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温阳利湿

温阳利湿,治法之一。温阳利湿汤,肾阳亏虚型降压。治疗阳被水阻遏而小便不利的法。如病人停水湿,外有表寒,阳受水阻遏,症见头痛、微发热心烦渴欲饮,或水入则吐、小便不利,或水肿泄泻,或痰饮咳喘,苔白腻,浮等,治以五苓温阴成湿利水。温阳利湿汤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资料与法一般资料:该组36例均为本院门诊女性患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3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诊断依据......
目录

基本介绍

如病人停水湿,外有表寒,阳受水阻遏,症见头痛、微发热心烦渴欲饮,或水入则吐、小便不利,或水肿泄泻,或痰饮咳喘,苔白腻,浮等,治以五苓温阴成湿利水。

应用

温阳利湿汤治疗慢性泌尿系感染

资料与

一般资料:该组36例均为本院门诊女性患者,年龄最大75岁,最小36岁;病程最短6个月,最长5年。

诊断依据:有泌尿系感染病史,因劳累生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有尿频尿急尿痛等尿路刺激症状,伴见少坠胀发凉、膝酸痛、无力等症。检查:区有叩痛;尿常规检查见少量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应用多种抗生素清热利湿药未愈者。

治疗法:予温阳利湿汤治疗。药物组成:山药30 g,菟丝子小茴香乌药橘核各12 g,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5 g,蓄、瞿麦各18 g,莲30 g。少凉甚加肉桂;疼痛明显加延胡索气短乏力加黄芪党参;伴尿血小蓟白茅腰酸疼痛加杜仲续断尿液混浊可加萆、滑石。每日1,水分2次服。6日为1个疗程。

疗效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尿常规2次检查正常,尿培养阴性,并于第6~8周复查无复发;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消失,尿常规检查基本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尿培养阴性;有效:临床症状减轻,尿常规检查改善,尿培养阴性或偶有阳性;无效: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尿常规检查无恢复,尿培养阳性。

结果

该组36例,痊愈17例,占47.2%;显效10例,占27.8%;有效6例,占16.7%;无效3例,占8.3%。总有效率91.7%。

典型病例

李某,女,68岁。2004-02-21初诊。2001-01曾患急性泌尿系感染治疗痊愈,近2年因劳累生气反复发作。刻诊:尿频尿急,少坠胀发凉,膝酸痛,疲乏力,舌质红,苔白厚,沉细弦。尿常规检查:白细胞(+),红细胞(±),尿蛋白(±),诊前曾静滴注氧氟沙星7日,服氧氟沙星三金10日,未愈。中医诊断:劳淋肾阳不足,肝气郁结,兼有膀胱湿热。治宜温阳理气,利水通淋。温阳利湿汤加味。药物组成:山药30 g,菟丝子小茴香橘核乌药各12 g,蓄、瞿麦各18 g,茯苓泽泻车前子各15 g,莲30 g。水服,日1。服6后,诸症明显减轻,守继服12,诸症悉平。

讨论

慢性泌尿系感染中医淋证范畴,早期以热淋,属实证,多由于湿热蕴结膀胱膀胱气化不利所致。《诸病源候论?淋病候》说:“诸淋者,由肾虚膀胱热故也。”说明其病位在膀胱病机肾虚膀胱热。若淋证久不愈或反复发作,湿热膀胱,每易由腑及脏伤及于,继则由,出现肾阴不足、肾阳虚的候,此时正虚恋,则属慢性阶段。慢性泌尿系感染,多发于年龄偏大的妇女,由于不足,湿热留恋,此时纯虚纯实证均少见,多为虚实夹杂症,如阴虚湿热气虚夹水湿阳虚湿热,治以扶正虚实兼顾,标本同治。

温阳利湿山药补脾菟丝子温补肾阳小茴香乌药温阳理气止痛;蓄、瞿麦清热利湿通淋;茯苓泽泻健脾利水渗湿车前利尿橘核理气清热解毒利尿。 全温阳理气与清利湿热,切中病机,祛而不伤正,故对于老年妇女,病程长,因劳累生气反复发作,应用多种抗生素清热利湿药物仍有小便频数、少坠胀发凉、迁延难愈的慢性泌尿系感染患者,疗效显著。

温阳利湿汤对肾病蛋白尿的影响

临床资料

一般资料:本次临床研究共观察比较62例,均为我院科2005年3月~2007年4月住院及门诊患者。均符相应的中医诊断标准、病例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随机选择32例使用活温阳利湿汤治疗者为治疗组,在同一时间选择条件基本相同,并使用肾炎四味的病例30例为对照组。对两组间治疗前的病人性、年龄、病程、病情、治疗时间、慢性功能不全程度等进比较,并统计分析,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中医候诊断标准〔1〕 肾阳症:面浮肢肿,畏寒肢冷,腰酸膝软,疲乏力,脘闷纳呆睡眠欠佳,小便清长,大便溏稀;次症:淡或胖,苔腻或有齿痕,细弱或细滑(症状分级量化表评分)。

肾病征诊断标准〔2〕 ①大量蛋白尿(>3.5 g/24 h);②低蛋白血症浆白蛋白<30 g/L;③明显水肿;④高脂血症。其中①、②两项为必备。

疗效判定标准〔1〕 临床痊愈:水肿症状与体征完全消失,治疗后连续3次尿蛋白检查阴性,或24 h尿蛋白定量持续小于0.18 g,高倍镜下尿红细胞消失,尿沉渣计数正常,清白蛋白恢复到35 g/L以上,固醇、甘油三酯基本正常,功能正常;显效:水肿症状与体征基本消失,治疗后尿蛋白3次检查减少1~2个+号以上,24 h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1~0.5 g之间,清白蛋白在30~35 g/L之间,固醇、甘油三酯接近正常,功能正常或基本正常(与正常值相差不超过15%);有效:水肿症状与体征明显好转,尿蛋白检查持续减少1个+号,或24 h尿蛋白定量持续在0.51~2 g之间,固醇、甘油三酯与治疗前相比有所改善,功能有所改善;无效:水肿症状与体征无明显好转,24 h尿蛋白定量>2g,功能无好转。

治疗法 治疗组以活化瘀、温阳利湿为法,对肾阳虚型肾病蛋白尿除进常规治疗之外,加用活温阳利湿汤(黄芪25 g,益母草25 g,当归15 g,川芎15 g,猪苓15 g,车前子25 g,桂枝10 g,蝉蜕20 g,地龙20 g),水取汁200 mL,日1,早晚分服;对照组使用肾炎四味,8日3次服,其他治疗相同。常规治疗中,如伴有压等症状而需对症治疗时,均未使用转氨酶抑制,避免了其对尿蛋白的影响。两组患者均以1-3个月为1疗程。

治疗结果与分析

尿蛋白、24h尿蛋白定量、功能的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为u=3.992,P<0.01,有极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治疗前后为u=2.162,P<0.05,有显著性差异;两组间比较,u=1.988,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尿蛋白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对两组治疗前后的24h尿蛋白定量t检验进统计处理,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均显示显著性差异(P<0.05),但是治疗组与对照组之间进比较,差异显著(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24h尿蛋白定量面优于对照组。

症状体征的治疗前后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的面浮肢肿、疲乏力、恶寒肢冷、膝酸软、脘闷纳呆睡眠欠佳、小便清长均具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面浮肢肿、脘闷纳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面优于对照组,尤其对面浮肢肿、脘闷纳呆的改善作用更加明显。

讨论

自拟活温阳利湿黄芪益母草为君药,黄芪能补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利水退肿;益母草能活化瘀,利水消肿。二者同作为君药,标本兼治,攻中寓补,补中寓攻,既益固本扶正,又活化瘀祛,相相成,扶正不碍,祛不伤正。猪苓车前子、桂枝为臣药,猪苓利尿湿温阳利湿车前子利水、清热、明、祛桂枝发汗解肌,温蝉蜕地龙当归川芎共为使药,蝉蜕风热宣肺透疹熄风止痉;地龙清热熄风、平喘、通利尿当归,调止痛,润肠通便;川芎行气,祛止痛。诸药用共奏活化瘀、温阳利湿之功[3-4]。

具有良好的消蛋白,止血尿,消炎,增加免疫力,降脂,抑制小球硬化,延缓功能进性损害的作用。抑制已发生的免疫反应,另一面,通过活化瘀来改善体环,降低液高凝状态,改善流量,并抑制小球的异常增殖,最终达到改善或稳定功能的的,从而延缓小球硬化的发生。

"hasImageCarousel":null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温下

下一篇 爬山虎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