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泻心

泻心附子泻心汤治伤寒表解,恶寒汗出者。附子泻心汤治伤寒表解,恶寒汗出者。【组成】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去皮汁 以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之,须臾绞去滓,附子汁,分温再服。【注】下硬痛结胸也,硬而不痛也,恶寒而复汗出,非表不解乃表阳虚也故以大黄黄连黄芩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外而治之,其妙在以麻沸汤三黄,须臾绞去滓,附子汁......
目录

基本内容

附子泻心

伤寒表解,恶寒汗出者。

【组成】大黄二两 黄连一两 黄芩一两 附子一枚去皮汁 以上四味,切三味,以麻沸汤,二升之,须臾绞去滓,附子汁,分温再服。

【注】下硬痛结胸也,硬而不痛也,恶寒而复汗出,非表不解乃表阳虚也故以大黄黄连黄芩之热,附子温表之阳,外而治之,其妙在以麻沸汤三黄,须臾绞去滓,附子汁义在泻之意轻,扶阳之义重也。

甘草泻心

伤寒,医反下之,其人下利,日数十,谷不化,中雷鸣,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医见,谓病不尽,复下之,其益甚,此非结热,但以中虚,客上逆,故使硬也。

【组成】甘草四两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干姜三两 半夏半升洗 大枣十二枚 以上六味,以水一斗,取六升,去滓再,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毋论伤寒表未解总不可下,医反下之,因而成,其人下利日数十,水谷不化,中雷鸣者,误下中空虚也,硬而满,干呕心烦不得安者,乘虚客上逆也,医见硬,谓下之不尽,又复下之,其益甚,但此非结热之,亦非寒结,乃乘空虚,客上逆,阳陷阴凝之也,甘草者,取和缓之意,用甘草大枣之甘温,补中缓急,治之益甚,半夏之辛,破客逆之上从,芩连泻阳陷之热,干姜阴凝之,缓急破逆,泻热,备乎其治矣。

生姜泻心

伤寒出汗,解后中不和,硬,干噫食臭,胁下有水气中雷鸣下利者。
【组成】甘草二两 人参三两 干姜一两 半夏半升洗 黄芩三两 黄连一两 生姜四两切 大枣十二枚 以上八味,以水一斗,取六升,去滓再,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注】伤寒汗出之后,余转属阳明,痞满硬痛不大便者,此其人热因而成实,攻之可也,今其人平素胃虚,兼胁下有水气,即不误下,余热乘虚入里,结成硬,不痛胃虚,不能消化水谷则干噫食臭也,中寒热不和则中雷鸣下利也,生姜泻心汤者,其义重在水气也,生姜半夏胁下之水气人参大枣补中州之土虚,干姜甘草以温里黄芩黄连以泻热,备乎虚水热之治,中不和下利之,未有不愈者也。

半夏泻心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柴胡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不痛,者。

【组成】半夏半升洗 黄连三两 干姜三两 人参三两 黄芩一两 甘草三两 大枣十二枚 以上七味,以水一斗,取六升,去滓再,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集注】王又原曰:伤寒五六日,柴胡具,而以他药下之成,即用柴胡汤,以干姜生姜,以黄连柴胡,彼以和表里,此以彻上下,而必推半夏为君者,从呕得来,半夏之辛以破结而止呕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清肝泻火

下一篇 肺大泡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