认为可确定本病感染的部位。但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可能使赘生物起栓塞,或起严重的律失常,加重力衰竭,须慎重考虑,严格掌握适应

(7)放射性核素67Ga(稼)心脏扫描对膜炎的炎症部位和脓肿的诊断有帮助,但需72h后才能显示阳性,且敏感性特殊性明显差于二维超声动图,且有较多的假阴性,故临床应用价值不大。

(8)清免疫检查亚急性感染性膜炎病程长达6周者,50%类湿因子呈阳性,抗生素治疗后,其效价可迅速下降。有时可出现高γ球蛋白血症或低补体血症,常见于并发小球肾炎的患者,其下降水平常与功能不良保持一致。约有90%患者的环免疫复物CIC阳性,且常在100μg/ml以上,比无膜炎的血症患者高,具有鉴诊断的价值,培养阴性者尤然。但要注意系统性红斑狼疮、乙型炎表面抗原阳性患者及其他免疫性疾病中CIC清水平也可大于100μg/ml。

(9)其他检查尚有真菌感染时的沉淀抗体测定、凝集素反应和补体结试验。金黄葡萄球菌的胞壁酸抗体测定等。

诊断鉴别

由于本病的临床表现多样,常易与其他疾病混淆。以发热要表现而心脏体征轻微者须与伤寒、结核、上呼吸道感染、肿组织疾病等鉴。在湿心脏病基础上发生本病,足量抗生素治疗而热不退,力衰竭不见好转,应怀疑湿活动的可能。此时应注意检查心包面的改变,如心脏性增大伴奔马律、心包摩擦音或心包积液等。但此两病也可同时存在。发热心脏杂音、栓塞表现有时亦须与房粘液相鉴。本病以神经精神症状要表现者,在老年人中应注意与动脉硬化所致成,溢血精神改变相鉴

治疗方式

及早治疗可以提高治愈率,但在应用抗生素治疗前应抽取足够的培养,据病情的轻重推迟抗生素治疗几小时乃至1~2天,并不影响本病的治愈率和预后。而明确病原体,采用最有效的抗生素是治愈本病的最本的因素。

(1)药物治疗 一般认为应选择较大量的青霉素类、链霉素头孢菌素类等杀菌,它们能穿透-纤维素的赘生物基质,杀灭细菌,达到治瓣膜的感染、减少复发的危险。抑菌和杀菌的联应用,有时亦获得良好的疗效。疗效取决于致病菌对抗生素的敏感度,若培养阳性,可据药敏选择药物。由于细菌深埋在赘生物中为纤维蛋白和栓等掩盖,需用大量的抗生素,并维持中有效杀菌浓度。有条件时可在试管测定患者清中抗生素的最小杀菌浓度,一般在给药后1小时抽取,然后照杀菌清稀释水平至少1∶8时测定的最小杀菌浓度给予抗生素。疗程亦要足够长,力求治愈,一般为4~6周。

对疑患本病的患者,在连续送培养后,立即用静给予青霉素G每日600万~1200万u,并与链霉素用,每日1~2g注。若治疗3天发热不退,应加大青霉素G量至2000万u静滴注,如疗效良好,可维持6周。当应用较大青霉素G时,应注意液中的浓度,过高时可发生神经毒性表现,如阵挛、反射亢进、惊厥昏迷。此时需注意与本病的神经系统表现相鉴,以免误诊为本病的进一步发展而增加抗生素量,造成死亡。如疗效欠佳宜改用其他抗生素,如半青霉素。苯唑青霉素(oxacillin),阿莫西林(Aspoxicillin),哌拉西林(氧哌嗪青霉素,piperacillin)等,每日6~12g,静给予;头孢噻吩(cephalothin)6~12g/d或万古霉素(vacomycin),2~3g/d等。以后若培养获得阳性,可据细菌的药敏适当调整抗生素的种类和量。为了提高治愈的百分率,一般张静间歇注射,后者起局部疼痛,常使患者不能接受。因此亦可将青霉素G钾盐日间作缓慢静滴注(青霉素G钾盐每100万u含钾1.5mEq/L,当予以极大量时应警惕高钾的发生),同时以夜间注。

草绿色链球菌起者仍以青霉素G为首选,多数患者单独应用青霉素已足够。对青霉素敏感性差者宜加用氨基醣甙类抗生素,如庆大霉素(gentamycin)12万~24万u/d;妥布霉素(tobramycin)3~5mg(kg·d)或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1g/d。青霉素是属细胞壁抑制类,和氨基醣甙类药物用,可增进后者进入细胞起作用。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可用红霉素万古霉素或第一代的头孢菌素。但要注意的是有青霉素严重过敏者,如过敏休克,忌用头孢菌素类,因其与青霉素可出现交叉过敏反应。

肠球菌性膜炎对青霉素G的敏感性较差,需用200万~4000万u/d。因而宜首选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6~12g/d或万古霉素和氨基醣甙类抗生素应用,疗程6周。头孢菌素对肠球菌作用差,不能替代其中的青霉素。近来一些产β-酰胺酶对氨基醣苷类药物耐药的菌株也有所报道,也出现了对万古霉素耐药的菌株。可选用奎诺酮类的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Ciprofloxacin),舒巴克坦-氨苄西林(优立新,Sulbactam-Ampicillin)和泰宁(Imipenem)等药物。

金黄葡萄球菌性膜炎,若非耐青霉素的菌株,仍选用青霉素G治疗,1000万~2000万u/d和庆大霉素应用。耐药菌株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类万古霉素利福平(Riforpin)和各种耐青霉素酶的青霉素,如苯唑西林(oxacillin)等。治疗过程中应仔细地检查是否有必须处理的转移病灶或脓肿,避免细菌从这些病灶再度心脏病变处的种植。表皮葡萄球菌侵袭力低,但对青霉素G效果欠佳,宜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利福平应用。

革兰阴性杆菌起的膜炎病死率较高,但作为本病的病原菌较少见。一般以β-酰胺类和氨基醣苷类药物联应用。可据药敏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如头孢哌酮(cefoperazone先锋必)4~8g/d;头孢噻肟(cefotaxime)6~12g/d;头孢松(ceftriaxone,菌必治)2~4g/d。也可用氨苄青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联应用。

绿脓杆菌起者可选用第三代头孢菌素,其中以头孢他啶(ceftazidine)最优,6g/d。也可选用哌拉西林(piperacillin)和氨基糖类用或多糖菌素B(polymyxinB)100mg/d,多糖菌素E150mg/d。

沙雷菌属可用氧哌嗪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加上氨基醣甙类药物。厌氧菌感染可用0.5%甲硝唑(metronidazole,灭滴灵)1.5~2g/d,分3次静滴注,或头孢西丁(cefoxitin)4~8g/d。也可选用先锋必(对厌氧菌属中的弱拟杆菌无效)。

真菌性膜炎死亡率高达80%~100%,药物治愈极为罕见,应在抗真菌治疗期间早期手术切除受累的瓣膜组织,尤其是真菌性的PVE,且术后继续抗真菌治疗才有可能提供治愈的机会。药物治疗仍以二性霉素B(amphotericinB)为优,0.1mg/kg/d始,逐步增加至1mg/(kg·d),总量1.5~3g。二性霉素B的毒性较大,可发热头痛、显著肠道反应、局部的栓性炎和功能损害,并可神经系统和精神面的改变。5-氟胞嘧啶(5-FC,flurocytosine)是一种毒性较低的抗真菌药物,单独使用仅有抑菌作用,且易产生耐药性。和二性霉素B并应用,可增强杀真菌作用,减少二性霉素B的用量及减轻5-FC的耐药性。后者用量为150mg/(kg·d)静滴注。

立克次体膜炎可选用四环素2g/d静给药治疗6周。

对临床高度怀疑本病,而培养反复阴性者,可凭肠球菌及金葡菌感染,选用大青霉素和氨基醣甙类药物治疗2周,同时作培养和检查,除外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起的感染。若无效,改用其它杀菌药物,如万古霉素和头孢菌素。

感染膜炎复发时,应再治疗,且疗程宜适当延长。

(2)手术治疗

下述情况需考虑手术治疗:①瓣膜穿孔、破裂、索离断,发生难治性急性力衰竭。②人工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科治疗不能控制。③并发细菌性动脉破裂或四肢大动脉栓塞。④先天性心脏病发生感染性膜炎,系统治疗,仍不能控制时,手术应在加强支持疗法和抗生素控制下尽早进

为了降低感染活动期间手术后的残余感染率,术后应持续使用维生素4~6周。

疾病护理

(1)休息 高热病人应卧床休息,心脏超声可见巨大赘生物者,应绝对卧床休息,防止赘生物落。

(2)饮食 发热患者,给予清淡、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的半流质或软食以补充机体消耗。鼓励病人多饮水(有衰征象者除外)。贫血者,遵医嘱服用

(3)用药 遵医嘱应用抗生素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不良反应,并及时告知医生。告知病人抗生素治疗是本病的键,需坚持大量长疗程的治疗。严格时间用药,以确保维持有效地药浓度。应用静留置针,以保护静管,减轻病人痛苦。

(4)发热护理 ①观察体温及皮肤黏膜变化,发热时每4小时测体温一次,注意病人有无皮肤瘀点、指甲下线状出、0sler结和Janeway损害等及消退情况。②正确采集标本:未治疗亚急性病人,第一天采q1h×3次,次日未见细菌重复采3次后始治疗。已用抗生素者,停药2-7天后采。急性病人入院后立即采q1h×3次。每次采10-20ml,同时做需氧和厌氧培养。③理饮食。环境温湿度适宜,高热者给予物理降温,及时更换衣物,促进舒适。

(5)潜在并发症如栓塞的观察 ①重点观察瞳孔、志、肢体活动、及皮肤温度。②突然胸痛气急发绀咯血,考虑栓塞。③出现痛、血尿考虑栓塞。④志和精神改变、失语、困难、肢体功能障碍、瞳孔大小不对称,甚至抽搐昏迷,考虑管栓塞。⑤肢体突然剧烈疼痛、皮肤温度下降,动脉搏动减弱,考虑外周动脉栓塞。

(6)健康指导 ①告知病人本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坚持足量长疗程应用抗生素。②在进口腔手术、镜检查、导尿等操作前告知医生膜炎史,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③注意防保暖,避免感冒,加强养,增强机体抵抗力,理休息。保持口腔和皮肤清洁,少去公共场所。勿挤压痤疮、疖、等感染灶,减少病原体入侵机会。④教会病人自测体温,观察栓塞表现,定期门诊随访。

饮食保健

感染性膜炎患者宜食:①供给易消化吸收的蛋白质食物,如牛奶、鸡蛋、类、豆制品等。②防止感染发热可用绿豆、油菜、香椿、芋艿、地苦瓜百合鲤鱼马兰头、泥鳅等。③多食用可增加免疫功能的食物,如香菇蘑菇木耳银耳等。

感染性膜炎患者忌食辛辣、刺激、油腻食物,忌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滋阴

下一篇 佐金平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