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直肠窝脓肿
概述
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并形成脓肿,称为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其特点是自行破溃,或在手术切开引流后常形成肛瘘。是常见的肛管直肠疾病,也是肛管、直肠炎症病理过程的急性期,肛瘘是慢性期。坐骨直肠窝较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向外扩散到坐骨直肠间隙而成。
病因
过食辛辣肥甘、醇酒炙博之品、损伤脾胃、湿热内生、蕴久化热、热胜肉腐、发为痈疽;或肺肾阴虚、湿热痰浊凝聚肛门、郁久热胜肉腐、发为本病。肛管、直肠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内发生急性化脓性感染.常见的致病菌有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和绿脓杆菌、偶有厌氧性细菌和结核杆菌、常是多种病菌混合感染。坐骨直肠窝较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向外扩散到坐骨直肠间隙而成。
临床表现
坐骨直肠窝较常见,多由肛腺感染经外括约肌向外扩散到坐骨直肠间隙而成。脓肿范围较肛周脓肿深而广,容积约有60~90ml,发病时觉患侧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坐立不安,也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如乏力、发热、食欲不振,甚至有寒战、恶心等。有时有反射性排尿困难。由于感染位置较深,初期局部体征不明显,以后出现患侧局部红肿,有时有深压痛。直肠指诊,患侧有压痛性肿块,甚至有波动感。
检查
诊断依据
2.发病时觉患侧持续性疼痛,逐渐加重,坐立不安,也可有全身感染症状,如乏力、发热、食欲不振,甚至有寒战、恶心等。
3.有时有反射性排尿困难。由于感染位置较深,初期局部体征不明显,以后出现患侧局部红肿,有时有深压痛。
4.直肠指诊,患侧有压痛性肿块,甚至有波动感。
鉴别诊断
并发症
治疗措施
1.非手术治疗
①抗生素治疗:可联合选用2~3种对革兰阴性杆菌有效的抗生素;②温水坐浴;③局部理疗;④口服缓泻剂或石蜡油以减轻排便时的疼痛。
2.手术治疗
脓肿切开引流是治疗坐骨直肠窝脓肿的主要方法,一旦诊断明确,应早期切开引流,而不应拘于有无波动感,等待脓肿“成熟”使患者忍受不必要的痛苦。
目前常用手术方式:①脓肿切开引流术;②脓肿切开根治术;③脓肿一次切开挂线术;④分期手术。
坐骨直肠窝脓肿病变范围大,多采用主灶切开对口引流术。该术式结合“双向等压引流”理论,不仅可以达到一次性根治的目的,又能减少患者痛苦、缩短愈合时间,保护肛门功能及外观,降低术后肛门变形、功能受损甚至大便失禁等风险。
预防
附件列表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