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生活百科   
[0]

虚火

虚火中医词,虚实之分,“虚火”是相对于“实火”而言。凡属于体质衰弱、真阴亏损或真阳衰竭所起的机能低下,而表现为虚性亢奋的,都属于虚火的范围。故虚火又有阴虚阳虚。《景岳全书·虚火论》曰:“凡虚火即假热也…虚火病源有二…一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也;二曰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不归源也,此病源之二也”。虚火在临床上常见于现代医所称的功能性低热、液病、结缔组......
目录

病因

虚火之产生,本源于脏腑阴阳之亏损,故在致病过程中,脏腑组织受损而表现出虚火候群。虚火之产生,也并非阴虚一因而致,阴虚阳虚均为虚火产生之因。

1.阴虚

因素体阴虚或久病伤阴,或感受阳邪五志过极化火,都可使脏腑功能失调津液亏损,阴衰少,导致阴虚。《》云:“阴虚则阳亢”,指阴虚不能制阳,阴阳失去平衡,则阳相对偏亢而出现热象,成为阴虚。如《景岳全书·》曰:“阴虚者能发热,此以真阴亏损,水不制也”。

2.阳虚

因先天不足,素体阳虚;或感受阴,日久伤阳;或过用凉攻伐,或年老体弱,均可导致肾阳不足,阴盛,久之可发展为阴盛格阳,使阳不能潜藏而反浮越,以致虚阳亢奋,成为肾虚格阳的阳虚。正如《景岳全书·》所云:“从中生,则阳无所依附而泻于外,即是虚火,假热之谓也”,“阳虚者,亦能发热,此以元阳败竭,不归原也”。

临床表现

1.阴虚

可表现为潮热盗汗,五心烦热,颧红,口咽咽痛齿衄,眩晕耳鸣,男子阳强遗精早泄,女性梦交、崩漏舌红少苔,细数等。常见于等脏腑。

(1)心阴虚可致偏旺,出现心烦失眠糜烂;

(2)肝阴虚可致肝火上亢,出现头痛,眩晕,目赤耳鸣口苦

(3)胃阴虚可致上升,出现口臭牙龈肿痛,甚或牙龈

(4)肺阴虚可致肺火上浮,出现干咳,低热盗汗,两颊潮红,手足心热音哑,若虚火中带

(5)肾阴虚可致头晕眩、腰酸足软、五心烦热、遗精早泄失眠多梦等症。

2.阳虚

常表现为假热,症状错杂而见。如发热或自觉发热,反欲盖衣被,触之胸灼热、下肢冷;面色浮红如妆,非满面通红;志躁扰不宁,疲乏无力渴但不欲饮或喜热饮;咽痛而不红肿;浮大或数;无力便秘而便质不,或下利清谷小便清长或尿少水肿淡,苔白等。临床又有轻重之分。

(1)轻者为真气上浮,是格阳于上,又称“虚阳上越”,“虚火上冲”,症状偏于头面五官局部诸疾,以生疮、牙痛齿浮、喉痹痛等症为

(2)重者为真气外浮,是格阳于外,又称“虚阳外越”,症状偏于全身,以发热、发斑、肿块、汗出等症状多见。

辨证施治

1.阴虚

候:午后或夜间发热,手足心热,五心烦热,心烦,少寐,颧红,盗汗口咽舌红少苔,细数等。治则:总的治则滋阴(“壮水之,以制阳光”《黄帝素问二十四卷》王注)。

心阴虚,治宜滋阴清热;肺阴虚,治宜滋养肺阴清热;脾阴虚,治宜滋阴健脾生津肝阴虚,治宜养阴清热柔肝肾阴虚,治宜滋补肾阴

(1)心阴天王方药:生地、人参玄参天冬麦冬丹参当归党参茯苓石菖蒲远志五味子酸枣仁柏子仁朱砂桔梗

(2)肺阴沙参麦冬汤。方药沙参玉竹麦冬天花粉扁豆桑叶甘草

(3)脾阴君子汤方药人参白术茯苓甘草)加山药扁豆等。

(4)肝阴一贯方药当归、生地;沙参枸杞川楝子);

(5)肾阴六味地黄方药山药山茱萸熟地黄泽泻皮、茯苓

2.阳虚

候:发热怯冷,四肢不温或下肢发冷,面色浮红如妆,志躁扰不宁,生疮。舌质胖润或有齿痕,苔白润,沉细而弱,或浮大无力治则:总的治疗原则为补阳益(“益之源,以消阴”《黄帝素问二十四卷》王注),轻者治宜温补肾阳;重者治宜归元。

(1)轻者金匮方药山药山茱萸地黄泽泻皮、茯苓附子桂枝。或右归饮方药:熟地、山药山茱萸枸杞甘草杜仲肉桂、制附子

(2)重者四逆汤方药附子干姜炙甘草。或参附汤方药人参附子

预防保健

1.生活起居及饮食调

(1)多摄入水分,以补充发热时水分丢失,并可促进新陈代谢,生津利尿,加速热量发;

(2)阴虚旺者应多吃银耳百合桑葚蛤蜊肉、龟肉滋阴之品,忌吃辛辣热食物,如辣椒干姜、生蒜、胡椒、浓烟草、烈咖啡、大葱等,以免生热助、灼伤津液、加重病情;

(3)阳虚者应多吃韭菜羊肉肉、高粱龙眼樱桃、杏子等助阳之品,不宜多食生冷瓜果以及各种凉食物。

2.食疗

淮山20g,白鹅肉200g,葱10g,盐5g,素油50g。将新鲜淮山用水泡发后切块,白鹅肉洗净切块,姜切,葱切段。锅置武上,加入素油,烧至六成熟时,加入葱、姜爆香,下入鹅肉变色,放入淮山,加入清水1000ml,文1小时即可。可滋补之阴,适用于肾阴旺者服用。

3.保健药枕

叶枕:采摘桑叶竹叶荷叶、柳树各适量,洗净晒干后作为填枕芯的原料,加工成枕头用,具有气味芳香、疏风清热等功效。适用于结核、慢性疾病、贫血病等患者休息、睡觉时使用,有助于消除低热、自汗盗汗头晕心烦阴虚旺、虚火妄动症状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虚寒

下一篇 气胀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