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疾病百科   
[0]

单心室

室(single ventricle)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占先病的1-2%。自1824年Andre F.Holmes报告只有一个室的心脏室双入室未发育动脉连接一致,称Holmes Heart)以来,室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室(single ventricle)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占先病的1-2%。自1824年Andre F.Holmes报告只有一个室的......
目录

疾病简介

室(single ventricle)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占先病的1-2%。自1824年Andre F.Holmes报告只有一个室的心脏室双入室未发育动脉连接一致,称Holmes Heart)以来,室的定义一直存在争议。1964年,Van Praagh将室定义为:两组房室瓣或共同房室瓣向单个放。此定义将双入连接作为诊断室的标准而排除了房室瓣锁。随着对复杂性先心脏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大部分室有两个腔,一个较大占优势,另一个较小且缺乏一个或两个部分。1979年,Anderson将室定义为全部的流进入成的单腔,此定义不排除心脏有两个腔,但第二室并不直接接受流。以后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人们又逐渐认识到许多复杂性先病左、发育不平衡,无法室修补,因而将这组心脏独立出来称为功能性室。2004年Anderson定义为组织不能通过外科手段分离成分支持体环的排列,典型代表有三尖瓣锁、动脉锁和发育不良综症。

病理解剖

室的定义是据其特征而定,尖部小梁粗大,尖部小梁纤细,一个有功能的室至少应该有流入道和小梁部。当尖部小梁无法区分是左或室时称为室不确定。真正的单一室比较少见,仅有单一腔,或左室各半,或属室不确定。更为常见的室是具有一个有功能的大腔和一个残余小腔,残余小腔不直接接受房来的

疾病分类

1964年Van Praagh将室分为四型:

A型 腔为结构,残余小腔为室漏斗部,室连接正常者,残余腔位于右前室反位者残腔位于左前。此型占78%。

B型 腔为结构室残腔常位于左后或前下,占5%。

C型 腔由左室各半组成,没有室间隔或仅有室间隔残迹,此型占7%。

D型 无左室窦部及室间隔结构态不能确定,占10%。

Anderson1979年将室分为三型:室型、室型和不确定型,除了不确定型外,通常都有残腔存在。

大多数脏正位,少数为脏反位或房异构。室可为右袢或左袢,动脉连接可为正常或呈现大动脉转位。

室的传导系统因在心脏交叉部没有室间隔组织而与正常不同。通常在右侧房室有一个异常的房室结室传导组织相连。房室束的走向依室残腔的位置而定。如果室位于右侧,则传导束正常下室间隔;如果室残腔位于左侧,则传导束向上走,围绕动脉瓣而达室间隔

合并症

室常并其他心脏,最常见的是大动脉转位,占80%,其他还有房、房间隔缺损动脉瓣狭窄、动脉瓣狭窄、动脉缩窄、动脉弓中断、永存动脉干、动脉锁、动脉锁、异位连接、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和右位等。其中并体环流出道梗阻最为重要,是决定室病人长期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能在婴儿早期即采取理措施就可以将其造成的影响降低到最小程度。体环流出道梗阻的部位依心脏而异,最常见的是动脉室残腔相连,这时室间隔缺损的大小至重要,常常因为室间隔缺损较小而造成体环流出道梗阻。另有一些并有动脉瓣下锥,亦可造成流出道梗阻。在室中单纯动脉瓣狭窄则比较少见。并体环流出道梗阻常伴有动脉发育不良和动脉缩窄,需早期外科干预。室也可环流出道梗阻,梗阻可位于动脉瓣水平如动脉锁或狭窄,也可位于动脉瓣下如肥厚束或瓣膜组织等。室同时并体环和环梗阻比较少见,约占10%,治疗更为困难。

病理生理

与正常的双环不同,腔同时接受左液,在后同时进入体环和环,进入两环的量取决于各自环的阻力。在正常情况下,环阻力比体环阻力要低得多,因此大量液进入环,如果回流正常,液在充分混和,则患儿动脉氧饱和度可达到80%左右,临床表现紫绀较轻而力衰竭症状明显。如果患儿能耐受过多,以后会发生管梗阻性病变,此时力衰竭症状减轻而紫绀加重。如果并体环流出道梗阻,则流更多,力衰竭症状更加明显。如果环流出道梗阻,进入环的流减少,患儿紫绀明显,最终可能会出现红细胞增多脓肿,中咯血症状。如果同时有环和体环梗阻,则会导致室压力负荷过重,出现室肥大,室顺应性下降。极少数情况下,环和体环达到一个理的平衡状态,患儿可有中度紫绀,但可以长期生存且生活质量满意。

临床表现

室的临床表现取决于体环和流的多少。在环没有梗阻的患儿,出生后可能表现正常,但随着管阻力的逐渐下降,出现力衰竭症状,有促、多汗、易疲劳、喂养困难等表现而紫绀相对较轻,体格检查有生长发育迟缓,心脏大,率快,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P2亢进。如果有环梗阻存在,减少,以紫绀要表现,出生后即明显发绀,哭闹和活动后加重。体格检查有中央型青紫,杵状指胸骨左缘收缩期杂音,P2减弱。

诊断鉴别

助检查

(一)X线 多数心脏正位,大动脉位置多有异常,动脉常位于动脉后中,因此可有多而无动脉段突出的表现。多者往往影增大。若存在环梗阻,则减少。影并不大。

(二)电图 通常对诊断帮助不大,表现为四种类型1.右室占优势型。2.左室占优势型。3.左室均势。4.所有前导联均有深S波。

(三)超声动图 二维超声和彩色多普勒检查对诊断有决定意义。在尖四腔切面可显示两组房室瓣或共同房室瓣于一个大的腔,并可显示残腔及其与腔之间的小梁间隔。在超声诊断中要仔细探查与体静的解剖位置,动脉导管是否放,有无动脉高压,动脉及其分支有无狭窄,环和体环是否有梗阻。如果有梗阻,要明确梗阻的部位,梗阻的程度。在并体环流出道梗阻的患儿,要仔细探查动脉弓和颊部,排除动脉发育不良和动脉缩窄。对心脏结构也要仔细探查,明确两大管是发自腔或残腔。如果动脉发自残腔,应注意室间隔缺损的大小。如果室间隔缺损小于2cm2/m2,以后就有可能出现体环流出道梗阻。

(三)导管管造影 新生儿和小婴儿一般不需要导管检查。由于超声技术的进步,导管检查要用于测定动脉压力和环阻力,为Fontan手术提供有效资料。

疾病治疗

药物治疗

环流出道严重狭窄的患儿要依靠动脉导管,一旦动脉导管,将出现严重紫绀,应应用前列腺素E1保持动脉导管放。对环没有梗阻的患儿,有力衰竭,可予地高辛速尿等强利尿治疗。

介入治疗

室中很少应用,除非一侧房室瓣锁而房间隔交通受限时可球囊房间隔切术。

手术治疗

随着对室解剖和病理生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室的外科治疗取得了良好的结果,90%的患儿能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室的诊断本身就是外科治疗的始,在婴儿期甚至新生儿期即采取有效措施,避免室产生过度的容量负荷和压力负荷,优化室的顺应性,小心保护好管床,优化管阻力,为Fontan手术创造良好的条件。

1.新生儿期姑息手术

(1)体-分流术

如果新生儿期有环流出道梗阻,动脉氧饱和度低于75%-85%,应建立体-分流即改良Blalock-Taussig分流手术。分流不宜过大,新生儿分流管径3.5 -4mm,保持动脉氧饱和度80%-85%即可。

(2)动脉环缩术

在没有环流出道梗阻和异位连接以及房水平限制分流的室患儿,出生后随着环阻力的下降,增多,动脉氧饱和度可达到85%以上,室容量负荷增加,动脉压力升高。为保护室顺应性,防止动脉压力升高,应动脉环缩术。动脉环缩术多采用胸骨正中切,将动脉直径环扎50%,体环收缩压上升5-10mmHg,动脉氧饱和度下降至80%-85%。动脉环扎程度因人而异,术后应密切监护,必要时可再次调整环扎带。

(3)Damus-Kaye-Stanse手术或Norwood手术

并体环流出道梗阻时,应Damus-Kaye-Stanse手术扩大,如果动脉发育不良,则Norwood手术。两种手术都是横断动脉,将近端动脉动脉相连,动脉远端通过Gore-Tex管道与室相连(Sano分流术)。

(4)其他手术

如果并梗阻性异位链接,则手术纠治,将共汇与房后壁直接。如果室存在房间限制性分流,可房间隔切除术。伴有动脉及其分支狭窄时,要扩大术。

2.婴儿期手术

在婴儿期,管阻力逐渐下降,到4-5个月时管阻力下降到足以以体静压力驱动体环静液直接进入动脉,此时可双向Glenn手术,即将上腔静横断,近,远端直接与右动脉端侧。与体分流术相比,Glenn手术可有效增加流而不增加室容量负荷。

3.Fontan手术

接受了Glenn手术后的数月,患儿的动脉氧饱和度会逐渐下降,要原因有动脉成,上下腔静放,随着孩子生长发育,上腔流在整个体静回流中所占比例下降。因此在12-18个月时需Fontan手术,将下腔静动脉,使下半身流也回流到动脉,这样就完成了体环和环的分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瓢瓜

下一篇 狍茸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