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前突
病因
1.分娩
胎儿经阴道分娩,可导致直肠阴道隔松弛,耻骨直肠肌的交叉纤维断裂,使直肠阴道隔变薄。有人统计,93%的经产妇有不同程度的直肠前突,77%的患者多在产后发病。
2.年龄
直肠阴道隔是位于阴道后壁与直肠前壁之间的一层筋膜,此筋膜含致密的胶原蛋白、丰富的平滑肌及弹性纤维。绝经后的妇女全身弹性纤维减少,直肠阴道隔松弛,直肠前突的程度就会逐渐增加。
临床表现
1.排便困难
排便困难是直肠前突的主要症状。少数患者需在肛周、阴道内加压协助排便,甚至将手指伸入直肠内挖出粪块。
2.便不尽
每次便后总有排不干净的感觉,越用力导致直肠前突越深,造成恶性循环。
3.排便间隔时间长
只有在有足够多的粪便产生时,才能产生有效刺激,才有便感。因直肠内有效排便压力的降低,造成粪便不能直接排出,必须等到直肠内粪便多出很多时才能排出来。
4.下坠感
由于粪块积存在直肠内,患者有肛门下坠感。个别患者会阴及阴道有肿胀感,肛门阻塞感。
5.腹胀
检查
1.直肠指诊
直肠指诊可触及肛管上端的直肠前壁有一圆形或卵圆形突向阴道的薄弱区。用力排粪时突出更明显。
2.排粪造影
可见到直肠前壁向前突出,钡剂通过肛管困难。前突的形态多为袋状,鹅头角状或土丘状,边缘光滑,如前突深度超过2cm,其囊袋内多有钡剂嵌留;如合并耻骨直肠前肌病变,则多呈鹅征。
3.所隔排出试验
将一头连接气囊的导管插入肛门壶腹部,注入100ml气体。让患者用力做排便动作,从中了解直肠的排泄功能。正常者5分钟内可将气囊排出,超过5分钟者为排出延迟。
治疗
1.保守治疗
(2)多饮水,每日总量达2000~3000ml;
(3)多活动。
通过以上治疗,一般患者的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经过3个月正规的非手术治疗,症状无好转、疗效不明显者可考虑手术治疗。
2.手术疗法
预后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