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文档阁  > 所属分类  >  中药百科   
[0]

蘋 (Marsilea L.)是蕨类植物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匍匐在泥中,细长而柔软,叶柄端有4,呈十,既可药用,也可作为饲料,它广泛分布于长江以南各省区及世界温热两带其他地区。(《吴普本草》)【异】宾草(《山海》), 大萍( 陶弘景),芣菜(《本草拾遗》), 四菜(《卮言》), 田草、 破铜钱(《纲》),四眼菜(《分类草药性》), 四叶草(《天宝本草》),......
目录

中草药

基本信息

苹(《吴普本草》)

【异】宾草(《山海》), 大萍( 陶弘景),芣菜(《本草拾遗》), 四菜(《卮言》), 田草、 破铜钱(《纲》),四眼菜(《分类草药性》), 四叶草(《天宝本草》), 夜草(《广州植物志》),水对菜(《陆川本草》), 夜关门(《重庆草药》),水草头、水金头、野连菜、 十草、夜里、夜爬山(《上海常用草药》),水羚羊、四瓣莲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水浮钱、四蝶草、四面金钱草(《福建草药》)。

【来源】为 植物的全草。

生境:水稻田,沟塘边

植物分布

广布长江以南各省区,北达华北和辽宁,西到新疆。世界温热两带其他地区也有。

植物

孢子期:夏秋。

生于静止浅水里。常见于水池或稻田中。温带及亚热带均有分布。植株高5—20厘米。细长横走,分枝端被有淡棕色毛.远离.向上

发出一至数枚子。叶柄长5—20厘米;叶片由4倒三角的小组成,呈十,长宽各1—2.5厘米,外缘半,基部楔形全缘,幼时被毛.草质。叶脉从小叶基部向上呈放射状分叉,组成狭长网眼,伸向边,无藏小。抱子果双生或单生于短柄上,,而柄着生于叶柄基部,长,幼时被毛,褐色,木质.坚硬。每个子果含多数 袍子囊,大 孢子囊同生于孢子囊托上,一个大子囊只有一个孢子.而孢子存多数孢子

【采集】春、夏、秋均可采收。

性味】甘,

①《纲》:"甘,滑,无毒。"

②《食物本草汇纂》:"味辛酸,无毒。"

③《医林纂要》:"甘咸,滑。"

功用

清热,利水,解毒,止。治风热目赤肾炎炎,疟疾消渴吐血,衄热淋尿血疮,瘰疬。

①《本草拾遗》:"捣绞取汁饮, 蛇咬毒入,亦可热疮。"

②《医林纂要》:"除烦,解热,消痰水。"

③《分类草药性》:"治妇女红崩白带月经不调,退消肿。"

④《天宝本草》:"清心解热,火毒。治螬疮,拨云雾。"

⑤《陆川本草》:"凉血,止。治吐血,衄热。"

⑥《南宁市药物志》:"治热淋。"

⑦《四川中药志》:"治火眼红肿,牙龈疼痛,热淋尿血,除瘰疬、痔疮肿。"

⑧《泉州本草》:"清热解毒利水消肿,退癀定痛,行气逐瘀。治水肿,热疖疮毒,跌打扭伤,虫螫咬伤肿。"

【用法与用量】服:汤,鲜者1~2两(大量3~5两);或捣汁。外用:捣

①治赤眼,肾炎水气脚肿、炎:田草三钱至一两。服。(《上海常用草药》)

②治疟疾:鲜田草三至五两。发作前三小时水服;或用鲜全草揉细,发作前数小时塞。(《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③治消渴(暴干),栝楼等分。以人乳为。(《本草拾遗》)

④治吐血:鲜田草二两,一只。共捣烂,水烫热顿服。(《陆川本草》)

⑤治热疮,肿毒:鲜一握。洗净并捣匀,患处,日换两次。(《福建民间草药》)

⑥治妇女阴道红肿:四叶草五两。水兑白糖服。(《重庆草药》)

⑦治疔疮:鲜田草捣烂外,每日换一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⑧治毒蛇咬伤:一鲜田草全草适量,加雄黄末三钱,捣周围。二田草(鲜全草)二至三两,捣绞汁。冷水送服,渣伤处。(《福建草药》)

⑨治外伤痛:先将鲜全草六钱至一两,和,然后酌加水温服。(《福建民间草药》)

作为野菜食用法:采用嫩洗净,食或做汤

汉字

【拼音】píng

基本信息

苹 部首笔画

部首:艹部外笔画:5总笔画:8

五笔86:AGUH五笔98:AGUF仓颉:TMFJ

笔顺编号:12214312 四角号码:44409Unicode:CJK 统一汉 U+82F9

基本

1. 〔~果〕a.落乔木;b.这种植物果实,球红色黄色,味甜或略酸。

2. (

详细

1. (声。从艸,从平,平亦声。“平”意为“压扁的”、“扁的”。“艸”与“平”联起来表示“浮在水面上的 水草,看上去像是压扁的状”。本义:浮萍苹

2. 同本义 [duckweed]

,无浮水而生者。——《说文》

3. 蒿的一种。即 青蒿[wormwood;artemisia]

呦呦鹿鸣,食野之。——《诗·小雅·鹿鸣》

4. 又如:(妻子);敬(礼金)

5. 同“”。见“果” [apple]。如:蘩(指婚仪、婚姻);藻(指妇女的言规范);婆( 凤眼果

6. 通“軿”。兵车的一种 [boxcar]

车之萃。——《周礼·春官·车仆》

1. 草丛生的样子 [growing thickly]。如:(草聚集丛生的样子。也指丛生的草)

常用词组

1. 果 píngguǒ

[apple] 果属( Malus )落乔木白色红晕果实,有红、黄或淡绿等色,味甜或略酸

pēng

基本

1. 〔~萦〕回旋的样子,如“ 争湍~~,汨活 澎濞”。

英文翻译

ping

an apple

pin

1.[Botany] duckweeds

果篮子静物画

香蕉果:果实气味香蕉

:pínɡ fēnɡ 掠过草之微风

:zǎo pínɡ 1.藻与。亦以指 祭品

果绿 :pínɡ ɡuǒ lù 1.浅绿

鹿

鸣野食

1.草聚生貌。

绿

华秋

葲 :pínɡ quán 草

诗经召南采蘋

诗中「于以采」的「」,自古以来一直存有许多不同的注解,一般的看法都认为「」就是「 」( Marsilea minuta L. ),例如:明朝 李时珍的《 本草纲》、 陆文郁《诗草木今释》(1992)和潘富俊《诗植物图鉴》(2001),而明确指出「」就是「 」的说法,则是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然而在探讨一些文献之後,笔者有不同的看法:《诗》中的「」指的可能是「 水鳖」( Hydrocharis dubia (Blume) Backer )这种植物,古代又称「白」、「芣菜」。

我们就先来看看李时珍《本草纲》的说法:「乃四菜也,浮水面,连水底,其细於蓴莕,其大如指,面青紫,有细纹,颇似马蹄决明之,四成中拆十,夏秋小白,故称白,其攒簇如萍,故尔雅谓大者为也。」我们知道 蕨类植物本就不会,然而从其文中提到的「夏秋小白,故称白。」可以看出矛盾之处,而潘富俊在《唐诗植物图鉴》(2001)文中的解释认为古人只是把 的「孢子囊果」误当成是「」而已。我们知道 的「孢子囊果」并非在夏季长出来,而是在冬季缺水的情况才会成,生长的位置是在接近地表的位置,而且孢子囊果的高度也不会超过叶片的高度,如果不用手拨来看,是不容易发现到的。以 孢子囊果的大小、色和成的条件来看,被误看成白色是不太可能的,可见李时珍和潘富俊的说法都有错误之处。

东汉 郑玄《 毛诗郑笺》中注解:「就是大蓱」,这和《尔雅·释草》「萍蓱,其大者。」的说法相同,三国时代 吴国 陆玑《 毛诗草木鸟兽虫疏》中也说:「今水上 浮萍是也,其粗大者谓之,小者曰蓱。」可见「」有大、小之分,小的就是俗称「薸」的「浮萍」,晋代 郭璞注解的《尔雅》中就有:「水中浮萍, 江东谓之薸。」从清朝 段裁的《 说文解注》中我们也可以得知「」、「蓱」、「萍」三者都是同指一种「无、浮水而生的植物」,然而古人对於植物的观察不见得准确,今天我们知道,浮萍这一类的植物浮於水面上生长, 随波逐流,种类有多种,常见的 青萍( Lemna aequinoctialis Welwitsch )和水萍( Spirodela polyrhiza (L.) Schleid. )都有,无的种类则有 无萍( Wolffia arrhiza (L.) Wimmer )。

「薲」是「」的本,《说文解注》中就指出「薲」和「」是 古今,指的就是大萍;从来看,薲有「宾」的意思,《左传》中就有「蘩薀藻之菜,可荐於鬼,可羞於王公。」的说法。谈到这里到底这个「大的」是什麼植物呢?唐朝 陈藏器《本草拾遗》中记载:「许,下有一点如水沫,一芣菜。」「芣菜」指的就是「 水鳖」这种植物,它的叶片浮於水面,近於心脏,中间具有一个蜂窝状的储组织,就是陈藏器所说的「下有一点如水沫」。期在夏秋季,白色,伸出水面,因此古人称为「白」。幼叶柄可以做为蔬菜食用,所以古代被用来做羹汤祭祀祖先,是可以相信的,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疏》中也说:「可糁以为茹,又可用苦淹以 就。」宋朝 郑樵《通志》也说:「 水菜也,车前,诗所谓于以采是也。」耿煊在他的《诗中的植物》 (1996)中也指出:「于以采」的,无法确定是否为 ,因为它的叶片过薄,似乎不太适食用。笔者不知道为何古人会把 当做是,然而观察是否详细,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原因;另外,文献的考也是重要的,许多的误解都是来自於未能详细考就直接的用。

附件列表


0

词条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
(尤其在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上一篇 实热

下一篇 实证

同义词

暂无同义词