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杀虫脒

杀虫脒 杀虫脒,纯品为白色氨样气味结晶,工业品为浅黄色晶体,要用途作农药杀虫。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杀虫脒在3类致癌物(现有据未能对人类致癌性进分级评价)清单中。2019年12月27日,杀虫脒被列入食品动物中止使用的药品及其他化物清单。溶解性:微溶于水,在丙酮、苯、氯仿、乙酸乙酯、已烷、甲醇中的溶解度大于20%(重量/体积),在甲......
目录

理化常数

溶解性:微溶于水,在丙酮、苯、氯仿、乙酸乙酯、已烷、甲醇中的溶解度大于20%(重量/体积),在甲醇中的溶解度大于30%。

密 度 :11(20℃)

稳定性: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氮氯化物和氯化物

危险标记:14(剧毒品) 国家已止使用

对环境的影响

健康危害

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吸收。

诊断:杀虫脒中毒后,首先出现兴奋,来回奔跑;继而乏力、口干心慌头昏头痛等不适;后转入抑制,极度疲劳、肢体麻木、嗜睡、压下降、精神萎靡、志恍惚,少数人有面青紫及尿频尿急血尿膀胱炎,重症者呈深度昏迷,四肢或全身癔病样抽搐面色苍白、瞳孔大、呼吸浅表,反射消失,可由呼吸、环衰竭而致死。

由于体杀虫脒大部分由尿排出,因此检查尿液为诊断的一个重要环

长期低浓度接触者,有失眠多梦压偏低、手多汗等神经衰弱症候群,以及眼反射异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皮肤污染者,出现局部青紫,状如大理石纹,遇冷时更明显。作甲皱床微环检查,见管攀数减少、变细、微管轻度痉挛、渗液水肿,冷试验阳性。

有报道1例吞服30ml的杀虫脒致死。急性中毒时轻者有乏力、嗜睡、多汗、恶心呕吐。重者有昏迷、反射消失而常死于呼吸和环衰竭。致畸胎试验呈阳性。

杀虫脒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吸收,在体要分布于及脂肪组织,生产性中毒要是由于皮肤污染而起的。

毒理资料及环境

急性毒性:LD50250mg/kg(大);290mg/kg(小);625mg/kg(兔);640mg/kg(大皮);LC501700mg/m3,小时大吸入

水生生物毒性:LC5010~40mg/L,48小时,鲤鱼;LC5042mg/L(乳),48小时,泥鳅;LC50 10~40mg/L,3小时,水蚤,拟蚤

其它毒性:杀虫脒对蜜蜂无毒

慢性毒性:杀虫脒慢性中毒的动物可出现体重下降、细胞压积、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下降、白细胞数增加等。病理检查可见肝脏有结和细胞增殖灶,心脏上腺、睾丸等脏器系数增加等。国有人曾对从事杀虫脒生产工人进过连续3年的动态观察,除发现工人常有咽喉不适、部充、多、胸部不适等刺激症状外,尚有头晕、乏力、多梦失眠神经衰弱症候状群,以及眼反射异常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症状。这些症状有与工人作业工龄延长而增加的趋势。停止接触后,部分工人的症状可以减轻或消失。

致癌:WHO1972年报道,在慢性毒性实验中,已发现杀虫脒能诱发大和狗的细胞结性增生和小管增生。瑞士Sachassc博士用小实验,获得了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对氯邻甲苯胺致癌阳性结果。小鼠皮杀虫脒后皮肤发生了鳞状细胞癌、乳头状表皮增生等一系列病变,其发生率与杀虫脒量成正相,而且还能使脏生癌。1987年JMPR报告中提出,在接触杀虫脒的工人的尿中检出了对氯邻甲苯胺,这些工人的膀胱癌发生率是未接触工人的72倍。国生态流提示,长期大量使用杀虫脒地区显示肿及女性膀胱癌有所增加。

致突变:在杀虫脒致突变研究中,国一些单位所做的DNA抑制试验及DNA修复试验均获得阳性结果。这些实验表明杀虫脒及其代谢产物对氯邻甲苯胺对DNA有损伤和诱变作用。

代谢和降解:进入机体的杀虫脒较易降解,排泄较快。排泄途径以脏为,其次随粪、胆汁、乳汁排出。用H3、C14标记的杀虫脒给犬服后,尿中排泄85%,胆汁排泄5%,粪中排出0.6%。

杀虫脒土壤中分解迅速,在大田条件下,50%杀虫脒消失的时间为20至40天。

在中性和碱性介质中,首先水解成4-氯-N-甲酰-邻-甲苯胺。

残留与蓄积:杀虫脒在体迅速代谢,并以中等速度从体排出,无明显积蓄作用。

一项研究表明,除之外,收获前所有水果中残留总量不超过1mg/kg。在中,收获前发现有1.6mg/kg的杀虫脒和0.2mg/kg的4-氯-2-甲基甲酰替苯胺。后者比前者的残留时间要更持久些。

迁移转化:杀虫脒进入环境的要途径有药物喷洒、生产废水排放以及交通运输、储存等事故性排放。在环境中,杀虫脒要归宿于水体和土壤

危险特性:遇明、高热可燃。受热分解,放出氮氧化物和氯化物等有毒体。

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氧化氮。

检测方法

应急监测

直接进水样相色谱法

实验室监测

相色谱法《常见有毒化品环境事故应急处置技术与监测法》胡望钧

相色谱法《空中有害物质的测定法》(第二版)杭士平

盐酸萘乙二胺比色法

环境标准

前苏联 车间卫生标准 0.3mg/m3

美国(1981)食物和饲料中容洗残留限值 0.05~12mg/kg(特定动植物农产品)

应急处理方法

泄漏应急处理

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止无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然后收集转移到安全场所,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利用围堤收容,然后收集、转移、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

防护措施

呼吸系统防护:生产操作或农业使用时,建议佩带防毒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应该佩带自给式呼吸器。

眼睛防护:戴化安全防护眼镜。

防护服:穿相应的防护服。

手防护:戴防护手套。

其它:工作现场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后,彻底清洗。工作服不要带到作业场所,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再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急救措施

杀虫脒中毒时,要是及时对症治疗。服者应洗。皮肤污染者,应去衣服,用肥皂水充分清洗。眼睛接触时,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10分钟或用2%碳酸氢钠溶液冲洗。有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静滴注10%葡萄糖500~1500ml加维生素C(500~2000mg),以加强解毒作用,促使毒物排出体外。严重中毒紫绀时,可用小量美蓝静注射,给以保药物及各种维生素。在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人功能受损情况。

中毒者给予葡萄糖盐水、维生素C及中枢神经兴奋利尿等对症治疗,对中毒病人,静注射1%美蓝4~10ml或10%硫代硫酸钠10ml。

杀虫脒中毒的预防措施与其它农药相似。

水稻整个生长只准使用1次。每亩用25%水100g,收割期不得少于40天;每亩用25%水200g,收割期不得少于70天。止在其它粮食、油料、蔬菜、果树、药材、烟草甘蔗、甜菜等作物上使用。

防止沾污扩:生产过程要防止跑、冒、滴、漏,搞好生产废水的处理。交通运输中应严格法规要求,悬挂危险品、毒品标记。贮存时要单独存放,不得与食品、饮料混放。鉴于杀虫脒是致癌物。应特控制其施药浓度及范围。

法:沫、二氧化碳、干粉、砂土。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驱虫

下一篇 去宛陈莝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