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热法
简介
清热法即清法,治疗学术语,系八法之一。用寒凉药物以清解火热证的治法。
清热法是治疗内热证的方法。此里热证必须是表证已解,里热已盛,但尚未实结、病机尚未转化者,由于病因、病位不同,治法亦异,故本法又分为6类。
古法
《素问·至真要大论》:“治热以寒”,“温者清之”。凡由温、热、火、暑邪致病而形成里热证,均以此法治疗。临床多用于热性病和脏腑火热证。对热性病,有清卫分、清气分、清营分、清血分之分。对脏腑热病,则据脏腑辨证,针对某脏某腑的热证而立法处方。
如口舌生疮用导赤散清心火;牙龈肿痛用清胃散清胃火;胁痛、耳聋、目赤用龙胆泻肝汤清肝火;燥热咳嗽用泻白散清肺火;热痢后重用白头翁清肠火等。热证又有虚热和实热之分,对实热证适用苦寒清热;对虚热证多用甘凉清热。
清热六法
清热泻火法
用于治疗热在气分证,即气分热证。常用方如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等。常用药如生石膏、知母、栀子、黄芩、淡竹叶等。
清营凉血法
用于治疗热入营血证,即营血分的热证。常用方如清营汤、犀角地黄汤等。常用药如生地、丹皮、水牛角、元参、赤芍等。
清热解毒法
用于治疗瘟疫、温毒及热毒所致之证,如头面红肿、痈疖疔毒、吐衄发斑等。常用方如普济消毒饮、黄连解毒汤、五味消毒饮等。常用药如蒲公英、地丁、连翘、金银花、野菊花、黄连、板蓝根等。
清脏腑热法
用于治疗热邪偏盛于某一脏腑之证。心火盛宜清心泻火,方如导赤散、泻心汤;肝胆热盛宜清泻肝胆,方如龙胆泻肝汤;胃热盛宜清胃凉血,方如清胃散;肺热盛宜清泻肺热,方如泻白散;大肠热毒宜清热凉血止痢,方如白头翁汤。常用药见各类清热药。
清热祛暑法
用于治疗夏季感受暑热之邪所致之证。暑热伤肺之轻证,方如清络饮;暑湿证,方如六一散;暑热伤气耗津证,方如王氏清暑益气汤。常用药如西瓜翠衣、绿豆、荷叶、扁豆花、香薷等。
清虚热法
用于治疗温病后期或肝肾阴血亏损所致的长期低热或骨蒸潮热之证。常用方如青蒿鳖甲汤、秦艽鳖甲散、当归六黄汤等。常用药如青蒿、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秦艽、白薇、生地、鳖甲等。
注意事项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