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蕨

种中文名:瓶蕨
种拉丁名:Vandenboschia auriculata (Bl.) Cop.
科中文名:膜蕨科
科拉丁名:Hymenophyllaceae
属中文名:瓶蕨属
属拉丁名:Vandenboschia
国内分布:产于浙江、台湾、江西(庐山)、广东(乐昌、从化)、海南岛(五指山)、广西(傜山)、四川(重庆、缙云山)、贵州(独山)、云南(西畴、河口、文山、屏边、蒙自、金平、景东、镇康、龙陵、俅江)。
国外分布:也分布于印度东北部、阿萨姆,经我国西南部及东南部,北达琉球、日本,向东南经印度支那、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爪哇、苏门答腊)、菲律宾、婆罗洲至几内亚。
【药 名】:瓶蕨
【拼 音】:PIJUE
【来 源】:为膜蕨科植物瓶蕨的全草。
【功 效】:生肌止血。
【主 治】:治外伤出血及刀伤。
【性味归经】:微苦,平,肝经。
【用法用量】:内服:9一15克,水煎服。
【别 名】:耳叶瓶蕨(《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蕨类植物门》)、青蛇斑、石上挡(《四川》)
【动植物资源分布】: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台湾、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
【拉丁名】:瓶蕨 Trichomanes auriculatum Bl-Cop
【考 证】:始载于《中国植物志》。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