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整体观念

整体观念就是具有统一性和完整性的想法。中医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不可分割,在功能上相互协调、互为补充,在病理上则相互影响。人体与自然界也是密不可分的,自然界的变化随时影响着人体,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维持着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机体自身整体性和外环境统一性的思想即整体观念整体观念是中......
目录

中医理念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人体是由若干脏腑、组织器官所组成的。每个脏腑、组织器官各有其独特的生理功能,而这些不同的功能又都是人体整体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这就决定了人体部的统一性。也就是说,人体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生理上是相互联系、相互支持而又相互制约的,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人体的这种统一性,是以五脏为中,配以六腑,通过经系统“属于腑脏,外于肢”的作用而实现的。五脏是代表着整个人体的五个系统,人体所有器官都可以包括在这个系统之中。人体以五脏为中,通过经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中医整体观念指导下,认为人体正常的生理活动一面依靠各脏腑组织发挥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面则又要靠脏腑组织之间相相成的协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约作用,才能维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个脏腑都有其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在整体活动下的分工作、有机配,这就是人体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在认识和分析疾病的病理状况时,中医也是首先从整体出发,将重点放在局部病变起的整体病理变化上,并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应统一起来。一般来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阴阳的盛衰有。由于脏腑、组织器官在生理、病理上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因而就决定了在诊治疾病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其在的病变,以作出正确的诊断,从而进适当的治疗。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采取适当的措施。如,开窍小肠表里,所以可用清心热泻小肠法治疗糜烂。它如“从阴阳,从阳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病在上者下取之,病在下者高取之”(《灵枢·终始》)等等,都是在整体观指导下确定的治疗原则。

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

中医整体观念强调人体外环境的整体和谐、协调和统一,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既强调人体部环境的统一性,又注重人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所谓外界环境是指人类赖以存在的自然和社会环境。现代系统论认为:生命系统包括细胞、器官、生物体、群体、组织、社区、社会,以及超国家系统8个层次,在环境中,据不断变化的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调无数的变量而维持生存。天人系是中国古代哲的基本问题。在中国古代哲中,天的含义大体有三:一是指自然之天,二是指宰之天,三是指义理之天;人的含义大体有二:一是指现实中认知的体或实践体,二是指价值意义上的理想人格。天人系实质上包括了人与自然、社会的系。中国古代哲一元论认为:天人一,整个宇宙都统一于。天和人有着物质的统一性,有着共同的规律。中医据朴素的唯物义“天人一”的“天人一”说,用医、天文等自然科材料,论并丰富了天人一说,提出了“人与天地相参”(《素问·咳论》)的天人一体观,强调“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素问·痛论》),把人的需要和对人的研究放在天人系理论的中地位。

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与自然有着统一的本原和属性,人产生于自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必然受自然界的规定和影响。人与自然的物质统一性决定生命和自然运动规律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之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自然界的运动变化又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机体则相应地发生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这种“天人一体观”认为天有三阴三阳六气和五的变化,人体也有三阴三阳六经六气五脏的运动。自然界阴阳的运动变化,与人体五脏六腑的运动是相互收受通应的。所以,人体与自然界息息相通,密切相。人类不仅能动地适应自然,而且能动地改造自然,从而保持健康,生存下去,这就是人体部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其具体体现在如下几个面:

人禀天地之而生存:中医认为世界本原于,是阴阳相互作用的结果。天地是生命起源的基地,天地阴阳的对立统一运动为生命的产生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故曰:“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命之曰人”,“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乎人”(《素问·宝命全论》)。生命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人和天地万物一样,都是天地阴阳相感的产物,是物质自然界有规律地变化的结果。人类产生于自然界,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提供了必要条件,故曰:“天食人以五,地食人以五味”(《素问·六脏象论》)。新陈代谢是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既是自动体系,又是放体系,它必须和外界环境不断地进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人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也是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它常处于不断自我更新和自我复制的新陈代谢过程中,从而成了气化化为转化的气化运动。没有气化运动就没有生命活动。升降出入是气化运动的基本式,故曰“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出入废则机化灭,升降息则立孤危”(《素问·六微旨大论》)。总之,人类是自然界的产物,又在自然界中生存。

自然界对人体的影响:人和自然相统一,人与自然有着共同规律,均受阴阳运动规律的制约,而且在许多具体的运动规律上又有相互通应的系。人的生理活动随着自然界的运动和自然条件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人之常数”亦即“天之常数’’(《素问·志》),“天地之大纪,人之通应也”(《素问·至真要大论》)。倘若违了自然规律,将导致不良后果,所谓“至数之机……其往可追,敬之者昌,慢之者亡’’(《素问,天元纪大论》)。

机体生命

自然界中,四时候、地土宜等均给予人的生命活动与疾病以深刻的影响。如:

候与人体

“人能应四时者,天地为之父母”((素问·宝命全论))。一年四时候呈现出春温、夏热、秋燥、冬律性变化,因而人体也就相应地发生了适应性的变化,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四季和缓,是谓平脉”(《四言要》)。天炎热,则加速,腠理疏,汗大泄;天冷,则行迟缓,腠理固密,汗不出。这充分地说明了四时候变化对人体生理功能的影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如果候剧变,超过了人体调机能的一定限度,或者机体的调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变化作出应性调时,人体就会发生疾病。有些季性的多发病或时令性的流病有着明显的季倾向,如“春善病鼽衄,仲夏善病胸胁,长夏善病洞泄中,秋善病风疟,冬善病痹’’(《素问·金匮真言论》)。此外,某些慢性宿疾,如痹、哮喘等,往往在候剧变或季更罾时发作或加剧。

昼夜晨昏与人体

:天地有五运六气律性的周期变化,不但有“年律”、“月律”,而且还有“日律”。人体气阴阳运动不仅随着季候的变化而变化,而且也随着昼夜的变化而发生律性的变化。如人体的阳,随着昼夜阳的朝始生、午最盛、夕始弱、夜半衰的波动而出现规律性的波动。故曰:“阳者,一日而外,平旦人生,日中而阳隆,日西而阳已虚,门乃”(《素问·生气通天论》)。在病理上,一般而言,大多白天病情较轻,傍晚加重,夜间最重,呈现出周期性的起伏变化。故曰:“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灵枢·顺一日为四时》)。

地区域与人体

地理环境是自然环境中的重要因素。地理环境包括地质水土、地域性候和人文地理、俗习惯等。地理环境的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人们的生理机能和理活动。中医非常重视地区域对人体的影响。生长有南北,地势有高低,体质有阴阳,奉养有膏粱藿之殊,更加天时有暖之,故“一州之,生化寿夭不同’’((素问·五常政大论)),受病亦有深浅之异。一般而言,东南土地卑弱,候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体格多瘦削;西北地处高原,候多,人体腠理多致密,体格多壮实。人们长期生苎在特定地理环境之中,逐渐成了机能面的适应性变化。一旦易地而居,环境突然改变’个体生理机能难以迅即发生相应的适应性变化,故初期会感到不太适应,有的甚至会因此而发病。所谓“水土不服”,指的就是这种情况。总之,地理环境不同,成了生理上、体质上的不同特点,因而不同地区的发病情况也不尽一致。

人与社会的统一性

人的本质,在现实上是一切社会系的总和。人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社会是生命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人从婴儿到成人的成长过程就是由生物人变为社会人的过程。人生活在社会环境之中,社会生态变迁与人的身健康和疾病的发生有着密切系。社会角色、地位的不同,以及社会环境的变动不仅影响人们的身机能而且疾病谱的构成也不尽相同。“大抵富贵之人多劳,贫贱之人多劳力;富贵者膏粱自奉贫贱者藿苟充;富贵者房广厦,贫贱者陋巷茅茨;劳则中虚而筋柔骨脆,劳力则中实而劲筋强;膏粱自奉者脏腑恒娇,藿苟充者脏腑恒固;房广厦者玄府疏而六淫易客茅茨陋巷者腠理密而外难干。故富贵之疾,宜于补正,贫贱之疾,易于攻”(《医宗必读富贵贫贱治病有论》)。太平之世多长寿,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是朴素的社会医思想。随着科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社会环境的变迁,对人的身机能的影响也在发生变化。现代社会的“多科技综征”、“抑郁症”、“慢性疲劳征”等的发生与社会因素有着密切系。总之,中医从天人一的整体观念出发,强调研究医应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治病宜不失人情,“不知天地人者,不可以为医”(《医源流论》)。

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

中医的天人一观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一致,人和自然有着共同的规律,人的生长壮老已受自然规律的制约,人的生理病理也随着自然的变化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人应通过养生等手段,积极动地适应自然。此外,还要加强人性修养,培养“中和”之道,建立理想人格,与社会环境相统一。但是,人的适应能力是有限的,一旦夕界环境变化过于剧烈,或个体适应调能力较弱,不能对社会或自然环境的变化作出相应的调整,则人就会进人非健康状态,乃至发生病理变化而罹病。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燥湿

下一篇 肺不发育或发育不全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