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肺隔离症

隔离症也称为有异常动脉囊肿症,是临床上相对多见的先天性发育,占部疾病的0.15%~6.4%,占切除的1.1%~1.8%。为胚胎时期一部分组织与正常体分离,单独发育并接受体动脉的异常动脉,所成无呼吸功能囊性包块,隔离可有自己的气管。分为型和外型,前者位于脏胸膜组织,其囊腔病变与正常的气管相通或不相通,临床多见;后者被自己的胸膜包盖,独立于正常组织之......
目录

概述

隔离症也称为有异常动脉囊肿症,是临床上相对多见的先天性发育

病理病因

一、发病原因

胚胎发育期间,动脉发育不全使一部分组织液供应受障碍,并由动脉的分支代替动脉供应该区组织,由于来自动脉液含氧量与来自动脉液完全不同,使该段组织功能无法进,因而发育不全,而无功能。

二、发病机

隔离症的发生机制不清,常见有副说、Prvce的牵说和Smith的发育不全说。Prvce的牵说受到普遍承认,它认为在胚胎初期的原肠及周围,有许多毛细管与动脉相连,当组织发生离时,这些相连的管即逐渐衰退吸收。由于某种原因,发生管残存时,就成为动脉的异常分支动脉,牵一部分胚胎组织隔离症。此部分组织与正常气管动脉隔离,由异常动脉供应液。在胚胎早期组织与原肠发生离时受到牵,副位于胸膜,则隔离症,在离后受到牵的异常的出现在胸膜成之后,则成为外型隔离症。但牵说并不能解释所有的隔离症,有少数隔离症没有异常动脉,或有异常动脉而无隔离。无论外型与型,隔离症的动脉均来源于体环的分支,要是降动脉,也可源于动脉上部、动脉及其分支、升动脉弓、无动脉锁骨动脉动脉、肋间动脉动脉动脉等。

多数韧带进入隔离,常为1支,也有2支或多支的情况,但较少见。动脉粗细不等,有的直径可达1cm左右。这些异常动脉壁的结构动脉相似,含较多的弹性纤维组织,压力较高,极易发生粥样硬化。体管如何发育到隔离尚不清楚,正常情况下,动脉源于第6弓,且将它的分支延伸原基,最初供养胚芽管丛分支逐步退化,仅保留下了气管动脉据公认的理论,动脉周围的毛细管间有丰富的侧支交通,这些侧支管的某支吸收、退化不全,成异常的体动脉供养隔离组织。同时因隔离症的胚胎组织处于异常部位,使管不能发育隔离症静回流不尽一致:隔离症的液回流入下,导致左-左分流,偶有型回流到体环静外型隔离症液回流入半奇静、奇静下腔静、无、肋间静等,此时无分流问题。

临床表现

隔离症多见于青少年,年龄在10~40岁,男性多于女性,型多于外型,左侧多于右侧。由于隔离症分型不同,临床表现不同,常见隔离症的临床表现有:

1、外型隔离症 外型隔离症较型少见,男女之比约为4∶1;左右侧之比约2∶1。多位于下部胸腔的下膈肌之间,邻近正常组织,也可位于下、膈肌或纵隔。多并其他先天性畸先天性膈疝最为常见,约占30%。,其他有先天性气管囊肿、先天性食管气管瘘、发育先天性心脏病、异位腺及心包结肠等脏器畸等。但外型隔离症因有完整胸膜,犹如分离的,可视为副。因其不与气管相通,故质地柔韧,含大小不等的多发囊肿

病理外型完全被胸膜包盖,切面呈海绵状、黑褐组织,伴不规则排列的管,通常在标本的一端更为显著,镜下呈正常组织无规律地异常排列,气管数量很少,实质组织发育不成熟。因其包有自己的胸膜,且不与气管相通,除非与消化道相通,感染的机会很少。因此,如没有其他明显的畸外型只是一软组织包块,可毫无症状地存活到成人。

常见于新生儿,一般多无症状,多在常规X线检查时发现。一小部分外型隔离症可因并畸而在新生儿时期被发现。如与消化道相通也可见反复呼吸道感染、乏力、呼吸困难等,晚期甚至可出现充衰。60%并同侧膨升,30%并左侧膈疝,50%在尸检、查体或检查其他疾病时意外发现,90%在左

2、隔离症 发病率低,但较外型多见,其2/3位于左下或右下后基底段,在椎旁沟,与外型有以下不同:男女发病率相近,左右侧比例1.5∶1~2∶1,多位于下、后基底段,很少并其他先天性畸,最常食管憩室、膈疝及其他。病变组织无自身胸膜与正常组织隔离,故异常与正常组织间无明显界限,共存于同一中。有1个或多个囊腔,实质部分更多,囊充满黏液。隔离症,特是与气管相通的,几乎所有病例在一定时期后均继发感染,多数在10岁以前出现反复部感染症状发热咳嗽胸痛、咳脓痰甚至咳脓,严重者还可出现全身中毒症状,与脓肿症状相似。感染时囊腔为脓液,其常与气管或邻近组织气管交通。查体局部叩诊浊音,呼吸音减低,有时可听到湿啰音,部分患者有杵状指。体动脉多来自动脉下部或动脉上部,较为粗大,直径0.5~2cm,异常动脉多在下韧带韧带到达病变部位,均(下)回流,镜下显示类似扩张的气管,偶有管壁,有呼吸道上皮。异常组织伴有炎症、纤维化或脓肿

多见,60%在下后基底段,位于上者少见,15%无症状,多在青壮年出现以下症状咳嗽咳痰咯血、反复发作的部感染及心悸气短等。症状多因病变与气管交通所致。抗感染治疗,症状可暂时缓解,但病程也有迁延数月甚至数年之久的。

囊肿可单发或多发,大小不等,周围组织常有肺炎,此时要待炎症消退后,才能实阴影的囊性特征,病变大小可随时间有很大变化,要依其部的体、液体量。如果隔离有感染,其阴影态可在很短时间有很大变化。在呼时,可见隔离体滞留。

3、先天性气管前肠畸 该词常被用来代表一种畸并某些气管肺病变,但在此指的是与肠道交通的隔离症,最常见为隔离症的囊腔与食管下段或底交通,其病理特点符型或外型隔离症。Gede在1968年首次采用该词描述,在该词被采用前,此类隔离症被归为外型。异常段最常见于食管(多在下段)交通,也可是。其右侧多见,占70%~80%,男女发病率等,虽成人也可发病,但多在1岁前诊断,表现为:慢性咳嗽、反复发作的肺炎或呼吸窘迫,常见伴随其他畸,如:外型隔离症及膈疝

4、短弯刀综征 Chassinant在1836年首先描述此综征。含有以下3种畸的疾病被称为短弯刀综征:①右发育不全;②右回流异常,汇入房和(或)下腔静;③体动脉。因胸有右缘旁弯刀状异常静阴影而得。其有明显的家族倾向。

病理动脉:最常表现为右上、中叶动脉,而下有1或更多体动脉管供,其可能起自动脉下段,韧带进入肺实质,或起自动脉,穿过膈肌进入下韧带。体动脉组织可正常通气或如隔离症样无通气,且显示管高压。

回流异常:多仅有1,也可是2,其流全或仅限中、下回流至下腔静,故此综成左向右分流,造成右负荷过重,而右也不具备正常生理功能。异常与腔静的汇合点可在上或下,两者发生率相近。 右异常:常见右发育不全或发育不良,可伴气管

其他异常:此综征可能并的其他畸动脉缺失或发育不良、右位房间隔缺损、马蹄等。

临床表现、X线胸特点,首先选用B超检查,再据情况进一步采用CT、MRI或管造影检查。

检查鉴别

一、检查

1、X线胸 外型隔离症的胸部X线常显示均匀、三角、尖端指向门的阴影,术前确诊困难,常以胸肿块诊断不明而胸探查。隔离症在胸部X线上,见下及后基底段紧贴面有一团密度均匀增深的阴影,大多为、卵,少数可呈三角或多边,边界一般较清晰,其长轴指向后,提示与降动脉有联系。如并感染并与气管相通,则表现为单个或多个带液平的圈阴影,与囊肿影像相似。囊壁厚薄不等,周围有炎变影像,阴影大小可随病情病程演变而改变,感染时增大,炎症吸收后缩小,但绝不会完全消失。

2、体层摄影 下后段的病变在胸部平上有时与柱或心脏阴影相重叠,体层摄影可清楚地显示病变的态、轮廓及结构。病变呈或三角,边界清晰,可呈大小不等的囊性改变。有时在体层上可见到异常管影像与动脉影相连,呈现出逗点状或索条状阴影,逗点的尾端代表异常动脉向,具有诊断意义,但直径0.5cm以下的异常管不易发现。

3、气管造影病变气管多数情况下不显影,只有较大的气管可以显影,加之造影后有可能起感染,气管镜检查和气管造影多无意义。

4、管造影临床高度怀疑隔离症而X线胸及体层不能确定时,动脉造影或选择性动脉造影,可以观察到异常体动脉分支供应病变部位组织而得以明确诊断。动脉穿刺插管,于降动脉起始部注造影造影可显示,异常管一般来自膈肌上下的降动脉段,直径为0.5~1cm。静回流入或奇静下腔静,但由于异常管相对较细,造影量较少,多数情况下不能显示静回流情况。选择性造影技术要求较高,动脉穿刺送入具有特殊角度的C或直角导管,于降动脉膈肌上下找异常管,导管尖端插入时注入造影,观察管直径、走,连续注入造影还可观察到静回流情况。但此项检查是一种创伤性检查,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而且需要一定的条件和设备。

5、CT检查可以较清楚地显示病变的态,还可确认异常动脉的存在。典型表现为:正常气管动脉和静束远离或围绕在隔离外周,偶见钙化。如与气管树交通造成感染,其表现为含气囊肿,有或无液平,周围可见炎性浸润,也可呈囊肿样表现,可有液平。但诊断阳性率并不高。

6、磁共振(MRI) 能检测出胸边界清楚的团块及其结构,在各个断面尤其横断面上能清楚显示,型特点是在异常的团块(MRI上为增黑的阴影)和异常管相连,外型是在外异常增白的团块影,亦和异常管相连。磁共振能看出异常组织及其与周围脏器的系,显示异常动脉来源、走及静回流情况。其检查结果与管造影相似,又是无创伤的检查法,可以取代管造影,但检查费用较高。

7、B超可探测出边界清楚、态规整的团块,部可见大小不同的囊性区,如有感染时可见在的小光点反射,团块周围可见0.5~0.8cm不等的1支或2支管进入团块。其影像特征与其他病变影像不同。B超是无创检查法,操作简单,准确性高而且可以反复动态观察。但是B超不能区分型或外型隔离症,亦不能检测回流情况。

二、鉴

隔离症与脓肿气管扩张、Bochdalek疝及气管囊肿。有人认为吸入脓肿几乎从不发生在下,故下贴邻面部位的囊肿应首先考虑为隔离症。

诊断

据病史、临床表现,结影像检查(要为增强CT)可做出诊断。

并发症

隔离症常并发肺炎外型常并其他畸,如横膈疝室间隔缺损、异位流、心包囊肿漏斗胸柱畸发育等。

治疗

1.隔离症可反复继发感染,故均应手术治疗,多采用切除。手术应在控制感染后施,并常规选用抗生素。因其常并严重感染,患常粘连在胸壁上,分离这些粘连时必须注意异常动脉,异常动脉多存在于韧带中,偶尔有来自动脉的异常动脉,处理不当可造成术中及术后的致命大出

2.外型隔离症,如不与肠道交通、无症状,可不予治疗,但多因不能明确诊断而手术切除。外型隔离症可隔离切除,一般切除,手术当中要特注意找和处理异常管,尤其是在处理下韧带时更要小心,一旦异常管损伤退缩回腔或纵隔,就会造成大出,处理也较困难。

预后

手术切除预后好。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微者逆之

下一篇 肺水肿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